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3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116篇
电工技术   63篇
综合类   112篇
化学工业   226篇
金属工艺   24篇
机械仪表   26篇
建筑科学   93篇
矿业工程   148篇
能源动力   39篇
轻工业   39篇
水利工程   22篇
石油天然气   101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194篇
一般工业技术   96篇
冶金工业   51篇
原子能技术   14篇
自动化技术   33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采用Gd掺杂的CeO2(Ce0.8Gd0.2O1.9,CGO)粉体,干压成型后于空气气氛下1450℃烧结4 h。通过物理特性分析,发现在该烧结制度下烧结成型的样品基本满足氧传感器对敏感材料的要求。制备了一种新型结构的致密扩散障型极限电流氧传感器。经测试,发现该传感器在较高氧体积分数范围内有较好的极限电流特性,并为此建立了相关的理论模型,较好地解释了此类传感器极限电流和氧体积分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在稠密型数据库中,现有最大频繁项集挖掘算法效率低、耗时长,挖掘结果模糊,不利于用户使用。为此,提出一种项约束先过滤的最大频繁项集挖掘算法——VCM。利用项包含约束过滤数据库,使用垂直数据表示数据集,采用深度优先的挖掘策略对数据库进行最大频繁相集的挖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快速有效,尤其在挖掘具有长模式的稠密数据库时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3.
多晶硅副产物四氯化硅泄漏后形成重气云,易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四氯化硅、氯化氢和硅酸的混合有毒气云,威胁人类安全,导致严重的生态和环境危害。针对四氯化硅泄漏后形成的重气云的三维大气扩散与反应迁移过程建立了传递转化模型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进行模拟研究,化学反应模型采用漩涡破碎模型(Eddy-Break-UpModel)。模拟研究了四氯化硅气体与水蒸气反应过程中四氯化硅、氯化氢、硅酸等有毒物质的空间分布与迁移转化情形。四氯化硅受重力作用下沉并向周围扩展,迎风面处的四氯化硅下沉触碰到地面后向上风侧移动,但主体向下风向迁移;生成的毒害性氯化氢覆盖范围较四氯化硅广泛;反应物和生成物在近地面的浓度较大,威胁环境安全;水解反应消耗水分导致脱水效应和反应放热升温,会对该区域生态造成严重危害。研究结果为反应性化学品事故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4.
对钙钛矿型致密膜的透氧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验证了所建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并对数学模型中的材料参数、应用范围、模型对厚度的敏感性及模型在极限条件下的适用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力图实现以模型为手段,优化实验操作条件,用模型来预测不同工艺条件对膜透氧速率的影响,减少探索性实验的工作量,进而为实现其工业化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5.
利用在轨航天器扰动响应辨识其动力学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结构模态参数的可识别性出发,结合时域频域参数识别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开发出航天器动力学特征参数在轨辨识系统,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模拟在轨航天器的试验验证系统,以检验辨识算法和设计软件的可靠性以及航天器在轨辨识的实时性,该试验系统包括一个对称的双梁结构,利用对称结构的弱耦合可得到多个密集模态。试验和模拟数字考核结果表明系统辨识算法可靠,精度可以到达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6.
陈志超 《发电设备》2006,20(3):178-180
介绍了安庆石化热电厂正压浓相气力除灰系统。探讨了影响气力除灰的因素。分析了该系统在运行中出现的堵管、磨损及输灰时间过长等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7.
1999年该电解铝厂引进超浓相输送技术并进行了10台电解槽工业实验,经过工业实验,确认超浓相输送技术在85kA预焙槽上应用的可行性之后,2001年完成技术改造后将此技术大规模应用于260台三个系列85kA纵向排列中间点式下料电解槽,经一年多的吸收和改进,已成功实现了这一世界先进技术在85kA纵向排列电解槽的平稳运行,不仅比原来的罐车加料方式成本更低,而且填补了超浓相输送技术在中小型预焙铝电解槽上应用的空白。  相似文献   
38.
39.
Gadolinium iron garnet was obtained from two different precursors, homogenized in isopropyl alcohol and in an aqueous environment with a fixed pH. In the first case, it was a mixture of goethite (FeO(OH)) and gadolinium oxide (Gd2O3); in the second, a mixture of GdIP (GdFeO3) and α-Fe2O3. Conditions of homogenization in the aqueous environment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 zeta (ξ) potential measurements as the function of pH. DSC measurements of the output powder mixtures allow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effects observed during the temperature rise. In the case of the material obtained from a mixture of goethite (FeO(OH)) and gadolinium oxide, with the increasing temperature, we observe three effects, the first of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goethite into α-Fe2O3, the second corresponds to the reaction of gadolinium iron perovskite (GdIP) formation, and the third to the reaction in which a gadolinium iron garnet (GdIG) is formed. However, in the case of heat treatment of the mixture of GdIP and α-Fe2O3, we only observe the effect responsible for a solid state reaction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gadolinium iron garnet. Dilatometric measurements allowed to determine the changes in linear dimensions at various stages of reaction sintering. The resulting materials were sintered at temperatures of 1200, 1300, and 1400 °C. In the case of the material obtained from a mixture of perovskite and iron (III) oxide, already at the temperature of 1300 °C, a density has been obtained at around 95% of the theoretical density, and the temperature of 1400 °C allowed achieving a density of 97% of the theoretical density. Whereas, for the material obtained from a mixture of goethite (FeO(OH)) and gadolinium oxide, a density above 95% of theoretical density was achieved only at 1400 °C.  相似文献   
40.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17,43(7):5647-5653
Optimized CGO-based slurries are formulated and shaped into thin dense layers via a tape-casting process. The formulation is adjusted with respect to the rheological behaviour.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flow properties of slurries are explored with the aim of identifying the required conditions to obtain thin dense CGO layers at reduced sintering temperatures (1200 °C). We demonstrate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lurries, the sintering behaviour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resulting tapes. Remarkably, a dense CGO layer less than 20 µm thick is obtained with a non-congested slurry, having optimized ceramic loading and liquid-like behavio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