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08篇 |
免费 | 755篇 |
国内免费 | 47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6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279篇 |
化学工业 | 765篇 |
金属工艺 | 145篇 |
机械仪表 | 73篇 |
建筑科学 | 295篇 |
矿业工程 | 236篇 |
能源动力 | 80篇 |
轻工业 | 697篇 |
水利工程 | 208篇 |
石油天然气 | 1956篇 |
武器工业 | 17篇 |
无线电 | 42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78篇 |
冶金工业 | 73篇 |
原子能技术 | 128篇 |
自动化技术 | 7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51篇 |
2022年 | 284篇 |
2021年 | 329篇 |
2020年 | 284篇 |
2019年 | 261篇 |
2018年 | 224篇 |
2017年 | 208篇 |
2016年 | 298篇 |
2015年 | 241篇 |
2014年 | 355篇 |
2013年 | 456篇 |
2012年 | 352篇 |
2011年 | 351篇 |
2010年 | 252篇 |
2009年 | 217篇 |
2008年 | 260篇 |
2007年 | 244篇 |
2006年 | 272篇 |
2005年 | 245篇 |
2004年 | 261篇 |
2003年 | 204篇 |
2002年 | 159篇 |
2001年 | 145篇 |
2000年 | 142篇 |
1999年 | 107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91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基于Kirchhoff定律 ,利用波长为 1.5 5 μm的半导体激光器InGaAsP作测量光源、以PbSe探测器作光电转换器件、以 80 3 1单片机为核心 ,设计了一种可实时测量光谱发射率的仪器。该仪器由光学发射与接收系统、信号放大与处理系统及显示系统三部分组成。介绍了该仪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讨论了其中的技术难点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 ,并给出了部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2.
43.
TangZhi ZhouYinqing LiJingwen 《电子科学学刊(英文版)》2004,21(2):152-158
Large range cell migration is a severe challenge to imaging algorithm for spaceborne SAR. Based on design of 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R) filter and Range Doppler (RD) algorithm,a realization of quicklook imaging for large range cell migration is proposed. It realized quick-look imaging of 8 times reduced resolution with parallel processing on memory shared 8 CPU SGI server. According to simulation experiment, this quick-look imaging algorithm with parallel processing can image 16384x16384 SAR raw data within 6 seconds. It reaches the requirement of real-time imaging. 相似文献
44.
留路断层是留北东部地区主要的油源断层。为研究断层两侧油气成藏规律及差异性,以断裂控烃、控藏理论为指导,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恢复断层形态,在分析断层两盘裂缝发育程度、断层与圈闭的配置关系和断层活动性的基础上,研究留路断层对新近系油藏发育程度、部位、层位和规模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留路断层断面形态控制油藏富集区域,油藏集中在断层走向转折附近;断层带结构分带性及断层与圈闭的产状配置关系是留路断层下降盘油气富集差异的主要原因;断层活动性控制油气富集与分散,断层活动性强,油气富集规模大、油藏赋存层系多。 相似文献
45.
浅层油气运聚理论与渤海大油田群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油区年产原油3 000×10~4t,约占中国海洋石油产量的70%。渤海油区位于渤海湾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的中东部,勘探面积约4.5×104km2。渤海油区具有鲜明的石油地质特征:著名的郯庐大断裂纵贯渤海,新近纪断裂活动强烈,促进石油的纵向运移,但不利于油藏的保存;中新世—上新世发育河湖相沉积,上部储-盖组合广泛分布,为浅层石油富集创造了条件;古近系生油岩埋藏深,新近系储-盖层较浅,石油垂向运移距离远,运移途径复杂。针对渤海复杂的石油地质条件,经过20年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探索,提出1大断裂-砂体"中转站"模式运移能力强、2小断层及走滑断裂运移油气能力弱、3地层—断层组合关系控制油气富集部位、4临界盖层控制断裂活动带油田形成、5圈闭汇油面积大小决定油田规模、6主力油田展布可分为凸起与凹陷富集型、7小凸起上的披覆背斜利于形成大油田7项创新学术思想,构成了浅层油气运聚理论并指导勘探,渤海勘探团队在短期内高效发现了7个大油田、17个中型油田,共27×10~8 m~3地质储量,奠定了中国第二大油区的储量基础。 相似文献
46.
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滞留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迁移过程中的滞留特征明显。以2株典型采油微生物Pseudomonas aeruginosa WJ-1和Bacillus subtilis SLY-3为研究对象,通过等温吸附实验和流动实验研究了其迁移滞留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的比表面积越大,吸附位点越多,菌体的吸附量越大。菌体和多孔介质表面的疏水性关系影响菌体在多孔介质表面的吸附量。采油微生物在油藏多孔介质环境中的总菌浓度一般低于3.5×108cfu/mL,在此条件下,采油微生物在油藏多孔介质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体积较大的微生物运移速度超前,说明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运移过程中存在不可及孔隙体积。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运移过程中受到平衡吸附和架桥筛分的共同作用,且架桥筛分的作用相比于平衡吸附更加突出。基于实验研究确定了微生物的迁移滞留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了微生物迁移数学模型。研究成果为微生物采油数值模拟软件的研发与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7.
对于油气化探异常形成的机理,早期国内外学者提出不同的油气化探异常模型,由于地质条件和烃类微渗漏的复杂性,难以从三维角度进行刻画和论证,同时又未见实验模拟证据的支持,使异常成因解释模糊,影响了化探技术的发展和在油气勘探中的广泛应用。针对上述问题,研制了系统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对油气聚集成藏后烃类物质穿过上覆地层微渗漏至地表的过程进行了实验室模拟。实验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烃类垂向微渗漏的空间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油气化探异常由源及表的形成过程和基本规律。发现了烃类微渗漏具有幕式运移特点,揭示了油气垂向微渗漏过程中"羽状"涌流的存在。实验模拟结果与已知油气藏上方化探异常的观测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性,表明"压力驱动、裂隙渗透"可能是油气化探异常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存在千篇一律的化探异常模式。取得的认识丰富了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基础理论,促进了化探技术的持续发展,对油气运移、聚集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8.
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和勘探条件的日益复杂,油气运聚成藏动力学定量化的研究已经成为石油地质研究的趋势和重要方向。该文以商业规模的油气体为研究对象,选择宏观层面的油气成藏动力和阻力参数,建立了一种新的定量计算油气运聚成藏动力和阻力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针对断陷盆地幕式成藏的特点,按照油气生排烃、运移、聚集成藏的不同过程,从油气运聚动力和阻力的角度,分析动力与阻力在幕式成藏关键时期的相互关系,建立4种动力学模型:超压驱动动力学模型、持续运移动力学模型、侧向封闭动力学模型和浮力驱动动力学模型,给出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并以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为例,通过计算关键时期成藏动力与阻力,绘制平面等值线图,定量判断油气运聚的方向和距离,最终指出油气聚集有利圈闭。 相似文献
49.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studies on the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during the incineration of OS were conducted with a tube furnace reactor and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calculation software FactSag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incineration temperature increased from 800°C to 1100°C, the release rates of heavy metals such as Cr, Pb, Cu, Zn and Ni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reached the maximum at 1000°C. When the excess air ratio increased from 1.0 to 1.4, the release rates of heavy metals such as Cr, Pb, Cu, Zn and Ni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became steady. The content of gaseous hydroxide of Cr and gaseous chlorides of Pb and Cu increased while the chemical forms of Zn and Ni did not change obvi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combustion temperature or excess air ratio. 相似文献
50.
本文通过对电子显微镜观察了Vero细胞有微载体增减过程中的迁移民政部发现在不同增减阶段,Vro细胞迁移方式不同;在分泌形成的细胞外基质,上,Vero细胞迁移是通过 层粘连蛋白介导进行的,被层粘连蛋白抗体抑制;这种迁移导致Vero细胞在微载体上形成多层生长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