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35篇
  免费   5848篇
  国内免费   2397篇
电工技术   6146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3341篇
化学工业   10831篇
金属工艺   1873篇
机械仪表   2877篇
建筑科学   3220篇
矿业工程   4856篇
能源动力   7997篇
轻工业   3894篇
水利工程   1020篇
石油天然气   14827篇
武器工业   274篇
无线电   12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32篇
冶金工业   2827篇
原子能技术   566篇
自动化技术   1971篇
  2025年   14篇
  2024年   1025篇
  2023年   1135篇
  2022年   1740篇
  2021年   2221篇
  2020年   2331篇
  2019年   1964篇
  2018年   1681篇
  2017年   1795篇
  2016年   2316篇
  2015年   2239篇
  2014年   3984篇
  2013年   3586篇
  2012年   4703篇
  2011年   4908篇
  2010年   3204篇
  2009年   3181篇
  2008年   2798篇
  2007年   3498篇
  2006年   3653篇
  2005年   3003篇
  2004年   2594篇
  2003年   2314篇
  2002年   1940篇
  2001年   1773篇
  2000年   1509篇
  1999年   1212篇
  1998年   898篇
  1997年   780篇
  1996年   605篇
  1995年   547篇
  1994年   413篇
  1993年   307篇
  1992年   240篇
  1991年   185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49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5篇
  195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e use of gel systems as profile control and water shutoff agents has become a wide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for oil recovery applications. But few systematic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gels. In this study,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SEM)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structure of gels in their natural state. It was directly observed that a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structure formed in chromium or zirconium crosslinked polymer gels is the same as organic/ inorganic crosslinked gels. However, there is a dense flat structure in phenol resin crosslinked polymer gels or phenolic resin gel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icrostructure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t crosslinking sites and crosslinking density, and this affect the gel's stability at reservoir temperature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d the crosslinking mechanism and macro‐morphology of the bulk gels. It can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l's microstructure. © 2013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4 , 131, 39946.  相似文献   
22.
我厂有两台循环流化床锅炉,各有一套独立的自动点火系统。两套点火系统均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自投用以来经历了无数次的点火,其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将对其中的典型故障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3.
总结了在系统不停车的情况下采用微正压操作控制、处置离子膜电解装置氯气泄漏的经验.  相似文献   
24.
世界各国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人们将目光投向最清洁的化石能源——天然气。天然气也是汽车理想的替代燃料,以开拓天然气零售和直分销业务作为燃气业务拓展主攻方向,抢占先机积极推进天然气加气网点建设投营和天然气直分销业务,快速提高天然气市场占有率已成为广东石油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5.
目前流化催化裂化(FCC)装置烟气脱硫净化基本采用钠碱湿法洗涤技术,该工艺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高化学需氧量(COD)脱硫废水。介绍了射流曝气技术在FCC烟气脱硫废水氧化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射流曝气技术的性能特点。结合工程应用情况,分析了供气方式、工作压力、浆液池水深和布置方式等影响因素。工程应用结果显示:脱硫废水经射流曝气氧化后,COD不大于30 mg/L,COD平均去除率可达95%,远低于国家现行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6.
水平安装文丘里管低压湿气测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低压高流速工况下,对文丘里管的湿气测量虚高数学模型进行理论和试验研究.由动量方程出发,推导文丘里管用于湿气测量的理论计算式.在天津大学低压油、气、水三相流试验装置上,对管径比为0.404 8、0.55、0.7的文丘里管进行大量湿气试验,分析压力、滑差及液相含率对文丘里湿气测量虚高的影响,提出一个新的文丘里管低压湿气测量半经验模型公式,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通过对不同管径比的试验数据的分析比较,得出管径比为0.55的文丘里管信号具有较小分散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7.
为探究行之有效的“以孔代巷”瓦斯抽采技术,解决端氏煤矿高抽巷工程量大、经济成本高等问题,提出顶板定向长钻孔替代高抽巷治理采空区瓦斯模式。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确定3号煤层顶板以上15~45 m为最佳抽采层位,并基于定向钻进轨迹控制技术,在端氏煤矿3019工作面进行成孔试验。结果表明:钻进轨迹能够按照预设参数实施,成孔直径达153 mm,一次成孔深度420 m以上,钻孔进入稳定抽采阶段的平均抽采瓦斯浓度达18%、平均抽采瓦斯纯流量达8.7 m3/min,钻孔抽采条件下工作面瓦斯抽采率达36.7%,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控制在0.50%以下,解决了瓦斯超限问题。与高抽巷抽采技术相比,顶板定向长钻孔成本降低62.5%、施工工期缩短50%,验证了“以孔代巷”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8.
为对比分析顺层钻孔在护孔和未护孔条件下的抽采效果,考虑煤体扩容特性,采用煤体孔隙率和渗透率动态数学模型,结合D-P屈服准则,建立了钻孔煤体破坏—渗流的流固耦合模型。以超化煤矿2煤层相关物理参数为基础,开展了钻孔卸压破坏范围及抽采瓦斯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钻孔发生卸压破坏后,虽然未护孔钻孔卸压范围是护孔钻孔的1.3倍,其周围煤体渗透率和孔隙率均大于护孔钻孔,但钻孔更易塌孔堵孔,当抽采90 d时,护孔钻孔有效抽采半径为未护孔钻孔的1.3倍。现场瓦斯抽采测定数据表明,护孔钻孔平均抽采瓦斯浓度为未护孔的1.6倍,平均抽采瓦斯纯流量为未护孔的1.4倍,并有效缩短了钻孔抽采时间。  相似文献   
29.
盛茂  李根生 《工程力学》2014,31(10):123-128
建立了基于扩展有限元法的水力压裂数值模拟方法,使水力裂缝独立于网格存在,无需预设裂缝扩展方位。在扩展有限元计算框架下,将裂缝面处理为求解域内边界,将缝内水压力转化为相关单元等效节点力;运用考虑缝内水压力作用的相互积分法来数值求解缝尖应力强度因子;采用最大能量释放率准则确定裂缝是否继续扩展及扩展方位;最终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利用该方法数值模拟了单条水力裂缝在恒定水压力作用下作非平面扩展,所得结果分别与室内试验和解析模型相对比。结果表明,数值结果与室内试验和解析解吻合较好,缝尖应力强度因子最大相对误差不高于0.45%,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0.
鱼体在贮藏过程中新鲜度下降,散发出一系列特征气味。研究采用气质联用(GC-MS)对4℃恒温贮藏的鳊鱼样本进行检测,分析样本从新鲜到腐败的特征性挥发物质;根据这些物质,筛选对应的传感器组成阵列;采用基于该阵列的电子鼻系统对不同贮藏期的鳊鱼样本进行检测,验证该阵列评价鱼新鲜度的有效性。结果显示,鳊鱼样本在腐败过程中的特征性挥发物质为:醇、醛酮、烃、苯、酸以及含氮、含硫物质。基于这些物质所筛选的传感器为:TGS822、TGS2620、TGS880、TGS813、TGS816、TGS832、TGS831、TGS2610、TGS2611、TGS2600、TGS826和TGS825。采用基于该传感器阵列的电子鼻系统检测不同贮藏期的鳊鱼样本。对采集的数据作主成分分析和Fisher判别分析,其前三个主成分贡献率为95.6%,样本在不同贮藏期区分性好。研究表明所采用的传感器筛选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依此所建立的传感器阵列与电子鼻系统用于判别鱼新鲜度响应快、精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