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344篇 |
免费 | 3274篇 |
国内免费 | 229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597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2247篇 |
化学工业 | 1431篇 |
金属工艺 | 801篇 |
机械仪表 | 1216篇 |
建筑科学 | 1640篇 |
矿业工程 | 1359篇 |
能源动力 | 752篇 |
轻工业 | 732篇 |
水利工程 | 1073篇 |
石油天然气 | 2781篇 |
武器工业 | 285篇 |
无线电 | 159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671篇 |
冶金工业 | 1063篇 |
原子能技术 | 81篇 |
自动化技术 | 55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8篇 |
2023年 | 664篇 |
2022年 | 1237篇 |
2021年 | 1229篇 |
2020年 | 1133篇 |
2019年 | 922篇 |
2018年 | 790篇 |
2017年 | 859篇 |
2016年 | 1006篇 |
2015年 | 979篇 |
2014年 | 1392篇 |
2013年 | 1224篇 |
2012年 | 1473篇 |
2011年 | 1551篇 |
2010年 | 1136篇 |
2009年 | 1140篇 |
2008年 | 1096篇 |
2007年 | 1215篇 |
2006年 | 1095篇 |
2005年 | 915篇 |
2004年 | 782篇 |
2003年 | 663篇 |
2002年 | 532篇 |
2001年 | 489篇 |
2000年 | 349篇 |
1999年 | 327篇 |
1998年 | 255篇 |
1997年 | 243篇 |
1996年 | 188篇 |
1995年 | 155篇 |
1994年 | 130篇 |
1993年 | 73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72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8篇 |
1963年 | 4篇 |
1962年 | 4篇 |
1955年 | 5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用于叠前反演的地震道集必须具备高的质量。针对辽河西部凹陷兴隆台地区叠前地震资料特点,本文首先采用多次波去除、随机噪声压制和道集拉平等修饰性处理手段提高道集品质,使得地震道集的AVO特征与合成记录的AVO特征一致;与原始记录相比,从处理后的道集中提取的地震子波在0~42Hz有效频段内比较稳定,目标区域反演剩余量减小了20%以上,反演所得的纵横波阻抗数据交会结果比较集中,而且适合岩性识别,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目标储层范围,进而说明地震资料品质对叠前反演效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3.
中国中西部四大盆地碎屑岩油气地质与勘探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33(4):497-505
晚古生代以来,中西部四大盆地成盆演化具有"同序异时"特征,碎屑岩层系具有自生自储和海生陆储两大勘探领域。压性构造背景下碎屑岩沉积充填层序具有"二元"体系域结构,决定了碎屑岩层系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碎屑岩层系可划分内源、外源和混源3大类6个亚类成藏体系。四大盆地构造变形的差异性决定了成藏体系分布的差异性。针对裂缝性储层预测,形成了三维三分量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系列;针对致密储层和隐蔽圈闭识别,形成了实用的黄土塬地震采集处理技术等;针对川西坳陷致密裂缝性储层,形成了一系列压裂改造技术;针对鄂南致密砂岩储层,形成了补偿压裂技术方法。油气地质理论新认识与技术新进展推动了该领域大中型油气田(如川西须二气田、塔河碎屑岩油气藏和鄂南镇泾油田)和规模储量的发现。 相似文献
994.
四川龙岗西区碳酸盐岩礁、滩体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先后在普光、龙岗地区礁、滩体油气勘探中获得的重大发现,揭示开江—梁平海槽区礁、滩体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基于叠前偏移地震资料,结合钻、测井勘探成果数据,在沉积、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层拉平、体曲率、层序地层学解释及叠前反演等技术,在龙岗西区开展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和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预测和描述,取得了较好成效,并初步形成一套礁、滩体识别的系列技术及配套流程。 相似文献
995.
塔中BZ井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体储集层是油气勘探重要目的层之一,其特点是埋藏深,储集层基质孔渗低,储集空间多为构造裂缝及溶蚀作用所产生的孔、缝、洞系统,储集体受多种因素控制,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叠后声阻抗反演技术和常规叠后地震属性分析技术难以有效预测该类储层。因此有必要开展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研究。给出了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技术的主要实现方法、步骤,比较了利用弹性波阻抗反演技术与常规叠后声阻抗反演技术预测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体储层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弹性参数预测储层分辨率高,能够反映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分布特征,与实际的钻探成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对塔中地区下一步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6.
长期以来,对异常高压预监测的研究集中在欠压实成因上,认为烃类生成成因的异常高压是难以预监测,甚至是不可预监测的。为实现生烃超压的预监测,对生烃地层和欠压实地层的测录井参数响应特征进行了对比,并对烃类生成所产生的异常高压随井深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烃地层在中子密度、声波时差、地层可钻性指数等方面的响应特征跟欠压实地层是一致的,且其生成的异常高压随井深增加也呈规律性变化;地层可钻性指数等方法所预监测的地层压力并不仅仅是欠压实成因的,也包括生烃增压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者贡献的区分方法及将地层可钻性指数与烃类体积响应参数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指数和BP神经网络2种超压预监测方法。该研究打破了生烃超压不可预监测的观点,有助于提高对异常高压的地质认识和随钻预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997.
998.
辽河滩海海南-月东构造带以往发现的油气均分布在构造的主体部位,主要为构造油气藏,其东侧的缓坡带为大型斜坡背景,具有地层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条件,但勘探程度很低。针对缓坡带探井稀少的现状,充分利用构造主体的钻井资料,结合地震反射特征,建立起了缓坡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框架下通过沉积相、地震相分析技术,对研究区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波阻抗反演和属性分析等手段预测了储层的发育和分布,提出了缓坡带少井区地层岩性油气藏识别和评价方法,并预测了有利发育层位和地区。 相似文献
999.
在对榆树林东部地区扶杨油层层序地层、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区成藏条件、油藏类型、成藏模式和油水分布规律。充足的油源、良好的砂体、丰富的圈闭、良好的输导体系和稳定的区域性盖层为研究区创造了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断层和岩性组合形成的圈闭类型是本区最有利的成藏圈闭;源内垂向运移成藏和源外侧向运移成藏是本区主要的两种成藏模式。考虑了砂体分布、构造特征、油气分布规律、油源方向等因素,将研究区划分为两个有利油气富集区和一个风险区。 相似文献
1000.
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在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厄瓜多尔南部H-N油田M1层薄储层为例,阐述了研究区M1层储层预测难点和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储层预测方法技术。经过储层和围岩地球物理特征分析,论证了储层预测条件,确定了运用以地质统计学反演为核心的储层预测技术对该区进行储层预测研究,来解决该区储层薄(1~25 ft)、横向变化大、隐蔽性强的薄储层的识别;通过以地震、稀疏脉冲反演、地质统计学反演不同数据体间砂体进行对比分析,精细解释出该区砂体分布;经过无井、盲井和新钻井校验,实现了薄层的高精度预测,提高了预测精度(垂向分辨率达到5 ft)。该预测结果经过在H-N油田的实际应用和新钻井钻探证实,砂层钻遇率为100%,钻探符合率达82%,实现了该区新井产能的突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