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59篇 |
免费 | 1481篇 |
国内免费 | 120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179篇 |
综合类 | 1287篇 |
化学工业 | 1881篇 |
金属工艺 | 1016篇 |
机械仪表 | 718篇 |
建筑科学 | 1166篇 |
矿业工程 | 596篇 |
能源动力 | 725篇 |
轻工业 | 721篇 |
水利工程 | 361篇 |
石油天然气 | 2543篇 |
武器工业 | 87篇 |
无线电 | 128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537篇 |
冶金工业 | 685篇 |
原子能技术 | 281篇 |
自动化技术 | 18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218篇 |
2022年 | 422篇 |
2021年 | 472篇 |
2020年 | 462篇 |
2019年 | 443篇 |
2018年 | 399篇 |
2017年 | 450篇 |
2016年 | 526篇 |
2015年 | 557篇 |
2014年 | 775篇 |
2013年 | 950篇 |
2012年 | 1036篇 |
2011年 | 1243篇 |
2010年 | 906篇 |
2009年 | 907篇 |
2008年 | 819篇 |
2007年 | 931篇 |
2006年 | 940篇 |
2005年 | 833篇 |
2004年 | 715篇 |
2003年 | 555篇 |
2002年 | 521篇 |
2001年 | 407篇 |
2000年 | 346篇 |
1999年 | 317篇 |
1998年 | 251篇 |
1997年 | 237篇 |
1996年 | 184篇 |
1995年 | 190篇 |
1994年 | 182篇 |
1993年 | 172篇 |
1992年 | 121篇 |
1991年 | 77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76年 | 5篇 |
1975年 | 2篇 |
1960年 | 3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纵向上有8个砂组37个小层,渗透率级差在5~30倍,是多油层非均质油藏,目前综合含水92·85%。为了做好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的油藏调整,对此类油藏分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根据剩余油研究及分布特点,进行了细分调整。调整实施后,采收率提高0·82%,产量保持3年稳定上升,平均由16·84×104t上升至18·41×104t,综合含水下降2·1个百分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2.
阜阳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阜阳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发育,但由于勘探程度较低,对该区煤系地层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方法并结合模拟实验,探讨了该区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阜阳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中等-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盆地模拟结果显示阜阳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油资源量为(30.47~152.33)×106t,气资源量为(266.7~1333.7)×108m3,展示阜阳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具有较好的生油气潜力。 相似文献
103.
104.
剩余油分布及其挖潜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国内外剩余油分布的研究现状,从微观规模和宏观规模2个角度对剩余油研究技术进行了综述,微观规模常用的研究技术主要有物理模拟、计算机模拟等,宏观研究常用技术有测井解释、三维地震、流动单元划分等。认为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开发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剩余油分布模式,不同油田、不同区块分布模式不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中,储层因素是内在的,开发因素是外在的。概括介绍了我国部分油田剩余油挖潜的一些常用技术,认为应主要从改善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角度和调整注采状况的开发角度入手,采用动态、静态结合和多学科结合的方法挖潜剩余油。 相似文献
105.
塔里木盆地西端中生界沉积环境与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塔里木盆地西端喀什凹陷地区地球物理和地面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地区中生界具有多个沉积中心,总体上西厚东薄,向东尖灭。侏罗系具有塔拉斯- 费尔干纳断裂带内的断陷盆地和南天山、西昆仑山前坳陷两个沉积体系,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岩相差别。以这两个体系的烃源岩为基础,相应地发育两个体系的含油气系统。喀什凹陷中生界的油气地质特征明显不同于东部库车坳陷与西部阿富汗- 塔吉克盆地,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生代期间的沉积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106.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基底构造带区划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面重磁力等资料区划石炭系基底的二级构造单元格局是“一阶”、“二隆”、“三坳”6个构造带,相邻坳隆间以断阶、断裂带接壤;在275口探井中,有31口探井探明了10个中型整装油气田,全部聚集在断阶、断裂带上继承性的坳边隆(Kz、Mz)的圈闭内;非继承性(C、P)坳边隆的圈闭仅见21个孤立的出油气点(井);160口井是缺少与生烃源岩间的供油通道而出水;47口干井均位于朵状三角洲相邻两条分流河道之间的泥岩和潜山周边的凝灰岩中;择优9个背斜构造的25个部位可望发现控制储量。 相似文献
107.
108.
根据自然电位测井数据确定地层水电阻率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水电阻率是确定储层舍油饱和度的一个关键参数。根据自然电位测井数据与地层水矿化度之间的关系,在自然电位层厚校正、泥质校正、温度校正及油气影响校正基础上,可较为精确地确定地层水电阻率。该方法不用水层而直接求出地层水电阻率,并且计算结果与实际测试符合较好,具有准确、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9.
准噶尔盆地三台-北三台地区第三系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沉积及储层组合、油气运移系统等方面全面剖析了准噶尔盆地三台-北三台地区第三系油气成藏条件,建立了成藏模式,对未钻探区勘探潜力进行了预测;通过分析,认为该区第三系储层物性主体差,断裂更多地表现为封闭性,导致沟通深部油气源的运移体系不畅,致使第三系圈闭不能有效捕获和储集油气。圈闭又比较匮乏,主体勘探潜力不大。北25井西背斜紧邻多期活动的甘诃子北断裂,第三系可能发育较好的储层,相对有利,北25井西背斜应是钻探第三系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