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9篇 |
免费 | 182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52篇 |
化学工业 | 67篇 |
金属工艺 | 14篇 |
机械仪表 | 5篇 |
建筑科学 | 112篇 |
矿业工程 | 428篇 |
能源动力 | 16篇 |
轻工业 | 1篇 |
水利工程 | 23篇 |
石油天然气 | 315篇 |
无线电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6篇 |
冶金工业 | 181篇 |
原子能技术 | 44篇 |
自动化技术 | 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57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81篇 |
2010年 | 70篇 |
2009年 | 104篇 |
2008年 | 125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23.
基于生产数据分析的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产能控制地质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量是储层的反映,产量分析是认识储层最有效的方法。研究煤层气产能控制因素,可为煤层气勘探开发选区、井位部署及开发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沁水盆地南部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初步实现了煤层气产业化,地面垂直井产气量一般在2 000~5 000 m3/d之间,但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气井产气量有所差别。在对地面垂直井产气量数据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煤层气地质条件,分析影响气井产能的主要控制地质因素是构造条件、煤层厚度、煤层埋深、气含量、渗透率及水文地质条件。各种因素对气井产能的影响不同,煤层气井的产气潜力主要取决于各种主要控制因素的有效组合。 相似文献
24.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21(1):139-143
以琼东南盆地的前第三系1块基底灰岩样品为替代样品,应用热模拟实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不同含水条件下的热解实验,并对实验产物CO2的产率和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莺歌海盆地基底灰岩的生气情况。结果表明,水的存在与否、含水量的多少均对灰岩热解生成CO2有重大影响。水可以促进灰岩热解生成CO2气体,并能够极大地降低灰岩的热解温度。与无水条件相比,含水条件下灰岩热解产物CO2的碳同位素明显变轻。通过与前人钙质泥岩热解实验对比,并结合莺歌海盆地实际地质资料,研究认为莺歌海盆地CO2气藏可能主要来源于中新统海相钙质泥岩,而前第三系基底灰岩的贡献很少。 相似文献
25.
26.
27.
试论地勘单位的变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面临复杂多变的地勘单位实施变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对其难度进行了分析.最后浅谈了几个重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28.
29.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堵水工艺技术浅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的储层特点进行了论述,并重点阐述了塔河油田堵水工艺的技术现状和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对已经实施堵水的不同类型油井的现场试验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采用不同完井方式投产的油井所表现出的地层见水规律和出水原因的不同的分析,归纳出了几种较为典型的堵水地质模型,提出应根据不同的模型合理选择相应的堵水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
Geological Process Models (GPMs) have been used in the past to simulate the distinctive stratigraphies formed in carbonate sediments, and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of controls that produce heterogeneity. Previous GPMs have only indirectly included the supersatur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in seawater, a key physicochemical control on carbonate production in reef and lagoon environments, by modifying production rates based on the distance from open marine sources. We here use the residence time of water in the lagoon and reef areas as a proxy for the supersaturation state of carbonate in a new process model, Carbonate GPM. Residence times in the model are calculated using a particle-tracking algorithm. Carbonate production is also controlled by water depth and wave power dissipation. Once deposited, sediment can be eroded, transported and re-deposited via both advective and diffusive processes. We show that using residence time as a control on production might explain the formation of non-ordered, three-dimensional carbonate stratigraphies by lateral shifts in the locus of carbonate deposition on timescales comparable to so-called 5th-order sea-level oscillations. We also show that representing supersaturation as a function of distance from open marine sources, as in previous models, cannot correctly predict the supersaturation distribution over a lagoon due to the intricacies of the flow regim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