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1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187篇
电工技术   68篇
综合类   183篇
化学工业   68篇
金属工艺   68篇
机械仪表   92篇
建筑科学   128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57篇
轻工业   19篇
水利工程   1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3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72篇
冶金工业   45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2522篇
  2025年   50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 massive deployment of wind energy in power systems is expected in the near future. However, a still open issue is how to integrate wind generators into existing electrical grids by limiting their side effects on network operations and control. In order to attain this objective, accurate short and medium-term wind speed forecasting is required.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compares a physical (white-box) model (namely a limited-area non hydrostatic model developed by the European consortium for small-scale modeling) with a family of local learning techniques (black-box) for short and medium term forecasting. Also, an original model integrating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with physical knowledge modeling (grey-box) is proposed.A set of experiments on real data collected from a set of meteorological sensor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Italy supports the methodological analysis and assesses the potential of the different forecasting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72.
当前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多变,新式干扰手段层出不穷,对雷达系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威胁。该文引入频谱干扰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在频控阵-多输入多输出(FDA-MIMO)雷达与干扰机动态博弈框架下基于强化学习(RL)的发射功率分配优化方法,使雷达系统能够获得最大的信干噪比(SINR)。在此基础上,构造了频谱干扰模型。其次,雷达和干扰机之间存在一种Stackelberg博弈关系,且将雷达作为领导者,干扰机作为跟随者,建立动态博弈框架下的发射功率分配优化模型。采用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算法,结合功率约束设计了奖赏函数,对雷达发射功率进行实时分配来获得最大的输出SINR。最后,仿真结果表明,在雷达与干扰机博弈的框架下,所提优化算法能够有效地对雷达发射功率进行优化,使雷达具备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73.
刘澄澄  王吉 《移动信息》2024,46(7):157-159
学习策略是人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习者为有效促进学习而达到满意结果的复杂过程,是带有个人主观意识的学习活动。针对学习策略的有效生成,文中对不同学段的20 名学生做了深入访谈。基于此,采用扎根理论和问卷调查法,并辅以事后个别访谈。结果显示学习策略的生成是多样性的,有无意识的生成、有意识地自发生成和无意识地顿悟产生等。学习策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来自个体因素、外界摄取因素、学习策略本身和学习内容等。  相似文献   
74.
生物医学命名实体识别是从生物医学文献中获取关键知识的基础与关键任务.文中提出基于深层条件随机场的生物医学命名实体识别方法,构建多层结构的深层条件随机场模型,在不同层次的特征上结合增量式学习策略,选择最优特征集.最后通过基于〈全名,缩写〉对和基于领域信息的错误纠正算法,进一步修正识别结果.在生物医学命名实体评测语料JNLPBA上的实验验证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5.
无人机自组织网络中,各个节点的流量不均衡,容易导致网络拥塞和时隙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该文研究了无人机自组网中饱和节点和不饱和节点共存的场景下的接入控制问题,旨在让更多的节点共享不饱和节点的空闲时隙,提升网络的吞吐量。针对无人机多跳自组织网络接入控制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跳无人机自组织网络MAC协议(DQL-MHTDMA),将饱和节点联合为一个大智能体,学习网络拓扑信息和时隙占用规律,选择最优的接入动作,实现每个时隙上的最大吞吐量或最佳能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DQL-MHTDMA协议能够学习时隙的占用规律,并且可以感知多跳拓扑,在多种不饱和流量到达规律下获得最优的吞吐量或最佳的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76.
无人机(UAV)辅助联邦边缘学习的通信能够有效解决终端设备数据孤岛问题和数据泄露风险。然而,窃听者可能利用联邦边缘学习中的模型更新来恢复终端设备的原始隐私数据,从而对系统的隐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为了克服这一挑战,该文在无人机辅助联邦边缘学习通信系统提出一种有效的安全聚合和资源优化方案。具体来说,终端设备利用其本地数据进行局部模型训练来更新参数,并将其发送给全局无人机,无人机据此聚合出新的全局模型参数。窃听者试图通过窃听终端设备发送的模型参数信号来恢复终端设备的原始数据。该文通过联合优化终端设备的传输带宽、CPU频率、发送功率以及无人机的CPU频率,最大化安全隐私能效。为了解决该优化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演进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算法,通过和系统智能交互,在保证基本时延和能耗需求的情况下获得安全聚合和资源优化方案。最后,通过和基准方案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7.
针对基于错误学习(LWE)问题的CKKS同态加密方案在密态数据计算中存在的密文大、计算密钥生成复杂以及同态计算效率低的缺陷,运用比特丢弃和同态计算密钥重组的方法,提出了一种优化的LWE型CKKS方案.首先,丢弃密文向量的部分低位比特和同态乘法计算中密文张量积的部分低位比特,从而减小了同态乘法过程中的密文规模;其次,针对...  相似文献   
78.
程进  王坚 《计算机应用》2017,37(3):889-895
钢水质量通常根据终点命中率来判断,但炼钢过程影响因素众多,机理分析难以准确预测终点温度和含碳量,鉴于此,提出一种由数据驱动的多任务学习(MTL)炼钢终点预测方法。首先,分析并提取炼钢过程的输入和输出要素,结合炼钢两阶段吹炼特点选择多个子学习任务;其次,根据子任务与终点参数的相关性选择合适的子任务,提升终点预测的准确度并构建多任务学习模型,再对模型输出结果进行二次优化;最后,通过近端梯度算法对处理后的生产数据进行模型训练,获取多任务学习模型的过程参数。以某钢厂为案例,该方法相比神经网络在终点温度12℃误差范围内和终点含碳量0.01%误差内的准确度提升了10%,误差范围6℃和0.005%的预测准确度分别提升了11%和7%。实验结果表明,多任务学习在实际中能够提升终点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9.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of a stairway as upstairs, downstairs and negative (e.g., ladder, level ground) are the fundamentals of assisting the visually impaired to travel independently in unfamiliar environments.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using massive amounts of RGB-D scene data to train traditional machine learning (ML)-based models to detect and recognize stationary stairway and escalator stairway separately. Nevertheless, none of them consider jointly training these two similar but different datasets to achieve better performance. This paper applies an adversarial learning algorithm on the indicated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scenario to transfer knowledge learned from the labeled RGB-D escalator stairway dataset to the unlabeled RGB-D stationary dataset. By utilizing the developed method, a feedforwar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based feature extractor with five convolution layers can achieve 100%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n testing the labeled escalator stairway data distributions and 80.6%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n testing the unlabeled stationary data distributions. The success of the developed approach is demonstrated for classifying stairway on these two domains with a limited amount of data. To further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same CNN model is evaluated without domain adaptation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presented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80.
多层极限学习机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松林  刘乐  刘楚楚  廖锓 《计算机应用》2015,35(9):2513-2518
针对神经网络在入侵检测应用存在的维度高、数据大、获取标记样本难、特征构造难、训练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多层极限学习机(ML-ELM)的入侵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多层网络结构和深度学习方法抽取检测样本最高层次的抽象特征,用奇异值对入侵检测数据进行特征表达;然后,利用极限学习机(ELM)建立入侵检测数据的分类模型;其次,利用逐层的无监督学习方法解决入侵检测获取标记样本难的问题;最后采用KDD99数据集对该方法的性能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多层极限学习机的方法提高了检测正确率,检测漏报率也低至0.48%,检测速度比其他深度模型的检测方法提高了6倍以上。同时在极少标记样本的情况下仍有85%以上的正确率。通过多层网络结构的构建提高了对U2L、R2L这两类攻击的检测率。该方法集成深度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的优点,能对高维度,大数据的网络记录用较少的参数得到更好的表达,在入侵检测的检测速度以及特征表达两个方面都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