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7篇 |
免费 | 122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3篇 |
综合类 | 91篇 |
化学工业 | 58篇 |
金属工艺 | 57篇 |
机械仪表 | 91篇 |
建筑科学 | 241篇 |
矿业工程 | 33篇 |
能源动力 | 65篇 |
轻工业 | 103篇 |
水利工程 | 8篇 |
石油天然气 | 11篇 |
武器工业 | 6篇 |
无线电 | 5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4篇 |
冶金工业 | 22篇 |
自动化技术 | 4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97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107篇 |
2011年 | 97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85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80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金城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27(6):28-30
本文介绍了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常见裂缝分类,并分析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施工的实际经验,介绍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沉降裂缝、徐变裂缝等常见裂缝的控制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2.
在电热水壶温升考评中,由于各认证检测机构在对标准和制造商产品设计理念的理解上存在分歧,往往导致产品合格评定结果不一致。本文通过对比电热水壶有或无金属杆的使用体验和使用者实际使用调查,分析标准要求和产品设计理念,针对连盖处金属杆是否需要按照GB 4706.1-2005中短时握持手柄相关条款进行考核的问题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73.
一种光伏系统的多峰值最大功率点跟踪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电压(P-U)特性曲线存在多个局部峰值(LMPP)。传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法可能使系统工作于LMPP,错失真正的全局最大功率点(GMPP)。通过分析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的输出电流-电压(I-U)特性曲线,提出了将电流控制和扰动观察法(PO)结合的MPPT策略,实现了跟踪GMPP的目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比扫描整条P-U曲线法节省了50%的时间,实验验证了其易用性。 相似文献
74.
对于光伏发电单元,阴影的遮挡可能导致有逆流通过光伏组件,使组件发热损坏。为了防止逆流的产生,通常的做法是在组件回路设置防反二极管。而设置防反二极管可能导致设备体积增大、工程造价增加、汇流设备温度升高等问题。是否设置防反二极管以及防反二极管的设置位置是工程设计中的重点问题。本文以光伏组件的工程应用模型为基础,给出了在局部遮挡条件下逆流的计算方法,包括不设置防反二极管以及防反二极管设置在直流配电柜的逆流计算方法,根据计算结果以及生产厂商提供的光伏组件的参数,来配置防反二极管,优化设备选型。 相似文献
75.
76.
宽电压输入双接地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双接地光伏逆变器在阴影条件下由于欠压而停机的问题,提出一种宽电压输入双接地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该拓扑由升压单元和双接地逆变器构成,逆变器无共模漏电流,且在阴影条件仍能正常工作。采用多模态协同控制,减小逆变器各元器件的电压应力,并使得升压单元只需在欠压时工作,减少升压单元承受的功率,减小逆变器体积和重量;每个模态只有1个功率管高频开关,提高了逆变器的效率。详细分析拓扑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最后,搭建一台原理样机,验证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77.
78.
介绍一种淋浴喷水手柄旋转式抽芯脱模机构及注塑模具设计。结合产品尾端带有圆弧手柄、圆槽头部有侧凹孔以及手柄末端带有外螺纹特征的结构特点,巧妙地在圆槽中央孔位处设计了点浇口+圆片护耳浇注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浇口开设困难问题,保证了产品注塑质量。针对产品圆槽部位深管壁位特征,脱模方式采用镶件式推管脱模;弯管处采用电机驱动进行大角度、大行程弯管内型芯脱模;手柄末端外螺纹处则采用哈夫滑块抽芯脱模;有效地降低了模具设计及加工难度;用简单的机构实现了产品的零缺陷自动化模塑生产,有效地保证了产品成型质量,结构设计合理,机构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79.
针对汽车内门把手座使用性能要求,选用30%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作为成型原料。注塑模具的浇注系统采用热流道转冷流道及潜伏式浇口进料方式,降低了人工剪浇口成本。根据塑件含有的侧孔、侧向凹槽、卡扣等细节特征,设计了相应的斜导柱滑块二级抽芯机构和特殊的斜向液压内侧二级抽芯机构,并对侧抽芯机构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实践证明,设计的模具结构合理,工作稳定,对同类注塑模具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0.
The handle of a commercial bar clamp was redesigned using ergonomic principles and then compared with an original clamp. Ten male and ten femal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simulated clamping tasks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including different clamping heights, clamping methods, and handle-gripping methods, with respect to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of clamping and handle-squeezing for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designed clamp produced larger clamping force with lower handle-squeezing forces than the original clamp. As expected, males exerted more force than females in both clamping and squeezing forces. A pistol grip method was superior to an upside-down handle-gripping method. Two-handed operation was recommended for this type of clamp by simultaneously pulling the trigger and sliding the bar in order to initially tighten around objects.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ergonomic guidelines increases the efficiency and usability of manual handtool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