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5篇
  免费   810篇
  国内免费   649篇
电工技术   225篇
综合类   457篇
化学工业   163篇
金属工艺   97篇
机械仪表   324篇
建筑科学   201篇
矿业工程   73篇
能源动力   49篇
轻工业   60篇
水利工程   24篇
石油天然气   48篇
武器工业   97篇
无线电   9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6篇
冶金工业   87篇
原子能技术   33篇
自动化技术   239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317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37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基于SIFT的区域复制窜改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区域复制窜改检测算法,用于检测同幅图像中经几何变换的区域复制窜改问题.先利用SIFT算法提取出图像中SIFT关键点后,再用欧式距离找出所有匹配的关键点,最后根据同一幅自然图像不存在互相匹配的特征点这一特性,判定图像是否被窜改以及定位出被窜改的区域.实验结果表明,算法不仅可以检测出伪造图像中经平移变换的窜改区域,还可以检测出经旋转、缩放以及两者组合的几何变换.与其他的区域复制窜改算法相比,算法对伪造图像的检测有了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62.
针对目前图像复制粘贴检测算法有时间复杂度高、当图像中有光滑区域时错检率大的缺点,将图像角点区域及其八方向邻接圆形区域作为伪造检测区域,提取每个检测区域的矩特征后用k-d树进行排序,并通过比较每个区域矩特征的相似性来定位伪造复制区域.该算法效率高,且对经过旋转、添加噪声、模糊、JPEG压缩等后处理的复制粘贴伪造图像检测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3.
为了解决认知无线电网络中次用户对主用户进行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加权最小二乘的迭代定位算法。采用两状态马尔可夫模型作为主用户头像模型,能量检测作为次用户的感知模型。该算法可以在不干扰主用户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利用次用户之间的合作感知结果进行定位,并估计出主用户的三维地理位置位置信息。提出了一种可以降低定位算法复杂度的简化算法。通过对定位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求出了均方误差的Cramer-Rao理论下界。仿真结果表明,算法的均方误差非常接近理论下界,能有效地估计主用户的三维位置信息,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4.
文章分析了环上广义圆锥曲线多重数字签名LWL方案的安全性,证明了该方案中攻击者可绕过离散对数问题,伪造针对任意消息的签名。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能有效对抗内部成员攻击、流氓密钥攻击和任意消息的签名伪造攻击,安全性更强。最后分析了改进方案的计算效率和通信量,在同等安全强度下,改进方案比RSA型方案通信量少、计算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65.
海洋环境中的声场定位,是水声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尤其是用于海区警戒来监听敌方潜艇的近场定位问题.以往的近场定位研究,通常使用线列阵模型,利用常规聚焦波束形成方法进行定位处理,不仅出现了“左右舷模糊”问题,而且对信号定位不甚理想.为此提出基于半圆阵的四阶累积量MUSIC近场聚焦波束形成算法.通过仿真比较了多种聚焦波束形成在近场线列阵和圆阵条件下的定位性能,结果表明,半圆阵成功地解决了直线阵列出现的“左右舷模糊”问题,基于四阶累积量的MUSIC近场聚焦波束形成可以达到更为平滑的背景以及较小的旁瓣级,定位性能明显优于基于MVDR算法的聚焦波束形成高分辨率被动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66.
无线网络节点中的离群失联节点在进行通信时信号质量不稳定,需要对离群失联节点进行准确定位,以提高无线网络通信质量.离群失联节点的信号特征与正常节点的信号特征相比有很大差异,传统的定位方法,在进行定位时需要将离群失联节点的信息都传送到参考节点才能得到定位信息,对于参考节点的依赖程度较大,导致定位的准确度和速度都较低.提出一种概率离群失联节点定位方法.对节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符合高斯函数,能够利用概率密度函数来描述,通过求解概率密度最大值,能够实现离群失联节点定位,避免了传统定位方法的弊端.实验证明,利用改进的离群失联节点定位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对离群失联节点进行定位,定位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67.
针对目前视觉SLAM方法鲁棒性差、耗时高,使系统定位不够精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点线特征融合的视觉惯性SLAM算法。首先通过短线剔除和近似线段合并策略改进LSD(line segment detection)提取质量,以提高线特征检测的速率和准确度;然后在后端优化中有效融合了点、线和IMU数据,建立最小化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得到更精确的相机位姿;最后在EuRoC数据集和现实走廊场景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有效提升线特征提取的质量和速度,同时有效提高了SLAM系统的定位精度,获得更为丰富的点线结构地图。  相似文献   
68.
动态环境干扰是视觉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领域内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场景中的运动对象会严重影响系统定位精度。结合语义信息和几何约束更强的线特征辅助基于传统ORB特征的SLAM系统来解决动态SLAM问题。首先采用深度学习领域的优秀成果SOLOv2作为场景分割网络,并赋予线特征语义信息;完成物体跟踪和静态区域初始化后,使用mask金字塔提取并分类特征点;再使用极线约束完成动态物体上点线特征的剔除;最后融合静态点线特征完成位姿的精确估计。在TUM动态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提出的系统比ORB-SLAM3的位姿估计精度提高了72.20%,比DynaSLAM提高了20.42%,即使与近年来同领域内的优秀成果相比也有较好的精度表现。  相似文献   
69.
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SI)的定位技术在室内场景应用中被广泛关注,为了提高WiFi信号多径效应对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室内定位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CSI信号的被动式室内指纹定位算法。该算法在离线阶段将定位场所划分为同等大小的区域块,在各连接点位置使用方差补偿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Kalman)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再对滤波后的数据使用二分K均值聚类(K-means)算法进行分类,将处理得到的CSI幅值和相位信息共同作为指纹;在线阶段根据待测点采集的实时数据与指纹库进行匹配识别,被定位对象无需携带任何设备。仿真实验与实地实验表明,该算法利用信道状态信息中的子载波特征进行定位,能够有效减轻信号接收端的多径衰减影响,定位精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0.
针对线、面特征匹配的激光雷达测距与地图构建算法(Lightweight and Ground-Optimized Lidar Odometry And Mapping,LeGO-LOAM)在自动导引运输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室内室外实时建图与定位时,易出现激光里程计累积误差大和旋转估计不准确等问题,本工作采用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与激光雷达紧耦合的LeGO-LOAM算法,通过IMU为激光雷达提供的初始位姿信息,构建IMU与激光雷达联合误差函数,实现位姿共同迭代优化.其中,对于室外结构化信息较少时,在点对点的迭代最近点算法(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较高定位精度的基础上,结合LeGO-LOAM算法和ICP算法互补性,进一步提出基于IMU与激光雷达紧耦合的混合匹配算法:当环境中结构信息较多时,激光里程计采用LeGO-LOAM算法,而当环境中结构化信息较少时采用ICP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IMU与激光雷达紧耦合的混合匹配算法可有效降低激光里程计相对位姿误差和累积误差,提高AGV小车定位精度以消除部分地图重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