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6篇
  免费   1397篇
  国内免费   310篇
电工技术   801篇
综合类   651篇
化学工业   178篇
金属工艺   214篇
机械仪表   549篇
建筑科学   398篇
矿业工程   96篇
能源动力   437篇
轻工业   25篇
水利工程   284篇
石油天然气   175篇
武器工业   610篇
无线电   747篇
一般工业技术   964篇
冶金工业   50篇
原子能技术   35篇
自动化技术   2159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312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409篇
  2021年   360篇
  2020年   368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267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342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536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520篇
  2011年   585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363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High‐data transmission rate and reliable communication in underwater acoustic channel is challenging because of limited bandwidth, multipath propagation, and Doppler shift, which results in poor bit error performance. Under this constraint,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underwater wireless acoustic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by using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modulation with convolution encoder at the transmitter and proposed Viterbi decoder at the receiver. The decoder algorithm in comparison with MATLAB inbuilt function shows asserting improved results.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performance of convolution 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modem, which is studied over typical underwater channel through an extensive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a semirealistic experiment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convolution 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is measured in time domain plots, bit error rate curves, and number of bit errors per frame over 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 and Rayleigh channe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32.
介绍了无人机侦察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对无人机测控系统的要求,着重分析了实现多无人机测控系统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提出了多无人机系统的空间定位方法,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中继式无人机系统的数据传输原理。  相似文献   
33.
为实现对水声信号的多通道同步采集并存储,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多通道信号同步采集、高速大容量实时存储的系统设计方案,并完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该系统的硬件部分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FPGA丰富的外围接口实现模块间的数据交互,软件部分采用VerilogHDL硬件描述语言进行编程,能够灵活的实现信号的采集及存储。实际应用表明,该设计具有功耗低,可高速实时存储,存储容量大,通用性强,易于扩展升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4.
制约电动汽车普及的因素很多,其中动力电池及其续驶里程已经成为关键的瓶颈。本文提出了车电分离、统一电池标准、换电"云能源"管理、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互动等一系列思路,探索电动汽车普及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5.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下无线通信是水下通信技术的重要分支,是进行水下监测、水下开发和开展水下军事斗争的关键支撑。为了争夺水下资源和增强水下作战能力,水下无线通信已成为世界大国竞相发展的重要通信技术之一。文章首先介绍了水下无线电磁波通信、水声通信等水下无线通信的发展现状,接着对水下光通信、引力波通信、中微子通信、水下量子通信等水下无线通信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最后分析了水下无线通信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6.
车联网移动无线数据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车联网移动无线数据通信能力,实现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系统对车辆监控与导航,利用RFID和GPS技术,通过对车联网无线数据通信系统的结构分析,设计了车联网移动无线数据通信系统。重点研究了车载终端总体结构、车载终端通信模块、RFID感知通信模块、移动通信平台架构、定位追踪通信模块和远程控制通信模块。应用结果表明,该移动无线数据通信系统有较好显示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处理导航、信息服务、车辆信息显示与辅助控制等功能的车载终端信息通信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37.
局部干法水下Nd:YAG激光焊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填丝热导焊的方法研究了水下激光焊接的基本物理现象,结果表明,利用气体喷嘴可形成局部干燥空间,其保护效果取决于喷嘴结构和气体流量等参数。喷嘴的外径大小对保护效果影响显著。当保护条件差时,局部干燥空间将有水浸入,导致焊缝由良好保护条件下的浅而表面光滑平整的形状变为深而表面起伏的形状。良好保护条件下的水下焊缝的力学性能和大气中一致。  相似文献   
38.
水下无线光通信(UOWC)具有保密性好、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等优点,可应用于水下信息传输、资源勘查等领域,通信链路的快速建立和持续稳定是水下无线光通信实际应用的基本条件。在平台扰动和海水信道杂质干扰的条件下,如何实现远距离的快速对准是水下无线光通信必须解决的问题。针对水下无线光通信过程中系统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链路由于干扰问题引起底层平台不断移动而无法对准的问题,搭建了一个基于激光二极管(LD)的水下无线光自动对准系统,该系统具有自动对准控制的特点,即系统在底层平台移动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实现链路的对准。  相似文献   
39.
王立冬  鲁军 《电光与控制》2007,14(4):131-134
为了减小车载捷联惯导系统动态条件下的粗对准误差,使系统顺利进入精对准和导航阶段,对车体摆动干扰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补偿摆动误差,提高粗对准精度的方法;采用捷联惯导系统误差模型和卡尔曼滤波器,实现摇摆状态下车载捷联惯导系统精对准.仿真结果表明,补偿摆动误差后,基本消除车体摆动干扰,得到与静基座粗对准相当的结果;摇摆状态下精对准估计精度与静态估计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证明该对准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0.
水下航行器遥控遥测系统误码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下航行器的运作与水声信道特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水声信道的研究对提高水下航行器性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理论上介绍了水下航行器通信系统,着重分析了同一水声信道采用不同的调制解调方式(2ASK,2FSK,2PSK)时水下航行器系统误码率和信噪比的关系,然后通过MATLAB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得到了信噪比对误码率影响的仿真结果,并与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对研究和设计水下航行器通信系统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