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7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301篇
电工技术   56篇
综合类   158篇
化学工业   97篇
金属工艺   30篇
机械仪表   40篇
建筑科学   88篇
矿业工程   29篇
能源动力   30篇
轻工业   32篇
水利工程   66篇
石油天然气   25篇
武器工业   21篇
无线电   88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2篇
冶金工业   31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114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sensors are deployed to monitor belt regions to guarantee that every movement crossing a barrier of sensors will be detected in real-time with high accuracy and minimize the need for human support. The barrier coverage problem is introduced to model these requirements, and has been examined thoroughly in the past decades. In this survey, we state the problem definitions and systematically consider sensing models, design issues and challenges in barrier coverage problem. We also review representative algorithms in this survey. Furthermore, we provide discussions on some extensions and variants of barrier coverage problems.  相似文献   
992.
无线传感器节点在矿井巷道内壁上多采用径向直线型和径向V字型部署。针对矩形截面矿井巷道的无线传感器节点如何在三维空间实现单重无缝覆盖的问题,通过分析巷道几何尺寸,推导出其节点在两种部署类型中的最小感知半径;进一步推导出其节点覆盖密度与节点感知半径、巷道高度、巷道宽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比较两种部署类型节点覆盖密度,为现实运用选择节点部署方式提供有力依据。仿真实验验证了推导结果的正确性。利用推导的结论结合矿井的几何尺寸,可直接计算出节点必须满足的最小感知半径、部署方法、部署位置和覆盖密度,从而提高节点覆盖的有效性,减少工程成本支出。  相似文献   
993.
丁蕊  董红斌  冯宪彬  赵佳华 《计算机应用》2016,36(10):2816-2821
针对面向路径覆盖的测试数据生成问题,提出基于烟花爆炸优化算法的测试数据生成方法。首先使用关键点路径表示法表示路径,由理论路径、易覆盖路径和不可行路径得出难覆盖路径,并记录难覆盖路径邻近的易覆盖路径及其测试数据。这些测试数据将作为部分初始烟花以利用其提供的启发信息,其余初始烟花则随机生成。接着根据个体的适应度值设计自适应策略的爆炸半径以提高收敛速度,对爆炸产生的越界火花则使用边界值测试的思想进行修正。与加了启发信息的自适应爆炸半径的烟花算法(NFEO算法)、烟花爆炸优化(FEO)算法、F-method、NF-method等七种基于优化的测试数据生成算法进行了仿真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测试数据生成时间和迭代次数上都最优。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多丸粒模型的喷丸表面强化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喷丸表面强化过程,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均匀分布的多丸粒喷丸强化数值模型,研究了喷丸速度、连续冲击及二次冲击弹丸速度对于目标靶体内残余应力场的影响;利用多丸粒偏置建模法,建立不同覆盖率的多丸粒仿真模型,研究喷丸覆盖率、连续冲击对于残余应力场的影响,对比了两种多丸粒喷丸模型。结果表明,提高喷丸速度可增加残余压应力层深度,但对残余应力最大幅值没有显著影响;连续冲击引起残余应力的饱和,残余应力分布没有明显变化;后续冲击弹丸的速度对于残余应力场有明显的影响;偏置高覆盖率喷丸强化模型可获得较均匀分布的残余应力场,压应力最大幅值与喷丸覆盖率及作用区域有关。  相似文献   
995.
针对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提出的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eMTC)技术方案,总结了eMTC在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G)大连接场景下的一系列技术改进,从系统成本与复杂度、网络覆盖范围和功耗3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并介绍了Rel-14 eMTC的主要增强与演进技术,最后根据目前物联网所面临的问题,对eMTC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996.
高分辨多波束海底地形探测的MSB-RMU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多波束测深系统中采用的FT波束形成技术不能完成外侧波束区域海底地形的高精度估计,而采用相位检测法的相干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此区域能得到高精度和高分辨地形估计。基于此,该文提出MSB-RMU算法,此算法结合FT波束形成技术和相位检测法的优势,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同时实现中央波束区域和外侧波束区域的高精度地形估计。对试验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此方法的有效性、实用性与优越性。此算法保证了国内首台多波束测深系统能够达到6倍水深以上的覆盖扇面。  相似文献   
997.
随着SoC规模的日益扩大,功能验证也日趋复杂,在模块级验证中尽早地找出设计中的逻辑错误,能大大节省时间和人力的开销。针对EraSoC芯片,搭建了一个模块级功能验证平台,采用事务级的验证策略,并综合运用了约束随机,断言和覆盖率驱动等多种验证方法。以CAN控制器的验证为例介绍了该平台的具体设计和使用。该验证平台极大地提高了验证效率和重用性,在EraSoC的验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台的结构和方法具有通用性,可以为其他类似系统的验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8.
介绍了VLSI芯片的测试技术及故障模型,针对一款数字电视接收系统解调芯片,从设计中不同的阶段分析了集成电路的可测试性设计及其优化,解决了由于集成大量存储器引起的测试覆盖率低的问题,完成了该芯片满足时序要求的可测试性设计及优化过程,达到了流片要求.  相似文献   
999.
针对二维目标覆盖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量子退火算法,设计了相应的系统模型,并给出了覆盖优化的目标函数。因为以往的启发式算法存在运行停滞等问题,所以为量子退火算法设计了全新的解集生成方式、量子旋转门、量子位测量方法和量子位状态更新方法,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将基于量子退火算法的方法与粒子群算法、蚁群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仿真结果显示,相比粒子群算法与蚁群算法,该量子退火算法能够有效地提升解的质量,检出的目标数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00.
钱佳立  袁巨龙  陆惠宗 《表面技术》2017,46(10):277-283
目的精密轴承性能与轴承球体表面质量密切相关,表面的精密快速检测对于保证轴承球体质量非常重要,因而提出一种适用于在线光学检测的新球体全展开方法。方法分析目前已提出的几种球体全展开方法,并指出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对新的展开机构的展开原理进行分析,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建立了新的展开机构模型,通过Adams软件虚拟仿真,并通过设定不同的仿真参数,探究不同参数对球体全表面展开检测轨迹的影响。将子午线检测和螺旋线检测时光斑的覆盖率做了对比。结果新机构可实现球体均匀全覆盖展开,适于激光散射和干涉这种光斑面积较小的检测方法,全覆盖时间受进动和转动速度的影响。进动速度一定时,主轴转动速度越大,螺旋线间距越大,不影响全覆盖时间;主轴转动速度一定时,进动速度越大,螺旋线间距越小,全覆盖时间越短。在仿真时间为15 s、主轴转动速度为400(°)/s的情况下,得到最优进动速度为12(°)/s。结论对于新的球体展开机构,通过对转动和进动速度以及聚焦位置的调整,可实现对不同直径球体表面的均匀全覆盖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