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85篇 |
免费 | 92篇 |
国内免费 | 5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6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106篇 |
化学工业 | 437篇 |
金属工艺 | 37篇 |
机械仪表 | 84篇 |
建筑科学 | 820篇 |
矿业工程 | 152篇 |
能源动力 | 86篇 |
轻工业 | 451篇 |
水利工程 | 220篇 |
石油天然气 | 39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2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71篇 |
冶金工业 | 661篇 |
原子能技术 | 106篇 |
自动化技术 | 8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0篇 |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99篇 |
2021年 | 122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92篇 |
2018年 | 66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152篇 |
2013年 | 166篇 |
2012年 | 108篇 |
2011年 | 269篇 |
2010年 | 248篇 |
2009年 | 316篇 |
2008年 | 259篇 |
2007年 | 302篇 |
2006年 | 339篇 |
2005年 | 233篇 |
2004年 | 229篇 |
2003年 | 197篇 |
2002年 | 135篇 |
2001年 | 93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咖啡豆残渣作为农业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资源化利用价值,为研究咖啡豆残渣有机肥在雪茄烟叶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咖啡豆残渣有机肥为主设计3种配方有机肥、作基肥穴施,分析各处理对雪茄烟株生长、植烟土壤肥力及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1)3种配方有机肥处理下雪茄烟的株高、叶长和叶宽均有显著提升,其中“菜籽粕+酒糟+咖啡豆残渣”的配方有机肥处理(T2)效果最好。(2)各处理下的土壤有机质、富里酸、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对照均增加。团棵期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全氮、有机质、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以及成熟期的土壤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都显著影响根际真菌群落结构。(3)3种配方有机肥均可改变雪茄烟根际真菌的优势种群,降低α多样性,且各处理下团棵期α多样性均大于成熟期。T2处理可显著降低根际土壤中明梭孢属和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圆酵母属、曲霉属和被孢霉属的相对丰度。LEfSe分析表明,在门水平下处理间差异物种为子囊菌门和被孢霉门;在属水平下处理间差异物种为镰刀菌属、曲霉属、明梭孢属和被孢霉属。【结论】咖啡豆残渣有机肥可提高雪茄植烟土壤肥力、影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和促进雪茄生长。本... 相似文献
62.
63.
土质边坡尾矿坝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下游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把不同的添加物添加到尾砂中,对比分析不同添加物条件下尾砂的性质和强度,对研究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对尾砂进行无任何添加物条件下的三轴剪切试验,获得相关的强度参数;其次,设计水泥和碎石的掺量均为15%,执行同等条件下的抗剪强度试验,与无添加物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第三,以碎编织袋为添加物,采用应变控制式三轴仪对尾矿砂进行实验室强度试验,研究不同添加物对尾矿砂强度的影响;最后,在不同添加物条件下采用瑞典圆弧法和简化Bishop法计算了尾矿坝边坡的最小安全系数,从结果得到添加碎编织袋增强土质边坡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可行和适用性。该研究结果对提高尾矿坝边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4.
65.
66.
绿化屋顶因其特有的蒸发作用而展示出独特的隔热性能,其能力就如同给建筑增加了被动降温装置一样。本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分析土壤水分在绿化屋顶隔热系统中的作用,比较分析了间歇灌溉、连续灌溉和不灌溉三种模式下不同含湿量对屋顶传热的影响。研究得出:绿化屋顶隔热能力与土壤湿度呈正相关;采用间歇灌溉,屋顶热流密度对土壤湿度反应更敏感,在土壤含湿量不超过0.2时,随着湿度的增大,热流显著降低,在含湿量超过0.3后,热流反应较为迟钝;采用连续灌溉,屋顶的隔热性能较间歇灌溉提高3—4倍。 相似文献
67.
前期土壤湿度条件和降雨强度是影响径流曲线(SCS-CN)模型径流量预测精度的重要因素。分析不同流域下二者对SCS-CN模型性能的影响,对提高模型预测精度至关重要。基于5个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流域的降雨径流资料,利用偏相关分析和K-均值聚类改进SCS-CN模型。结果表明:在重新划分前期土壤湿度条件区间后,模型预测能力大幅度提升,有效降低模型平均偏差,纳什效率系数平均提高42.8%。基于最大10 min雨强对SCS-CN模型改进后,纳什效率系数得到一定提高,且半干旱半湿润流域的提升幅度略大于湿润流域。改进的模型在研究流域都取得较好的效果,平均偏差均低于7 mm;除呈村流域非汛期外纳什效率系数均达到0.93,平均提升89%;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29.2 mm。 相似文献
68.
为降低SMOS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的复杂度、提高土壤水分反演精度,对SMOS土壤水分反演策略进行调整:将多参数反演改为单参数反演以简化观测与模拟亮温的代价函数,以固定步长(0.001 m3/m3)代替不定步长从而避免复杂的矩阵运算,将围绕土壤水分先验值的少量局部搜索调整为全土壤水分区间(0~0.05 m3/m3)的密集全局搜索。利用美国USCRN 44个站点实测土壤水分分别与SMOS官方反演的土壤水分和SMOS调整算法反演的土壤水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SMOS相比,算法调整后土壤水分的平均绝对偏差MAD、均方根误差RMSE和无偏均方根误差ubRMSE分别降低了0.012、0.018和0.020 m3/m3。 相似文献
69.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droughts at different drought stages, this study selected the Xiangjiang River Basin in China as the study area, and evaluated soil moisture (SM) at different depths for drought monitoring, through SM data simulated with the 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 (VIC) mode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reasonable drought/wetness classifications based on the soil moisture anomaly percentage index (SMAPI), an improved soil moisture anomaly percentage index (ISMAPI) was developed by introducing the Box–Cox transformation. The drought/wetness frequency generated by ISMAPI demonstrated preferable spatial comparability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from SMAPI. The lag time of ISMAPI relative to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was closely related to soil depth, and was characterized by a fast response in shallow soil layers and a relatively slow response in deep soil layers. SM in shallow soil layers provided a measure for monitoring short-term droughts, whereas SM in deep soil layers provided a better measure for long-term persistent drought events. Furthermore, the occurrence and mitigation time of drought events identified by SM in deep soil layers usually lagged behind that identified by SM in shallow soil layers. Compared with deep SM, SM in shallow soil layers responded faster to meteorological anomalies, thereby resulting in shorter periods of SM persistence in shallow soil layers than in deep soil layers. This can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of SM at different depths in drought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70.
土壤水分是监测作物旱情的基本因子,以欧空局1978~2014年微波遥感土壤水分产品、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以及气象数据为基础,结合土壤水分亏缺指数(Soil Water Deficit Index, SWDI)分析东北地区的干旱程度与玉米亩产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东北三省干旱程度空间上呈现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加重的空间分布模式;②基于CCI (Climate Change Initiative)土壤水分产品计算的SWDI干旱指数与降雨量和气温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可用于评估干旱发生的严重程度;③玉米生长季关键需水期——7月的SWDI与玉米产量的相关性最好,二者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的R2分别为0.43、0.78和0.38,非常适合用于评估干旱对玉米单产的影响。该结论对于研究大范围土壤水分含量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相关农业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