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篇 |
综合类 | 1篇 |
化学工业 | 15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机械仪表 | 2篇 |
建筑科学 | 1篇 |
能源动力 | 4篇 |
轻工业 | 9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无线电 | 1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1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present paper analyses the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process employing carbon dioxide as gas phase and ternary water in oil microemulsions as absorbent liquid phases. The liquid phases were obtained by a direct mixing of water, 2,2,4-trimethylpentane and sodium bis(2-ethylhexyl)sulfosuccinate (Aerosol O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emulsions employed as liquid phase have been analysed to interpre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bserved in the absorption process. More specifically, they have been analysed in relation to the percolation phenomenon and the effects produced by this phenomenon upon the different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tic results have been observed for the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using microemulsions, because ternary microemulsions with high viscosity values in relation to pure water show a faster absorption process than the carbon dioxide/water system. This characteristic behaviour has been expla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microemulsions internal dynamics. 相似文献
62.
The Eu3+/Ag co-doped rare earth disilicate Y2Si2O7 microcrystal was synthesized by sol-gel method. Through controlling the thermal treatment process of Y2Si2O7:Eu3+/Ag precursor, various phases(amorphous, α, β, γ, δ) were prepared. White light emission was observed under UV light excitation in the samples heavily doped with Ag. The white light was realized by combining the intense red emission of Eu3+, the green emission attributed to the very small molecule-like, non-plasmonic Ag particles(ML-Ag-particles), and the blue emission due to Ag ions.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Eu3+/Ag co-doped Y2Si2O7 microcrystal could be potentially applied as white light emission phosphors for UV LED chips. 相似文献
63.
报道了一种激光二极管(LD)端面泵浦10at%掺杂Yb:YAG薄片激光晶体(φ4mm×1mm)、Ⅰ类临界相位匹配LBO、腔内倍频525nm全固态绿光激光器.采用平凹腔结构,在LD泵浦功率为1.43W时,获得了最高功率为22.3mW的525nm的基模连续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为1.5%,光斑椭圆度为0.99.腔内倍频激光器的倍频光输出功率受腔内基频光光子数密度等的影响,最后也对此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4.
对600MW超临界机组给水全挥发处理(AVT)和给水联合处理(CWT)原理和安全经济性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给水CWT在热力系统防腐防垢,提高机组的安全和经济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5.
超临界机组给水加氧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当前我国超临界机组给水加氧处理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阐述了给水加氧处理的机理,就加氧条件、加氧浓度、运行中加氧注意事项、停炉保护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 探讨审美因素对界面信息可视化体验的影响。方法 通过均衡形式的视认体验实验和对称形式的视认体验实验来佐证审美因素对界面信息可视化体验所产生的影响。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可以从神经美学视角探索审美因素对数据可视化的积极作用。结论 数字界面可视化体验的效果评价比较复杂,其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任务执行的有效性、视觉认知的可用性和界面设计的美观度方面。操作绩效的有效性及信息认知可用性、易用性等方面学术界有一定的研究积累,界面设计美观度方面也有许多实践经验的论述,但是促进美观度提升的审美因素对任务绩效和认知负荷有何积极的影响尚需较为客观的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68.
以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所构建的智能环境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及思维方式.智能环境下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其中安全和效率是2个重要的因素.就安全而言,在数据共享的前提下保护隐私势在必行.就效率而言,智能环境中存在诸多资源受限的设备,针对这些设备如何设计高效的算法或协议直接决定其可行性.从以上2个需求出发,研究适用于智能环境中的安全高效模式匹配问题.传统的安全模式匹配协议中模式持有方需要执行大量的公钥操作,因此不适用于手机等资源受限设备作为模式持有方的场景.首次在双云服务器辅助的安全两方计算模型下给出安全模式匹配协议的功能函数,并基于茫然传输(oblivious transfer, OT)给出协议的具体构造.假设云服务器和参与方之间不合谋,协议在半诚实敌手模型下是安全的.协议需要4轮交互,模式方仅需要执行少量的异或操作,而复杂的OT协议主要集中在数据库方和云服务器之间.此外,使用OT扩展(OT extension)技术可以将所有OT协议的数量从O(nm)降至O(k),其中n和m是数据库方和模式方的输入长度,k是OT扩展协议中基础OT的数目,其远小于nm. 相似文献
69.
茫然传输(oblivious transfer, OT)是一个重要的密码学基础工具,可以被应用到许多密码学协议的构造中去,例如安全多方计算、隐私信息检索等.在n取1茫然传输场景中有2个参与方,即发送方S和接收方R.发送方有n个输入值,接收方希望得到其中某一个值.与此同时协议要保证发送方不知道接收方的选择信息,且接收方除了得到自己选择的值以外不知道其他输入值的相关信息.已有的OT+1-n协议仅能保证参与方的输入隐私性或实现单边模拟,均不能实现完全模拟.完全模拟意味着在理想/现实模拟范例中,当接收方或发送方被分别腐化时,协议都可以被模拟,较之于只保证隐私性和单边模拟,其安全性更强.首次在标准恶意敌手模型下,基于判定Diffie-Hellamn (decisional Diffie-Hellamn, DDH)困难问题假设构造了一个高效、可完全模拟的OT+1-n协议,该协议的思想主要基于双模式加密机制,并结合知识的零知识证明系统.协议具有常数轮交互复杂度,且计算和通信复杂度仅与n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70.
介绍CD-DF525C新型浆料取代PVA,在人棉府绸织物上浆中的应用情况.使用实践证明:在细特高密人棉府绸品种上浆中,应用CD-DF525C可完全取代PVA;不仅降低用浆成本,而且大幅提高织机效率,更符合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