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8篇
  免费   871篇
  国内免费   581篇
电工技术   642篇
综合类   818篇
化学工业   211篇
金属工艺   165篇
机械仪表   281篇
建筑科学   399篇
矿业工程   84篇
能源动力   99篇
轻工业   120篇
水利工程   94篇
石油天然气   53篇
武器工业   53篇
无线电   80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74篇
冶金工业   109篇
原子能技术   36篇
自动化技术   2871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402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497篇
  2011年   459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31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TiCp/Al预制块在Mg中熔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TiCp/Al预制块以不同的工艺加入到Mg液中进行熔化试验。结果表明,未搅拌时TiCp/Al预制块在800℃的Mg液中保温60min后仍不熔化,采用合适的搅拌工艺可使TiCp/Al预制块熔化,并且使TiC粒子在熔体中均匀分布。TiCp/Al预制块在Mg液中的熔化过程机理为:基体Al通过熔化和对淹扩散进入到Mg液中,TiC粒子间的结合力需通过搅拌产生的剪切力才能破坏,并随Mg液流动进入到Mg液中,机械搅拌可使TiC粒子Mg液中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12.
用铸造的方法制备了原位自生复合碳化物[(Ti,W,Cr,V,Nb)C]增强钢基复合材料,并对该复合材料的磨粒磨损性能及磨损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钢基自生复合材料中,自生碳化物颗粒细小、圆整、且分布均匀,碳化物颗粒增强相体积分数达到42.8%;原位自生钢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优良。在磨粒磨损条件下,其磨损机制主要是显微切削、颗粒脱落和脆性剥落;稀土和合金元素能够提高原位自生钢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13.
石墨表面镀铜对铁基粉末复合材料摩擦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峰  王绪然  冯小明  王永善 《铸造技术》2007,28(8):1103-1104
石墨与铜的界面结合及石墨在基体中的分布方式,是影响铁基粉末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重要因素。用镀铜石墨制备铁基粉末复合材料,并测定了材料的摩擦系数、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经镀铜处理后,使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有所降低,磨损性能提高20%~30%。  相似文献   
114.
详细介绍了第 62届世界铸造会议中有关有色合金铸造的 6篇宣读论文。“铝合金压铸的压力传递与铸件质量的关系”一文提出一种新的测量铝合金压铸型腔中压力传递的方法 ,搞清了压力传递、流速与铸件质量之间的关系 ,获得了本届会议的优秀论文奖。“挤压压铸和半固态铸造生产高质量、复杂的铸件”一文展示了应用压铸高技术 ,生产出力学性能极高的汽车用复杂压铸件。“监控金属型、压铸模温度的智能系统”一文提出的智能控温系统 ,测温可靠 ,能自动控制铸型温度 ,铸型中不需开冷却水孔道。“制造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复合铸造工艺 (Hybrid)”一文介绍了一种挤压铸造和熔模铸造相结合生产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新工艺。“喷铸法制取铝基SiCp增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磨耗特性”一文指出用喷铸法制取的铝基SiCp增强复合材料 ,具有很高的耐磨性能。“不同凝固条件下 ,Na ,Ca含量对加Sb变质的 3 5 6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的作者通过大量试验 ,搞清了Na ,Ca的有害作用 ,指出 3 5 6合金的σb 与δ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σb(MPa) =2 5 .87lgδ( % ) 12 8.85。  相似文献   
115.
采用Al-Zr(CO3)2-KBF4体系用熔体反应法成功合成了新型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XRD和SEM分析表明, Zr(CO3)2和KBF4与铝液反应生成了ZrB2、Al2O3、Al3Zr颗粒,颗粒尺寸细小,且弥散分布于基体中,其平均尺寸约为80~90 nm;拉伸试验结果显示.Al-Zr(CO3)2-KBF4体系反应生成的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着反应物加入量的增加均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为150.3 MPa,较铝基体的78.0 MPa提高了 92.7%;屈服强度为113.7 MPa,较铝基体的42.0 MPa提高了170.7%;复合材料的伸长率先升后降;由复合材料的拉伸断口SEM可知,随着反应物质量增加,塑性变形区减小,但仍然是塑性断裂.  相似文献   
116.
原位TiC颗粒增强铸造钢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钢液自身的高温直接引燃压入其中的Ti-C-Fe预制块,原位合成TiC增强颗粒,然后,对含有TiC颗粒的钢液进行铸造形成,即可获得Ti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着重研究了钢液温度、合成的TiC颗粒含量以及钢液保温时间对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优化了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并制备出了具有较理想组织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17.
Cu-Al-Mn-Ti形状记忆合金抗母相时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弯曲试验、X射线衍射、金相和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CuAl24Mn3Ti2合金在不同母相时效处理条件下的抗母相时效能力。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变形量,Cu-Al-Mn-Ti合金在母相时效时,形状记忆效应随不同时效保温温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规律性变化,其中400℃记忆效应最好,500℃最差;而形状记忆效应则随不同时效保温时间呈现不同程度的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性变化,400℃合金下降缓慢,500℃下降加快;Mn和Ti的加入细化了组织,并且形成了富Mn和富Ti相,强化了合金组织,提高了合金的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118.
采用粉末冶金法成功制备了煤粉灰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煤粉灰颗粒大多为球形,密度为2.75g/cm3,颗粒直径主要集中在5~60μm范围内,主要成分为SiO2、Al2O3和Fe2O3,三者质量分数总和超过85%。经SEM分析表明,该复合材料中存在着颗粒团聚,并有少量气孔产生。随着煤粉灰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密度逐渐减少;当煤粉灰颗粒的质量分数在10%以下时,该复合材料的硬度是上升的,超过10%时硬度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19.
张妍  王宁  张志霞 《铸造技术》2005,26(9):824-826
研究了不同基体组织对球墨铸铁抗热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素体基体球铁的抗热疲劳性能最好,复相基体组织不利于提高球铁的抗热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20.
This study aims to add to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classical deindividuation theory and social identity model of deindividuation effects (SIDE) in explaining online behaviours. It explores the effect of anonymity in facilitating social influence of group identity in online game cheating.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was conducted face to face. Results from the survey administered in Singapore confirm predictions derived from the SIDE and challenge the classical deindividuation theory. Specifically,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frequency of gaming with online strangers (anonymous gaming)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the frequency of cheating in online games. The effect of anonymity on game cheating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mediated by the group identification with online gaming communities/groups.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found. Male gamers cheated more frequently than female gamers. Female gamers are more likely to cheat as a consequence of group identification than male gamers.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