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42篇
机械仪表   30篇
建筑科学   10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61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29篇
一般工业技术   42篇
冶金工业   94篇
原子能技术   13篇
自动化技术   6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1 毫秒
71.
72.
基于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薄片鉴定以及酸敏实验等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东部长82油层组储层酸敏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储层黏土质和钙质胶结严重,非均质性强,主要的酸敏矿物为绿泥石和方解石/铁方解石,储层酸敏性主要以改善型—弱酸敏型为主;酸敏实验中,部分原始大孔隙样品出现减孔现象,主要是部分绿泥石包膜及针叶状晶体溶蚀、崩落所致,实验中Fe(OH)3沉淀及凝胶体在短时间内对储层酸敏性影响有限,方解石/铁方解石的溶解能有效补偿Fe(OH)3沉淀及凝胶体对储层的影响;在碳酸盐胶结物富集区,CaF2沉淀是储层物性变差的直接因素,总体呈现出盐酸对储层的改善程度要好于土酸;酸敏矿物较发育于水下分支河道微相,并呈现出近物源区绿泥石胶结物含量较高、远物源区方解石/铁方解石胶结物含量较高的分布特征;酸敏矿物的含量、类型、分布受沉积物源、沉积微相以及成岩作用等控制,特别是有机质热解-脱羧作用在成岩过程中与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相伴生,对酸敏矿物的形成、类型及赋存状态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3.
陈少峰  侯兰凤  张红印  董利 《硅酸盐通报》2016,35(10):3442-3447
以(NH4) 2S2O8溶液为浸渍溶液,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添加稀土Sm元素的固体酸催化剂S2O82-/SnO2-Fe2O3-Sm2O3,采用FT-IR、XRD、TG-DTA等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将催化剂应用于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反应,考察了铁锡元素摩尔比、浸渍液浓度、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稀土含量等条件对固体酸催化性能的影响,得到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铁锡元素摩尔比为1∶4,(NH4)2S2O8浸渍液浓度为2.0 mol/L,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2.5h,添加稀土氧化钐含量为3%,乙酸正丁酯的酯化率最高达98%以上.添加稀土Sm元素的催化剂稳定性能良好,再生实验表明催化剂结焦及S2O2-基团的流失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4.
为了有效控制82B钢水氮含量,在转炉终点、氩站精炼、钢包炉精炼、VD真空处理和连铸中包等工序进行取样,得到氮含量变化数据,研究了各工序操作对钢水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VD真空处理外,其他工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氮。通过采取转炉终点氮含量控制、氩站弱吹、减少钢包炉精炼补加合金以及全保护浇铸等措施,可有效控制82B钢增氮。  相似文献   
75.
对82B盘条中马氏体产生区域进行了统计分析,得知其基本分布在1/2半径的盘条心部。利用有限元法对82B斯太尔摩冷却线进行了温度场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符合较好,风冷线上盘条心部和边部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冷速小于动态CCT曲线中测定的马氏体开始出现的最低冷速,排除了本次控冷工艺设置不合理导致马氏体的产生。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电子探针波谱仪对盘条心部马氏体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线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心部马氏体区域存在严重的Cr、Mn元素偏析,此为马氏体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6.
通过绘制82B线材的连续冷却曲线,并根据82B线材的基本冷却特性,采用相变前-相变时-相变后3段式冷却试验工艺模拟风冷过程,研究相变前后不同冷速对82B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82B线材马氏体产生的临界冷却速度为5℃/s,当冷速达到10℃/s时,由于马氏体转变温度显著低于马氏体的产生温度Ms,马氏体会显著增加。(2)对比分析相变前后不同冷速对试样抗拉强度以及断面收缩率的影响,给出优化的冷却工艺,相变前冷速为10~15℃/s,相变后冷速为1~3℃/s,并调节相变时的冷速将返温温度控制在50℃。  相似文献   
77.
1.3 mm SWP-B弹簧钢丝生产的扭转弹簧在客户装配前发生断裂,弹簧断口以沿晶断裂为主。分析材料化学成分和组织,对弹簧断口附近和正常组织进行纵截面显微硬度测定,采用扫描电镜对断口进行宏观和微观检查,并用X射线能谱仪对断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扭转弹簧在电镀锌初期局部产生非正常组织马氏体,由于马氏体存在组织应力,与在酸洗和电镀锌时弹簧基体中的氢造成的内应力相互作用,导致扭转弹簧出现裂纹并滞后断裂。  相似文献   
78.
82B盘条断裂形式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根据82B盘条在生产过程中断口的形貌,结合扫描电镜、金相分析、硬度测试等手段分析产生各类断裂形式的原因。82B盘条常见的断裂形式有笔尖状、平齐状、斜茬状和菊花状。笔尖状断口一端呈锥尖状,断口处变形很小或几乎没变形,盘条中的非金属夹杂物、缩孔、疏松以及中心偏析是造成笔尖状断口的主要原因;平齐状断口的特征是断面平齐,断裂处几乎没有缩颈和延伸,产生平齐状断口的原因是盘条中的夹杂物和碳富集;斜茬状断口的断面与轴心线呈45°角,产生的原因是盘条心部马氏体和铸坯中心缩孔;菊花状断口的断面沿周向呈丘陵状起伏,沿径向呈菊花形的放射状,拉拔过程中润滑不良或盘条表面硬度过高是产生菊花状断口的原因。  相似文献   
79.
宋炎  葛永辉  崔素霞 《核技术》2011,34(2):129-133
本文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圆二色光谱(SRCD)研究λ噬菌体DNA(λ-DNA)加入内包金属富勒烯Gd@C82(OH)22纳米颗粒后的二级结构变化,推测了纳米颗粒与λ-DNA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在SRCD230-255 nm波长范围内,λ-DNA经Gd@C82(OH)22纳米颗粒处理后,在245 nm处的负峰减弱并伴...  相似文献   
80.
采用加入示踪剂、全流程系统取样与实验室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8213钢生产过程中各工序钢中T.O和N含量、显微夹杂物和大型夹杂物数量和粒径分布以及成分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LF精炼后钢中侧(T.0)和显微夹杂物数量显著下降,分别降低62.06%和43.57%;铸坯中训(T.O)和显微夹杂物数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