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97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31篇
化学工业   119篇
金属工艺   49篇
机械仪表   64篇
建筑科学   28篇
矿业工程   37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168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64篇
一般工业技术   90篇
冶金工业   10篇
原子能技术   20篇
自动化技术   1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制有通便功能的芦荟胶囊,建立产品质量标准。方法通过研究制剂成型性优化筛选富莱欣牌芦荟胶囊配方,设计生产工艺,评价产品稳定性、安全性以及通便功能。结果确定芦荟胶囊所用芦荟冻干粉每天最佳用量折合芦荟(以干品计)约1.5g/d,确定大豆膳食纤维最佳用量区间为90~100mg/d,玉米淀粉最佳用量区间为1200-1400mg/d,二氧化硅最佳添加量为3.8~4.1mg/d。连续3批产品质量稳定,功效成分及理化指标在3个月(38±1)℃和相对湿度75%的环境中有很好的稳定性。未见明显毒副作用、排便状况和粪便性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该胶囊生产工艺可行,证明具有明显的通便功能,且各项质量指标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42.
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的制备及应用于空心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张小菊  姜发堂 《食品科学》2004,25(10):200-203
魔芋葡甘聚糖经羧甲基化改性后,其溶解性、抗潮性、成膜性能等明显改善,可用作空心胶囊的囊材。本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魔芋葡甘聚糖羧甲基化改性作囊材的最宜反应条件:6g魔芋精粉,6g氯乙酸,1.2g碘化钾,70℃水浴反应4h,所得产物的取代度为0.571。研究了改性后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的理化性能。  相似文献   
43.
研究以羧甲基葡甘聚糖-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为主料,卡拉胶和K 组成凝固体系制备植物硬空心胶囊的成型工艺。结果表明:当复合物和卡拉胶的质量比例为80∶20,溶胶温度为80℃,K 浓度为0.02 mol/L,保温时间为30 min,溶胶流动性较好,凝胶强度达到6.53 N/cm2,蘸模成型好,胶囊壁厚达标。  相似文献   
44.
多熔点相变材料堆积蓄热床蓄热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杨磊  张小松 《化工学报》2012,63(4):1032-1037
对采用多种不同熔点相变材料(PCM)构成的堆积蓄热床进行了数值分析。热水作为换热流体(HTF)自上而下流经蓄热床,熔化相变材料、蓄积相变潜热。石蜡作为相变材料被注射入聚碳酸酯球壳内形成相变胶囊,根据熔点高低依次排放在蓄热床的不同位置,熔点越高距离热水进口越近。假定流场稳定,采用一维Schumann模型计算HTF温度,相变模拟采用显热容法。分别对两种排列方式下采用2种、3种以及4种相变材料的蓄热床的蓄热过程进行了基于热力学第一及第二定律的性能分析,并将结果与单相变材料蓄热床进行比较。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多种相变材料构成的蓄热堆积床蓄热速度更快,能量效率更高。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表明,平均熔点更高的蓄热床能够储存更高的火用。结果表明采用多熔点相变材料构成的堆积蓄热床能够显著地缩短蓄热时间,改进蓄热性能。  相似文献   
45.
羧甲基葡甘聚糖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葡甘聚糖经羧甲基化改性后,其溶解性、抗潮性、成膜性能等明显改善,可用作空心胶囊的囊材。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葡甘聚糖羧甲基化改性作囊材的最佳反应条件:6g魔芋精粉,6g氯乙酸,1.2g碘化钾,70℃水浴反应4h,所得产物的取代度为0.571。研究了改性后羧甲基葡甘聚糖的理化性能。  相似文献   
46.
胶囊内窥镜能量接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了用三维接收线圈组成接收电路,解决由于无线胶囊内窥镜在人体消化道内姿态不确定所带来的接收能量不稳定问题.分析了由三维接收线圈组成的不同接收电路的接收效果,得出了对每一维线圈单独全桥整流后再并联输出的电路结构是最适合于为胶囊内窥镜供能的电路.计算了该接收电路的输出范围,并通过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发射功率为 25 W时,胶囊内窥镜可在姿态任意变化的情况下获得320 mW以上可用能量,满足其高清晰度、高帧率功能对能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47.
针对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便秘诊断措施有创且诊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开展了基于无创检测设备获得胃肠道生理信息的研究。利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分析人体结肠动力并找出正常人和便秘病人之间的区别,为临床诊断便秘提供参考。对8个正常人和10个便秘病人的结肠压力数据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阈值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有效滤除了结肠压力数据中的呼吸,咳嗽,电磁干扰等噪声;然后,提取了表征结肠动力的特征参数如结肠收缩频率,动力指数,平均收缩波峰值;最后,通过t检验比较了正常人和便秘病人结肠特征参数。结果显示:正常人和便秘病人的收缩频率,动力指数有明显统计不同(p0.05);然而,正常人和便秘病人的平均收缩波峰值没有明显统计差别。分析表明,收缩频率、动力指数可以区分正常人和便秘病人。  相似文献   
48.
胶囊内窥镜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型医疗仪器,其电路构造具有体积小、功能全等特点。文章提出用高密度封装SiP技术实现胶囊内窥镜的电路系统微型化。相对传统的芯片定制方式,采用堆叠式、表面贴装式或倒装焊式等组装方式具有成本低、难度低、开发周期短的优点。SiP封装、埋植式元件基板制造等高密度封装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采用普通商用芯片实现胶囊内窥镜电路系统制造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9.
围岩含水条件下快速测压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岩含水条件下,高压注浆可以实现封堵渗水裂隙,利用胶囊粘液封孔法传统与改进工艺对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通过在平煤天安十一矿的试验与应用对比,从而在实践中论证了胶囊粘液封孔-补气法快速测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0.
The quantity and consistency of drug delivery from dry powder inhalation devices that incorporate a pre-measured dose in a hard shell capsule of gelatin or other compatible material can be negatively affected by mold release lubricants used in capsule manufactur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ovel process employing supercritical CO2 for selective extraction of the fraction of lubricant responsible for the observed high and inconsistent drug retention in capsules and the ensuing lack of reproducibility of drug delivery. The process allows for lubricant removal from seemingly inaccessible interior surfaces of assembled capsule shells without altering the structur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apsules. Diffusion limitations are overcome through repeated pressure increase and decrease to generate significant convective flow of dissolved lubricant out of the capsule. Drug retention is alleviated only if nearly all the retentive fraction of the lubricant is removed. The effect of extraction with supercritical CO2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internal surfaces of the capsules is investigat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Key performance parameters such as drug and carrier retention and fine particle mass are investigated using simulated inhalation tests. Laboratory and pilot scale extractions yielded similar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