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730篇 |
免费 | 5646篇 |
国内免费 | 207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260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4325篇 |
化学工业 | 10840篇 |
金属工艺 | 1135篇 |
机械仪表 | 2333篇 |
建筑科学 | 5241篇 |
矿业工程 | 976篇 |
能源动力 | 736篇 |
轻工业 | 8261篇 |
水利工程 | 1297篇 |
石油天然气 | 1551篇 |
武器工业 | 321篇 |
无线电 | 1032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993篇 |
冶金工业 | 962篇 |
原子能技术 | 264篇 |
自动化技术 | 26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4篇 |
2024年 | 1135篇 |
2023年 | 1012篇 |
2022年 | 1474篇 |
2021年 | 1713篇 |
2020年 | 1691篇 |
2019年 | 1472篇 |
2018年 | 1256篇 |
2017年 | 1785篇 |
2016年 | 1734篇 |
2015年 | 1883篇 |
2014年 | 2710篇 |
2013年 | 2893篇 |
2012年 | 3569篇 |
2011年 | 3438篇 |
2010年 | 2718篇 |
2009年 | 2852篇 |
2008年 | 2576篇 |
2007年 | 3461篇 |
2006年 | 3440篇 |
2005年 | 2996篇 |
2004年 | 2418篇 |
2003年 | 2073篇 |
2002年 | 1831篇 |
2001年 | 1494篇 |
2000年 | 1214篇 |
1999年 | 967篇 |
1998年 | 721篇 |
1997年 | 604篇 |
1996年 | 481篇 |
1995年 | 400篇 |
1994年 | 378篇 |
1993年 | 289篇 |
1992年 | 236篇 |
1991年 | 193篇 |
1990年 | 114篇 |
1989年 | 77篇 |
1988年 | 36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8篇 |
1964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人字齿轮系统振动传递分析优化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分析人字齿轮传动系统振动传递特性、合理预估箱体结构振动噪声,建立考虑箱体内润滑油流固耦合的齿轮箱有限元模型,将文献[5]计算分配到各支撑轴承的时变动态载荷施加到箱体各轴承孔中心耦合参考点,由ANSYS软件的瞬态动力学分析模块对齿轮箱进行动态响应分析,对得到的齿轮箱考察结点结构振动加速度进行预估。选取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对人字齿轮小轮齿面进行多动力学目标的齿面三维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在给定优化载荷工况下,轮齿端面啮合线方向相对振动加速度及齿轮箱体机脚参考点结构振动加速度均得到明显下降。搭建人字齿轮传动系统封闭功率流试验台,利用海德汉圆光栅编码器高精度特性对人字齿轮端面啮合线向相对振动进行测量,加速度计测量箱体轴承座、箱体机脚位置振动加速度,以此验证人字齿轮动力系统振动传递理论及齿面三维修形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982.
983.
碳纤维复合材料专用CVD金刚石涂层刀具的制备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简称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以石墨纤维或碳纤维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具有耐磨性好、耐高温、强度高、密度小、比刚度高和低温性能好等优点,但在钻削过程中易使普通的硬质合金刀具磨损。而金刚石涂层刀具在钻削较硬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时,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通过CVD金刚石刀具与普通的硬质合金刀具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钻削试验对比以及两种刀具的磨损研究可以得出,CVD金刚石涂层刀具的钻削性能明显好于普通的硬质合金刀具。 相似文献
984.
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圆筒车削加工工艺进行分析研究,主要从工件的加工特性、切削颤振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研制专用定位夹紧装置,进行切削刀具几何参数研究试验与确定,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进行切削试验,确定最优切削参数组合,通过实验验证该加工工艺的可行性。解决了薄壁碳纤维圆筒加工中出现拉丝起毛、装夹变形和加工变形的关键技术难点,确定的加工工艺方法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85.
为了逼近光纤陀螺(FOG)温度漂移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提出一种基于有界整体经验模态分解(BEEMD)和极限学习机(ELM)的多尺度集成建模方法(SE-BEEMD-ELM)。采用样本熵(SE)分析BEEMD分解得到的本征模态函数(IMF)序列,根据SE值变化趋势和大小得到漂移数据的多个尺度分量。分别以温度梯度变化和单一尺度分量训练ELM子模型,累加生成的多个子模型得到FOG温度漂移的集成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E-BEEMD-ELM的多尺度集成建模方法,建模精度较基于BEEMD-BP以及BEEMD-ELM的单一模型提高2个量级。 相似文献
986.
由于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树脂导热性差和层间韧性低,在二次机械加工特别是钻削制孔过程中,复合材料易产生毛刺、分层等缺陷和损伤,将短纤维层间增韧方法用于钻削损伤的抑制研究。制备低密度芳纶短纤维薄膜,采用低压接触成型工艺制备了含短纤维增韧与未增韧的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而在加工试验台上进行钻削试验。通过对试件加工孔的红外无损检测和显微观测,研究转速和短纤维增韧对复合材料制孔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转速和短纤维界面增韧可改善制孔质量。基于短纤维与基体间相互作用,揭示其增韧机理是由于短纤维在层间形成的丰富桥联抑制了分层扩展,同时短纤维与层间树脂复杂的破坏机制而产生额外的能量耗散,并讨论短纤维参数对增韧效果的影响。该方法为复合材料高质量加工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7.
988.
针对铺放过程的恒张力控制问题,介绍了一种多丝束预浸铺放设备的结构、组成及实现方法;选用宽度为3.2 mm的数根碳纤维丝束为原料,丝束带浸渍树脂胶液后在铺放头和芯模的协调下,从芯模的一端铺放到芯模的另一端;将模糊自整定PID控制技术应用到系统中,提出了双闭环控制方法;采用PLC、旋转编码器、张力传感器、FR93等组成的控制系统,实现了纤维丝束的全自动恒张力铺放。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达到速度和张力的工艺要求,而且解决了系统受大惯性和干扰的影响,即保持模糊控制的灵活性,又具有PID控制的特点,铺放过程平稳、无离缝、工作可靠、故障率低。 相似文献
989.
为了减小保偏延迟光纤偏振串音对光纤电流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利用琼斯矩阵研究了全光纤电流传感器的偏振耦合误差。简化了保偏延迟光纤的偏振串音模型,并基于简化模型得出了保偏延迟光纤偏振串音与输出的关系。通过理论仿真分别分析了在常温和变温条件下偏振串音对传感器变比的影响。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验证了简化的偏振串音模型的合理性和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测量了实际保偏延迟光纤偏振串音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在延迟光纤存在一定偏振串音时,光纤电流传感器的变比误差随电流的增加而增大;电流一定时,延迟光纤串音越高,光纤电流传感器的变比误差越大。最后,给出了满足光纤电流传感器0.2S级误差要求时延迟光纤偏振串音的允许波动范围。 相似文献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