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8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305篇
电工技术   118篇
综合类   298篇
化学工业   180篇
金属工艺   39篇
机械仪表   71篇
建筑科学   161篇
矿业工程   53篇
能源动力   43篇
轻工业   50篇
水利工程   230篇
石油天然气   156篇
武器工业   30篇
无线电   11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2篇
冶金工业   43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1779篇
  2025年   38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针对光学遥感影像道路提取过程中连通性弱、细微分支遗漏以及预测路网与真实路网拓扑结构不一致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方向引导与拓扑感知的道路提取网络。首先,设计多路径方向引导模块关注多方向连接关系,分离并独立学习不同方向的连通特征,增强道路分支间的联系,提高分割连续性;其次通过全粒度互补特征融合模块融合细、粗粒度特征的互补信息,强化道路细节与语义表达,提高网络对细微分支的捕捉能力;最后设计了拓扑感知损失函数,旨在从拓扑视角探索几何结构差异,增强模型对拓扑变化的敏感度,约束预测路网与真实路网的拓扑一致性。所提模型在DeepGlobe与Massachusetts数据集上的F1值分别为81.95%和79.98%,对比现有最佳方法提升了0.73%和1.5%,IoU为69.35%和66.38%,提升了0.98%和0.66%。实验结果表明,RDTA-Net提取出的道路精确度和完整度优于其他主流方法。此外,在遮挡、噪声以及光照等复杂场景下,仍具有优越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02.
针对传感网在对关注目标节点进行覆盖过程中出现的非连续性覆盖,将会产生覆盖盲区以及大量冗余数据迫使通信链路出现瓶颈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感知模型的多节点联合覆盖算法(Multi-Node Joint NetworkCoverage Algorithm,MNJC)。该算法借助于概率相关知识,给出了多节点联合时覆盖质量期望值计算方法,以减少覆盖盲区的产生,提高了多节点联合网络覆盖率;利用节点动态转换机制对节点部署进行重新优化,抵制了网络能量的快速消耗,延长网络生存周期;该算法与其他三种算法覆盖率、生存周期以及节点存活数量等方面进行了比对实验,其性能指标平均提升了18.11%,15.57%和8.26%,从而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3.
地球覆盖波束天线为低轨卫星与地面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建立了通道,文中研究了一种新型的介质加载地球覆盖波束天线。基于介质加载的方法,文中提出了一种圆极化地球覆盖波束天线设计,该天线由馈电网络、馈源和介质三部分组成,介质包括底部圆柱部分和顶部半球部分,馈源集成于介质内部。设计的地球覆盖波束天线工作在C 波段,轴向0°~64°范围内增益在0 dBic 以上,40°方向增益为5. 2 dBic。天线尺寸紧凑,辐射波束具有较好的空间截止特性,可满足立方星应用。  相似文献   
104.
在水系形态特征与水系结构连通性基础上,增加了包含水工建筑物数量、下游收水量和换水周期在内的水力连通性评价指标,构建了更加全面的水系连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与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廊坊市北运河-永定河区域水网3种水系连通方案进行了评价,得到最优水系连通方案。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更加全面地表征水系连通情况,可用于河网水系连通评价。  相似文献   
105.
针对WSN野外二维特定应用环境,提出了一种到主信标节点信号强度差定位算法(SSDLB)与运动预测定位算法(MPL)相结合的基于分布式的高覆盖率移动WSN节点定位算法,解决了在定位过程中未知节点在某定位时刻其邻居信标节点的个数小于3个的定位问题,并且避免了传统RSSI定位算法把信号强度值转化成距离再进行定位所带来的计算误差与计算开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节点定位精度和覆盖率。仿真实验表明:此算法在较低的信标节点密度的条件下,能够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和定位覆盖率,与传统的RSSI算法相比定位性能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6.
卫星组网是满足未来空间通信需求的有效方式,为实现空间卫星组网的可视化,设计了一种卫星组网可视化仿真系统;系统由星座设计分系统、星座覆盖性能分析分系统、数据处理分系统和可视化分系统组成;在组网过程中,首先在星座设计分系统中设置星座的参数,根据轨道参数模型计算出星座中每颗卫星的轨道参数,并将计算结果输出给星座覆盖性能分析分系统,完成对纬度、区域和全球覆盖效果的分析、评估和显示;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对卫星组网进行实时计算和显示,计算精度比STK仿真软件提高12%,系统运行稳定,界面良好。  相似文献   
107.
为推广应用智能电能表负荷辨识技术及解决传统非侵入式负荷辨识算法在不平衡采样数据上辨识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合成采样(adaptive synthetic,ADASYN)和图像分析的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通过马尔可夫变迁场(mar?kov transition field,MTF)编码将一维功率数据转换成二维MTF特征图像,作为图像识别网络的输入。基于密集连接网络(denseconnectivity network,DenseNet)的深层信息挖掘能力,将二维图像输入至DenseNet121网络中提取特征信息,实现负荷类型的辨识。基于ADASYN算法对不平衡数据集进行过采样处理,消除数据不平衡分布带来的模型学习偏见。算例结果表明,ADASYN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数据不平衡问题,相对处理前的辨识准确率和 F1 得分,分别提升了0.247和0.267;同时,MTF图像具有明晰易辨的特征信息,结合DenseNet121网络强大的深层特征捕捉能力,其辨识准确率与 F1 得分均能达到0.952,有效提升了在不平衡采样数据上非侵入式负荷类型的辨识精度。  相似文献   
108.
限制边连通度是度量网络可靠性的重要参数。设[G]是一个边集为[E]的连通网络。称一个边集合[S?E]是一个限制边割,如果[G-S]是不连通的且每个分支至少有两个顶点。网络[G]的限制边连通度,记为[λ'],定义为[G]的最小限制边割的基数。设[d(v)]表示顶点[v]的度,[ξ=min{d(u)+d(v)-2:uv∈E}]表示[G]的最小边度。称网络[G]是极大限制边连通的,如果[λ'=ξ]。给出了网络是极大限制边连通的一些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子背散射、二次成像及能谱分析等多种实验手段,对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中的微米孔和微米缝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古龙凹陷页岩油储层岩性为以页岩为主的细粒碎屑岩,矿物成分以黏土和长英质为主,在结构上显示出泥岩或页岩的特点,整体为长英质页岩;储层中微米孔、缝发育,类型多样。②研究区微米孔直径一般为 1~2 μm,最大可达70 μm,多呈近圆形、扁圆形、多角形和不规则形,按成因可分为压实应力屏蔽孔、成岩自生孔、溶蚀孔、生排烃扩张孔、有机质孔和硅藻残留孔 6 类;压实应力屏蔽孔多发育在刚性矿物的两侧;成岩自生孔常发育在白云石、绿泥石、伊利石等成岩自生矿物中,以晶间孔为主;溶蚀孔多发育在碳酸盐矿物中,内部可见次生菌丝状絮凝体;生排烃扩张孔多呈垂直或近垂直成列产出,与轻质油形成的二次生烃和排烃有关;有机质孔发育在有机质内部,与植物的残留细胞及轻质油和天然气的充填有关;硅藻残留孔主要发育在硅藻内部和边缘,孔径较大,一般为数微米至数十微米。③研究区微米缝以顺层为主,宽一般为 1~10 μm,最大可达100 μm,长主要为数微米至数十微米,可见毫米级;可分为成岩收缩缝、溶蚀缝、生排烃扩张缝和构造/剪切缝4类,成岩收缩缝以张性缝为主,缝弯曲,缝壁参差不齐;溶蚀缝宽度可达 60~70 μm,裂缝内可见自生黏土,缝两侧有黄铁矿、磷灰石和白云石等自生矿物;生排烃扩张缝两侧多锯齿状参差不齐,绕过刚性矿物;构造/剪切微米缝一般平直,有与剪切相关的其他裂缝伴生。④研究区不同尺度的孔、缝之间连通性较好,形成了“纳米孔+纳米缝、微米孔+微米缝、毫米孔+毫米缝”三级储集和输导体系。  相似文献   
110.
飞行控制软件测试中插桩技术的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飞行控制软件主要采用Host-Target的仿真测试模式,并基于插桩技术实现覆盖测试。针对采用传统的程序插桩技术,往往会大量增加程序运行时间,降低程序的实时性甚至导致软件失效的问题,通过分析插桩在程序仿真测试中对程序各阶段执行时间和程序实时性的影响,提出一种优化桩信息传输过程的插桩测试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