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1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432篇
电工技术   10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63篇
化学工业   37篇
金属工艺   140篇
机械仪表   383篇
建筑科学   98篇
矿业工程   37篇
能源动力   31篇
轻工业   29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武器工业   53篇
无线电   167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3篇
冶金工业   15篇
原子能技术   14篇
自动化技术   474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377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384篇
  2008年   457篇
  2007年   501篇
  2006年   507篇
  2005年   442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张栋栋  徐锋 《计算机科学》2014,41(11):63-68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移动应用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海量的移动应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开发者角度看,基于大量的已有移动应用快捷构造新的移动应用成为了可能,但当前大部分的开发工具对移动应用集成的支持仅停留在应用编程接口和底层运行机制上,尚未出现更高层次的面向执行流程的集成支持;从用户角度看,从众多移动应用中选择符合自己个性化需求的应用成为了可能,但目前大量的移动应用推荐系统集中在单个应用的个性化推荐问题上,未见面向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移动应用执行序列推荐方法。为此,提出一个移动应用个性化集成框架,主要包括:1)定义了一套意图流程描述执行语言,以便开发者从更为自然的执行流程角度完成新移动应用的构造;2)给出了一个移动应用序列偏好度预测算法,用于解决移动应用执行序列的个性化推荐问题。在当前典型的移动应用平台Android上,实现了相应的移动应用个性化集成开发工具和运行支撑机制,并通过实例初步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2.
提出了一种基于监控日志挖掘的移动应用用户访问模型自动构造方法,该方法包括监控代码注入和界面访问模型构造两部分。首先,提出了一种监控代码自动注入方法,即通过对移动应用代码的静态分析,自动地在相应位置插入监控代码以支持在运行时动态地监控用户的访问行为。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机的移动应用用户访问模型构造方法。访问模型中状态机的节点和节点间跳转上的附加属性描述了UI界面之间的跳转行为和界面内控件的使用情况。对移动应用进行的实验表明,这种基于监控日志挖掘的移动应用用户访问模型自动构造方法能够成功地自动注入移动应用的监控代码,并能够有效获得移动应用用户界面访问行为。  相似文献   
103.
各种类型的移动平台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嵌入式系统快速普及,并渗透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移动平台在带给大家丰富多彩的应用和方便快捷的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安全问题。身份认证和接入认证是保护移动平台的第一道屏障。结合多点触控技术、重力感应技术和图形密码,设计、开发了适用于移动平台的几种身份认证方案,包括绘制曲线认证方案、图像选择认证方案、多点指划认证方案和重力感应认证方案。所设计的方案较之单纯的口令式密码,设置口令和验证口令直观方便,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产生较大的密钥空间。经分析,所提方案操作方便,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4.
移动群体感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成熟以及搭载各种传感器的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催生了全新的研究领域,即移动群体感知技术领域。移动群体感知是以人为中心的感知,人在感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移动群体感知概念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移动群体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医疗健康等各个领域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首先从移动群体感知概念、感知模式、感知规模及其特性的角度阐述了移动群体感知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群体感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类,并且对现有典型的移动群体感知研究项目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比较;进而描述了移动群体感知技术向规模化、系统化发展的趋势及面向服务的"端+云"的移动群体感知体系架构;最后重点阐述了移动群体感知在大规模环境下所面临的全新挑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5.
杨曜  郭斌  於志文 《计算机科学》2014,41(10):62-66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变革。目前,智能手机终端集成了不同种类的传感器,如GPS、Wi-Fi、摄像头、麦克风等。通过内置传感器,可以搜集用户的相关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能有效地理解和识别用户行为,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文中主要面向大型工作或生活社区(如大学校园),提出基于背景声音识别的社会活动推荐系统MSSAR(Mobile Sound Sensing and Activity Recommender)。该系统通过音频传感器采集用户的背景声音,实时感知用户所处环境,并对用户实时活动(如在咖啡厅、在开会等)进行识别。MSSAR还能结合用户在线交互历史数据计算其偏好及社会关系亲密度,并据此为用户进行活动推荐。本系统基于以人为本的计算理念,对增强用户间社会联系、促进社区成员间活动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郭立萍  伍振兴 《软件》2014,(7):49-51
分析了手机二维码的特点,手机二维码技术在三亚旅游市场的应用研究,通过整合三亚旅游资源,可以提高三亚旅游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规范旅游市场,积极推进三亚市旅游市场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7.
电信行业在信息化的时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电信行业重组以及4G移动牌照的发放,电信行业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联通公司作为电信行业中具有优势竞争力的企业之一,如何在新的时期确保持续、稳定的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业绩,是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移动业务是联通公司的核心业务,移动业务经营指标体系是企业对自身业务发展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研究联通公司移动业务经营指标体系,对于企业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笔者将对联通公司移动业务经营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体系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并说明如何应用移动业务经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8.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物质产品越来越多,种类与模式也表现出广泛化,但是在日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消费者对现代高新技术的产品的真伪程度不能很好进行识别,虽然现代信息产品中都编录着一维条码,但是一维条码存在很大的弊端,它容易被抄码,可能存在被盗用的风险,造成真假产品不能实现有效的识别,这就对现代防伪技术的有效实施带来了技术上阻碍。本文以此为基础,对二维码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意在利用移动微信平台建立相应的二维条码防伪系统,并在其中编制长序的二维条码与WAP以及短信查询系统,从而实现利用移动设备对产品信息进行有效的防伪查询与界别,从本质上实现防伪信息的科学、合理化建立。  相似文献   
109.
ObjectiveCreate a visual mobile end user development framework, named Puzzle, which allows end users without IT background to create, modify and execute applications, and provides support for interaction with smart things, phone functions and web services.MethodsDesign of an intuitive visual metaphor and associated interaction techniques for supporting end user development in mobile devices with iterative empirical validation.Results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jigsaw is an intuitive metaphor for development in a mobile environment and our interaction techniques required a limited cognitive effort to use and learn the framework.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modalities and usage of smart things was relevant for users.ConclusionPuzzle has addressed the main objective. The framework further contributes to the research on mobile end user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create an incentive for users to go beyond consuming content and applications to start creating their own applications.PracticeUsage of a mobile end user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has the potential to create a shift from the conventional few-to-many distribution model of software to a many-to-many distribution model. Users will be able to create applications that fit their requirements and share their achievements with peers.ImplicationsThis study has indicated that the Puzzle visual environment has the potential to enable users to easily create applications and stimulate exploration of innovative scenarios through smartphones.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