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526篇
电工技术   74篇
综合类   41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34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11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158篇
一般工业技术   76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13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61.
移动端计算力不足和存储有限导致车辆信息检测模型精度不高、速度较慢。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etinaNet改进的车辆信息检测算法。首先,开发新的车辆信息检测框架,将特征金字塔网络(FPN)模块的深层特征信息融合进浅层特征层,以MobileNet V3为基础特征提取网络;其次,引入目标检测任务的直接评价指标GIoU指导定位任务;最后,使用维度聚类算法找出Anchor的较好尺寸并匹配到相对应的特征层。与原始RetinaNet目标检测算法的对比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在车辆信息检测数据集上的精度有10.2个百分点的提升。以MobileNet V3为基础网络时平均准确率均值(mAP)可达97.2%且在ARM v7设备上单帧前向推断用时可达100 ms。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移动端车辆信息检测算法性能。  相似文献   
162.
任海培  李腾 《计算机应用》2020,40(4):1002-1008
针对移动平台上人脸检测实时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FaceYoLo实时人脸检测算法。首先,在YoLov3检测算法的基础上,加入快速消化卷积层(RDCL)缩小输入空间,然后加入多尺度卷积层(MSCL)丰富不同检测尺度的感受野,最后加入中心损失和致密化策略加强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GPU上测试时,该算法较YoLov3算法在速度上提高至原来的8倍,每幅图像的处理速度可达0.002 8 s;精度提高了2.1个百分点;在Android平台上测试时,该算法较最好的MobileNet模型在检测速率上从5 frame/s提升到10 frame/s。通过实验结果可知,该算法能有效提高人脸检测在移动平台上的实时性能。  相似文献   
163.
田保军  刘爽  房建东 《计算机应用》2020,40(7):1901-1907
针对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中数据稀疏和推荐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隐狄利克雷分布(LDA)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概率矩阵分解推荐模型(LCPMF),该模型综合考虑项目评论文档的主题信息与深层语义信息。首先,分别使用LDA主题模型和文本CNN对项目评论文档建模;然后,获取项目评论文档的显著潜在低维主题信息及全局深层语义信息,从而捕获项目文档的多层次特征表示;最后,将得到的用户和多层次的项目特征融合到概率矩阵分解(PMF)模型中,产生预测评分进行推荐。在真实数据集Movielens 1M、Movielens 10M与Amazon上,将LCPMF与经典的PMF、协同深度学习(CDL)、卷积矩阵因子分解模型(ConvMF)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较PMF、CDL、ConvMF模型,所提推荐模型LCPMF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在Movielens 1M数据集上分别降低了6.03%和5.38%、5.12%和4.03%、1.46%和2.00%,在Movielens 10M数据集上分别降低了5.35%和5.67%、2.50%和3.64%、1.75%和1.74%,在Amazon数据集上分别降低17.71%和23.63%、14.92%和17.47%、3.51%和4.87%,验证了所提模型在推荐系统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4.
陈修凯  陆志华  周宇 《计算机应用》2020,40(7):2137-2141
在大部分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分离和语音增强算法中,把傅里叶变换后的频谱特征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并未考虑到语音信号中的相位信息。然而过去的一些研究表明,尤其是在低信噪比(SNR)条件下,相位信息对于提高语音质量是必不可少的。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编解码器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CED-GRU)的语音分离算法。首先,利用原始波形既包含幅值信息也包含相位信息的特点,在输入端以混合语音信号的原始波形作为输入特征;其次,通过结合卷积编解码器(CED)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网络,可以有效解决语音信号中存在的时序问题。提出的改进算法在男性和男性、男性和女性、女性和女性的语音质量的感知评价(PESQ)和短时目标可懂度(STOI)方面,与基于排列不变训练(PIT)算法、基于深度聚类(DC)算法、基于深度吸引网络(DAN)算法相比,分别提高了1.16和0.29、1.37和0.27、1.08和0.3;0.87和0.21、1.11和0.22、0.81和0.24;0.64和0.24、1.01和0.34、0.73和0.29个百分点。实验结果表明,基于CED-GRU的语音分离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5.
行人再识别(Re-id)作为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之一,其目的是在不同的摄像机视图中检索出指定身份的行人,因此该项技术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具有重大研究意义。针对传统的手工特征方法难以应对行人Re-id任务中复杂的摄像机环境的问题,大量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人Re-id方法被提出,极大地推动了行人Re-id技术的发展。为了深入了解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人Re-id技术,整理和分析了大量相关文献,首先从图像、视频、跨模态这3个方面展开综述性介绍,将图像行人Re-id技术分为有监督和无监督两大类并分别进行概括;然后列举了部分相关数据集,并对近年来在图像和视频数据集上的一些算法进行性能的比较与分析;最后总结了行人Re-id技术的发展难点,并深入讨论了该技术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6.
马金林  魏萌  马自萍 《计算机应用》2020,40(7):2117-2125
针对U-Net分割小体积肺结节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分割方法,利用分块式叠加微调(BSFT)策略辅助分割肺结节。首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学习自然图像大数据集的特征信息;然后,将所学特征迁移到进行肺结节图像小数据集分割的网络,从该网络最后一个下采样层开始逐块释放、微调训练,直到网络完成最后一层的叠加;最后,定量分析Dice相似性系数,以确定最佳分割网络。实验结果表明,BSFT在LUNA16肺结节公开数据集上的Dice值达到0.917 9,该策略的性能明显优于主流肺结节分割算法。  相似文献   
167.
针对视频人体动作识别中动作信息利用率不高、时间信息关注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紧耦合时空双流卷积神经网络的人体动作识别模型。首先,采用两个2D卷积神经网络分别提取视频中的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然后,利用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中的遗忘门模块在各采样片段之间建立特征层次的紧耦合连接以实现信息流的传递;接着,利用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评估各采样片段的重要性并为其分配自适应权重;最后,结合时空双流特征以完成人体动作识别。在数据集UCF101和HMDB51上进行实验验证,该模型在这两个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分别为94.2%和70.1%。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紧耦合时空双流卷积网络模型能够有效提高时间信息利用率和动作整体表达能力,由此明显提升人体动作识别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8.
张小川  戴旭尧  刘璐  冯天硕 《计算机应用》2020,40(12):3485-3489
针对中文短文本缺乏上下文信息导致的语义模糊从而存在的特征稀疏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和多头自注意力机制(CNN-MHA)的文本分类模型。首先,借助现有的基于Transformer的双向编码器表示(BERT)预训练语言模型以字符级向量形式来格式化表示句子层面的短文本;然后,为降低噪声,采用多头自注意力机制(MHA)学习文本序列内部的词依赖关系并生成带有全局语义信息的隐藏层向量,再将隐藏层向量输入到卷积神经网络(CNN)中,从而生成文本分类特征向量;最后,为提升分类的优化效果,将卷积层的输出与BERT模型提取的句特征进行特征融合后输入到分类器里进行再分类。将CNN-MHA模型分别与TextCNN、BERT、TextRCNN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在搜狐新闻数据集上的F1值表现和对比模型相比分别提高了3.99%、0.76%和2.89%,验证了改进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9.
诊断直肠癌时,如果能够从CT图像中自动准确分割出直肠肿瘤区域,将有助于医生进行更准确和快速的诊断。针对直肠肿瘤分割问题,提出基于U-Net改进模型的直肠肿瘤自动分割方法。首先在U-Net模型的每级编码器中嵌入子编码模块提升模型特征提取能力;其次通过对比不同优化器的优化性能,获得最适合的优化器用于训练模型;最后对训练集进行数据扩充使模型得到更充分的训练,从而提高分割性能。与U-Net、Y-Net和FocusNetAlpha三种网络模型进行的对比实验表明:所提改进模型得到的分割区域与真实肿瘤区域更接近,对小目标的分割性能更突出,该模型的查准率、查全率和Dice系数三个评价指标都优于对比的模型,能有效分割直肠肿瘤区域。  相似文献   
170.
目的 显著性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基于低级特征的传统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新方法,传统方法难以捕获对象的高级语义信息,基于深度学习的新方法能捕获高级语义信息却忽略了边缘特征。为了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基于将二者结合的思路,本文利用稀疏能使得显著性对象指向性凝聚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自编码和显著性结果优化的方法。方法 对VGG(visual geometry group)网络第4个池化层的特征图进行稀疏自编码处理,得到5张稀疏显著性特征图,再与传统方法得到的显著图一起输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显著性结果优化。结果 使用DRFI(discriminative regional feature integration)、HDCT(high dimensional color transform)、RRWR(regularized random walks ranking)和CGVS(contour-guided visual search)等传统方法在DUT-OMRON、ECSSD、HKU-IS和MSRA等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实验,表明本文算法有效改善了显著性对象的F值和MAE(mean absolute error)值。在F值提高方面,优化后的DRFI方法提升最高,在HKU-IS数据集上提高了24.53%。在MAE值降低方面,CGVS方法降低最少,在ECSSD数据集上降低了12.78%,降低最多的接近50%。而且本模型结构简单,参数少,计算效率高,训练时间约5 h,图像的平均测试时间约为3 s,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显著性结果优化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有效改善了显著性对象F值和MAE值,在对显著性对象检测要求越来越准确的对象识别等任务中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应用性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