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30篇
  免费   4182篇
  国内免费   2926篇
电工技术   246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912篇
化学工业   6346篇
金属工艺   3122篇
机械仪表   1801篇
建筑科学   2884篇
矿业工程   1926篇
能源动力   1848篇
轻工业   3417篇
水利工程   1213篇
石油天然气   2500篇
武器工业   579篇
无线电   42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572篇
冶金工业   2978篇
原子能技术   1201篇
自动化技术   3835篇
  2024年   168篇
  2023年   558篇
  2022年   1111篇
  2021年   1342篇
  2020年   1531篇
  2019年   1273篇
  2018年   1288篇
  2017年   1641篇
  2016年   1778篇
  2015年   1772篇
  2014年   2656篇
  2013年   2969篇
  2012年   3214篇
  2011年   3281篇
  2010年   2432篇
  2009年   2366篇
  2008年   2135篇
  2007年   2641篇
  2006年   2217篇
  2005年   1921篇
  2004年   1650篇
  2003年   1429篇
  2002年   1201篇
  2001年   1040篇
  2000年   896篇
  1999年   720篇
  1998年   619篇
  1997年   526篇
  1996年   497篇
  1995年   415篇
  1994年   310篇
  1993年   239篇
  1992年   222篇
  1991年   172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9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The authors attempt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organic components of drilling fluids and sandstone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n the rate of penetration (ROP) imposed by inorganic components. With the analysis of Zeta potential of cuttings solution, the mechanism of the experiment is initially achie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P will be enhanced by 33.7% when AlCl3 concentration is up to 0.01 mol/L, and therefore AlCl3 and Al2(SO4)3 possess a tendency to enhance ROP. In addition, Al3+ enables Zeta potential of the solution containing cuttings shifted from negative value to zero, and finally to positive value by means of analyzing Zeta potential,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ROP when Zeta potential is greater than ?10 mV. Higher surface free energy created by the close-to-zero Zeta potential is conducive to crushing rocks, which in turn increases the ROP and meanwhile reduces drilling costs.  相似文献   
932.
油田聚合物产出液黏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次采油含聚污水中残留HPAM的含量体现在采出液的黏度上,直接影响到含聚污水的处理.实验以乌氏黏度计法测量聚合物溶液的黏度下降率,通过对pH值、水质阴阳离子量、黏均分子量和剪切速率等相关因素的研究发现,渤海JZ9 -3油田注聚用FP3640C型聚合物的溶液黏度在pH值2~4范围内影响明显,pH>7以后,黏度损失率减小;...  相似文献   
933.
无因次水侵量计算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天然水驱油气藏的开发过程中, 无论储量计算还是动态预测, 都离不开无因次水侵量的计算。通常无因次水侵量的计算采用查表的方法, 既不实用, 精度又低。基于数理统计的原理, 评价了目前广泛应用的计算径向水驱无限大及有限系统天然水域van Everdingen-Hurst 无因次水侵量的经验公式方法, 进而提出了计算有限封闭天然水域无因次水侵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34.
建南气田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前期对酸岩反应规律的认识严重不足,酸压改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开展了旋转圆盘、岩心驱替、扫描电镜等相关实验,以揭示其酸岩反应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岩石成分变化以及晶粒成熟度对酸岩反应速率影响显著,生屑灰岩与胶凝酸的反应速率约为生物灰岩的1.3倍,为灰质云岩的1.4倍,为普通灰岩的1.9倍,20%胶凝酸与4种岩心反应,表面均能形成非均匀刻蚀;溶孔云岩过酸后,由于压实、颗粒运移作用,易造成二次污染,渗透率降低;生物灰岩和生屑灰岩过酸时,胶凝酸更易与方解石充填物发生反应,且优先在晶间孔、晶间缝进行溶蚀,但形成的酸蚀蚓孔较少。针对不同类型储层,分别提出了前置液酸压、加砂酸压、小型酸化、自转向酸酸压等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935.
综述了国内外多相流计量的研究概况,主要介绍了多相流的流型识别、相分率的测量和流量的测量等计量技术的测试方法和发展现状;并简述了多相流计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对多相流的计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6.
为了提高油气输送管道用直缝埋弧焊管拉伸性能的合格率和性能稳定性,利用扩径率对屈服强度有显著影响这一规律,采用信息系统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提出一种制管技术方案和实现方式。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建立焊管拉伸性能与扩径率数据库的函数关式,针对每批原料选择不同的扩径率,实现焊管拉伸性能的准确控制。目前,该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ZL 201310202717.X)。  相似文献   
937.
宜宾大塔轻烃回收项目是对宜宾大塔浅层油气田气进行处理以回收天然气中的轻烃并联产液化天然气(LNG)的项目。根据油气田天然气组分和项目的特点,轻烃回收工艺采用DHX工艺,天然气液化采用单循环双节流混合冷剂制冷工艺。由于宜宾地区的外输气管网压力已定,需要对典型的DHX工艺进行调整优化。采用HYSYS模拟软件对轻烃回收及天然气液化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和优化,对比不同操作温度下工艺装置运行结果,并从能耗、回收率、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比较以确定最优的工艺操作参数。  相似文献   
938.
为寻求更趋合理的开发途径,针对不同井数、不同采油速度、不同单井配产对开发指标和开发效果的影响,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手段对复杂断块油藏虚拟开发提出了提高综合开发指标的对策,以产能效率和采收率为综合评价指标对不同的开发模式,进行综合开发效果研究与评价。  相似文献   
939.
压裂液返排率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压裂液返排率是评价压裂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而返排率的求取往往是压裂施工结束后现场液体收集得到,缺乏相关理论模型进行预测。为了丰富压裂设计及评价理论体系,从压裂液返排机理出发,考虑裂缝闭合前后压裂液返排不同的返排过程,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岩石力学和渗流力学,建立了返排率计算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地层渗透率、孔隙度、裂缝导流能力、破胶压裂液黏度对返排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层孔隙度对压裂液返排率影响较小,破胶压裂液黏度、裂缝导流能力、地层渗透率对返排率影响较大,提高破胶压裂液黏度和裂缝导流能力对于返排率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0.
通过收集喇嘛甸、萨尔图和杏树岗等油田水驱目的层原油进行组分分析,开展了强碱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乳状液稳定性、药剂在油相中损耗量以及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喇嘛甸油田原油黏度、含蜡量和含胶量较高且酸性活性组分种类和数量较多,碱在油相中损耗量较多,乳状液稳定性较强;当原油中重质组分含量较高且碳链分布范围较广时,重烷基苯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在原油中损耗较大,乳状液稳定性较强;单一碱液与原油作用生成W/O型乳状液,"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和"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作用生成O/W型乳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