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86篇
  免费   3914篇
  国内免费   1730篇
电工技术   126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246篇
化学工业   11307篇
金属工艺   1298篇
机械仪表   1016篇
建筑科学   8235篇
矿业工程   2385篇
能源动力   1056篇
轻工业   4138篇
水利工程   780篇
石油天然气   3164篇
武器工业   442篇
无线电   157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00篇
冶金工业   1466篇
原子能技术   558篇
自动化技术   3800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1083篇
  2021年   1264篇
  2020年   1227篇
  2019年   768篇
  2018年   733篇
  2017年   1099篇
  2016年   1200篇
  2015年   1301篇
  2014年   2471篇
  2013年   2323篇
  2012年   3055篇
  2011年   3320篇
  2010年   2235篇
  2009年   2332篇
  2008年   2213篇
  2007年   2976篇
  2006年   2836篇
  2005年   2574篇
  2004年   2176篇
  2003年   2019篇
  2002年   1687篇
  2001年   1473篇
  2000年   1177篇
  1999年   1034篇
  1998年   741篇
  1997年   537篇
  1996年   440篇
  1995年   412篇
  1994年   332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203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南阳原油中金属含量较高,掺有部分3次采油采出原油,加工时易造成电脱盐装置原油乳化,电导率高,脱盐难度较大。装置投产十几年来脱后含盐一直不合格,经过改造仍然超标,常压塔顶腐蚀严重。为此,对原油进行了电脱盐工艺条件及破乳剂研究,研制出了高效电脱盐设备和生物复合脱盐剂及降电流剂,采用平流弓形电极进行改造,解决了该原油的电脱盐问题,使脱后含盐达到3 mg/L。  相似文献   
42.
芴酮在合成功能高分子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由芴酮合成的双酚芴在高分子材料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在环氧树脂、聚碳酸酯、有机玻璃方面,与双酚A相比,用双酚芴改性的高分子材料具更高的耐热性及透明性。  相似文献   
43.
钻井液作为与油层首先接触的外来流体极易对油层造成损害,做好钻井液保护油层工作在整个油层保护系统工程中非常重要.针对华北油田宝力格油田的储层物性,室内从岩心的敏感性评价入手,开展了钻井液保护油层技术的研究.通过对油层封堵技术的研究,研制出了适合于该油田储层特征的油层保护剂,结合现场钻井液施工的特点,制定了便于现场操作的保护油层施工措施.该技术自2002年开始,在二连地区宝力格油田共实施162口井.采取油层保护措施的井,完善井为86%,说明该钻井液技术在宝力格油田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4.
无机阻燃剂高聚合度聚磷酸铵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贾云  陈君和 《石油化工》2006,35(1):56-59
以五氧化二磷、磷酸铵盐、尿素为原料、氨气为保护气,制备了高聚合度聚磷酸铵无机阻燃剂。考察了五氧化二磷、磷酸铵盐、尿素的用量和反应温度对聚磷酸铵平均聚合度的影响。采用端基滴定法测定了聚磷酸铵的聚合度,并用X射线衍射(XRD)法表征了聚磷酸铵的晶体结构,同时测定了聚磷酸铵的粒度和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制备聚磷酸铵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磷酸氢二铵)∶n(五氧化二磷)∶n(尿素)=1∶1∶0.3,反应温度280~300℃,反应时间40m in,热处理温度250~280℃,热处理时间110m 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聚磷酸铵的平均聚合度大于600,平均粒径直径小于50μm,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0.4g;XRD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物质为Ⅱ型聚磷酸铵。  相似文献   
45.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或蒸气排放系统的消防安全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大多是通过火炬燃烧排放易燃易爆气体或通过放空管将易爆气体直接排入大气中。文章分析了火炬系统和放空管的火灾危险因素,并从火炬的布置、高度、排放能力、自动监控装置以及放空管的气体排放浓度、安装位置、安全装置等方面,重点论述了火炬系统和放空管的消防安全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46.
双转向垂向控缝技术实验研究及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收  唐汝众  宋长久 《特种油气藏》2006,13(3):89-90,96
针对压裂过程中缝高较难控制的问题,研制开发出新型的油溶性垂向双转向剂,并开展了室内实验研究。首次验证了转向剂对裂缝延伸的控制机理,确定了转向剂的适用浓度及控缝能力。实验表明,转向剂可以增加隔层应力3~4MPa左右。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控制裂缝高度施工方案的设计方法,并利用全三维软件结合垂向应力剖面对控缝技术进行了优化。现场推广应用30井次,取得了较好的控缝效果。  相似文献   
47.
掺气减蚀保护作用的新概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针式掺气流速仪测量原型和模型掺气浓度场、流速场,气泡尺寸及其概率分布的研究成果表明,原型水流韦伯数高,形成微小气泡的能力比模型强,气泡上浮慢,接近底部的小尺寸气泡概率及掺气浓度比模型大。初步研究认为:0.2mm或0.5mm以下的微小气泡在掺气减蚀中起着主要作用,可能只要很小掺气浓度即可达到掺气减蚀的效果。因此以小尺寸气泡的掺气浓度,作为判断掺气减蚀保护作用的指标将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48.
活化疏松剂用于过磷酸钙生产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过磷酸钙中添加活化疏松剂的试验情况及运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活化疏松剂后鲜肥转化率提高 4.0 % ,产品物性得到改善 ,结块倾向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9.
低温低渗透砂岩油藏窜流大孔道深部封堵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用堵剂为高强度的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交联凝胶SAMG-1,由<6%淀粉、4.5%-5.5%丙烯酰胺、0.003%-0.006%交联剂组成,35℃成胶时间受淀粉和交联剂用量控制,为18-20小时以上,成胶前黏度-100 mPa.s。该堵剂具有长期稳定性,在储层岩心中注入深度15 cm的堵剂,在35℃候凝48小时后及老化90天后,封堵强度分别为0.61和0.59 MPa/cm,封堵率分别为98.6%和98.1%。该堵剂优先进入高渗层,注入0.5 PV并成胶后,2组双填砂管组成的模型低、高渗管渗透率保留率分别为68.4%、0.7%和69.4%、0.0%。吉林扶余油田西一区+15-8.2区块有水井6口,油井13口,含水率达91.5%,注入水最快在5天内到达油井。报道了该区块整体深部调剖封堵窜流通道的情况,详细叙述了+15-9.2井施工中通过注入压力和井底回压控制注入流量,使堵剂陆续进入原生和次生孔道的工艺作业,该井设计注入堵剂92 m3。6口水井整体调剖后,油井产液量差别减小,产油量增加,有效期已超过了9个月,共增油843 t,含水平均下降3.87%。图7表1参8。  相似文献   
50.
研究了十二烷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和十八烷酸在淡水中的集油能力。结果表明,这4种羧酸在淡水表面的表面膜压随其分子中碳数的增加而增大。其中后两者的表面膜压高达45~50mN/m,显著高于各类油膜膜压,满足集油剂对表面活性物质膜压的要求。4种脂肪羧酸在淡水中使柴油油膜的收缩率在1min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0.0%、81.8%、83.8%和88.2%。它们的己醇、正庚醇、正辛醇、仲辛醇溶液的集油持续性,总体上随羧酸分子碳数增加而增大。其中十六烷酸和十八烷酸集油能力非常接近,它们的正庚醇、正辛醇和仲辛醇溶液使柴油膜面积收缩率在120h后仍保持在66.0%~70.2%。该类集油剂毒性低,易为生物降解,有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