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3篇
  免费   550篇
  国内免费   343篇
电工技术   130篇
综合类   329篇
化学工业   22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93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12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5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19篇
武器工业   18篇
无线电   156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1篇
冶金工业   178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193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402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辛丰  罗桂娥  杨欣荣 《计算机应用》2008,28(12):3157-3159
为了解决帧间模式选择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算法。算法利用编码模式的利用率信息和时空相关性来预先判定当前宏块最可能的编码模式,从而大大加快了模式选择的过程。算法缩小了候选模式的范围,并采用阈值来提高预测准确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编码质量只有轻微下降的情况下明显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92.
帧内预测技术是H.264不同于以往标准的特点之一.在深入分析帧内预测原理以及预测模式选择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算法.算法通过相邻宏块预测模式相关性原则、预测模式尺寸预先选择原则、提前中止原则来加快编码速度.实验结果表明,与全搜索算法相比,在编码质量相近的情况下,能够节省51.01%~72.91%的编码时间,与FIMDA算法相比,能够节省15.63%~27.31%的编码时间.  相似文献   
93.
94.
H.264是ITU与ISO联合共同开发的具有高编码效率、高压缩质量的视频新标准。整数变换是其提高压缩性能最主要的改进方法之一,基于同样的整数变换过程的变换基可以不唯一,因此在整数变换的理论确定后,寻找变换基是一件重要的工作,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变换基生成算法。该方法通过分析整数DCT变换的原理,指出了整数变换矩阵应该满足的4个约束条件,以满足正交性约束为出发点,导出了整数矩阵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辅以另外3个约束条件,采用搜索的方法寻找变换基。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经过几十步的搜索后,就能找出所有可用的变换基,JVT参考模型用到的变换基也在其中。  相似文献   
95.
一种面向H.264/AVC的运动估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使用具有方向偏向性搜索模板和基于预测模式自适应选择运动估计方案的EPZS(enhanced predictive zonal search)改进算法。该算法将运动估计过程与H.264/AVC中多参考帧、多预测模式等编码工具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视频中运动具有高度时空相关性的特点,综合考虑速度、图像质量及压缩效率等方面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以极小的计算量得到了与全搜索方法接近的效果;与EPZS算法相比,运动估计的处理速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保持了与之相当、有时甚至更优的率失真性能。此外,该算法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并且能够产生平滑的运动矢量场。  相似文献   
96.
H.264在运动估计中引入了多种不同的编码模式,使得模式选择过程异常复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编码模式参考集,并给出了一种基于区域预测的编码模式参考集选择方法。该方法可以大大减少候选参考模式的数目,简化模式选择过程。并根据所选模式的特点给出了一种基于模式选择的自适应搜索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算法在重建图像质量没有明显下降的前提下,编码速度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7.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压缩编码已成为多媒体存储和传输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视频压缩的编码效率问题,ITU-T与ISO/IEC两大标准组织于2003年联手推出了H.264/AVC视频编码标准。为了能够在目标带宽上有效地传输视频,就必须合理地控制码流的波动强度,以使其尽可能地接近目标带宽。其中码率控制虽然不是标准中的一部分,但由于其一直在视频编码标准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针对H.264/AVC编码的视频序列码率控制问题,在JVT-G012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STGS图的自适应地选择基本单元大小的码率控制算法。该算法在编码时产生的码率波动总是与G012算法产生的最小码率波动相当。而且具有较小的运算复杂度,易于实时实现。  相似文献   
98.
设计了一种新型远程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以ADI的Blackfin537为硬件,ucLinux为操作系统,采用H.264软压缩的方式实现了视频流的实时网络传输.介绍了该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能对PAL制的CIF(352*288)格式视频信号实时编码,实现远程网络视频监控.  相似文献   
99.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design of the encoding scheme described by the Text Encoding Initiative'sGuidelines for Electronic Text Encoding and Interchange (TEI document number TEI P3, hereafter simplyP3 orthe Guidelines). It first reviews the basic design goals of the TEI project and their development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project. Next, it outlines some basic notions relevant for the design of any markup language and uses those notions to describe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TEI encoding scheme. It also describes briefly the core tag set defined in chapter 6 of P3, and the default text structure defined in chapter 7 of that work. The final section of the paper attempts an evaluation of P3 in the light of its original design goals, and outlines areas in which further work is still needed.C. M. Sperberg-McQueen is a Senior Research Programmer at the academic computer center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his interests include medieval Germanic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and the theory of electronic text markup. Since 1988 he has been editor in chief of the ACH/ACL/ALLC Text Encoding Initiative. Lou Burnard is Director of the Oxford Text Archive at Oxford University Computing Services, with interests in electronic text and database technology. He is European Editor of the Text Encoding Initiative's Guidelines.  相似文献   
100.
In this work, a digital differential transmitter based on low-power wireless compensation transceiver for body channel communication (BCC) is proposed. Further, the proposed transceiver is composed of Touch Status Detection Unit (TSDU), Wireless Status Compensation Unit (WSCU), and a reconfigurable preamplifier. Initially, the human body channel environmen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s investigated based on properties from 1 to 100 MHz. Further, the turbo code-based encoding scheme is used to encode the data before transferring the data on the transmitter side. Also, the proposed error-correcting parallel turbo decoder using a modified step-by-step algorithm is presented. The turbo code-based decoding scheme is used to recover the error-free transmitted data at the receiver sid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BCC transceiver is designed using 90 nm CMOS technology and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proposed BCC transceiver has utilized an area of 600mm2. Also, the maximum data rate achieved by a proposed BCC transceiver was 100 Mbps, and the overall transceiver power consumption is 0.42 mW, and energy for communication is 0.02 nj/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