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48篇
  免费   3816篇
  国内免费   2926篇
电工技术   2152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095篇
化学工业   2242篇
金属工艺   2205篇
机械仪表   2082篇
建筑科学   960篇
矿业工程   538篇
能源动力   396篇
轻工业   889篇
水利工程   375篇
石油天然气   439篇
武器工业   382篇
无线电   347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560篇
冶金工业   604篇
原子能技术   267篇
自动化技术   9729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652篇
  2021年   851篇
  2020年   829篇
  2019年   884篇
  2018年   831篇
  2017年   1074篇
  2016年   1138篇
  2015年   1370篇
  2014年   1828篇
  2013年   2116篇
  2012年   2115篇
  2011年   2221篇
  2010年   1855篇
  2009年   1953篇
  2008年   1781篇
  2007年   2075篇
  2006年   1744篇
  2005年   1535篇
  2004年   1294篇
  2003年   1057篇
  2002年   853篇
  2001年   778篇
  2000年   669篇
  1999年   568篇
  1998年   459篇
  1997年   376篇
  1996年   351篇
  1995年   327篇
  1994年   279篇
  1993年   229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45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detecting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communication patterns and levels between small groups of individuals within a moderate‐size targeted group. Potential applications range from trying to establish emerging thought leaders within an organisation to the detection of the planning stages of a crime. The scan statistic is a popular choice for monitoring and detecting spatio‐temporal outbreaks, but it is difficult to apply to large‐scale target groups because of the computational effort required. When monitoring communication levels between thousands of people, the number of combinations of people whose communication may have increased is very high, and to scan through all of these to find which combinations have increased communications significantly is an enormous task. A successful surveillance plan will have early communication outbreak detection properties and good diagnostic capabilities for identifying individuals contributing to this outbreak.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computationally feasible approach for detecting communication outbreaks based on exponentially weighted moving average smoothed communication counts between individuals within the network. We apply a cumulative sum of ordered signal‐to‐noise (SN) ratios for communication counts to flag significant departures from their respective median values. This plan is demonstrated to be efficient at detecting changes in communication levels for a small part of the network and diagnosing who is involved in the outbreak.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12.
A computer software system is designed for the segment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 slices in brain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e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texture analysis methods to find and select the texture features of the tumor region of each slice to be segmented by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The images considered for this study belongs to 208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 slices. The features are extracted and selected using Student's t‐test. The reduced optimal features are used to model and train the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PNN) classifier and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is evaluated using k fold cross validation method. The segmentation results are also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enced radiologist ground truth. Quantitative analysis between ground truth and segmented tumor is presented in terms of quantitative measure of segmentation accuracy and the overlap similarity measure of Jaccard index. The proposed system provides some newly found texture features hav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in segmenting and classifying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 slices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hybrid texture feature analysis method using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PNN) based classifier is able to achieve high segment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effectiveness as measured by Jaccard index,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相似文献   
913.
设计了一种层状五组元双周期结构声子晶体,并将其等效为一维声子晶体,采用传递矩阵法推导出了该结构的能带结构;在该带隙范围内弹性波或声波的传播能够得到有效抑制,实现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分析了取消内部周期以后第一带隙的变化以及改变硅橡胶层厚度对第一带隙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结构与简单二元结构相比,在降低带隙频率的同时有效减轻了结构质量,且"内部周期"主要影响带隙宽度;当增加硅橡胶层的厚度时,带隙频率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914.
采用微弧氧化法在SiC_p/A356复合材料表面沉积获得连续致密的陶瓷膜,测定了陶瓷膜的生长曲线和显微硬度,利用SEM与XRD分析了陶瓷膜的组织形貌和相组成,考察了金属基复合材料微弧氧化膜的耐磨和防腐性能。结果表明:SiC增强体阻碍了微弧氧化膜的生长,但它并未破坏其完整性;微弧氧化处理初始阶段,陶瓷膜生长方式以向外生长为主,陶瓷膜主要由γ-Al_2O_3相组成;30min后,向外生长逐渐变慢,向内生长开始增强;处理20min之后,陶瓷膜主要由γ-Al_2O_3,α-Al_2O_3相和莫来石相构成;膜层耐磨性良好,耐腐蚀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15.
李海舟  卢德宏  蒋业华 《材料导报》2016,30(11):77-82, 96
液态制备法因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其中,液态浸渗法制备复合材料的关键在于浸渗过程,因此如何控制浸渗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来制造高质量的复合材料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课题。综述了液态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浸渗动力学模型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展望了复合材料浸渗动力学模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16.
李勇  赵亚茹  李焕  周雅婷 《材料导报》2016,30(11):71-76
石墨烯由于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已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最具吸引力的碳质材料增强体。综述了近年来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强化机制及石墨烯表面改性进展,分析了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17.
采用快凝甩带技术制备了6组不同Ti含量的(Al-10Si-20Cu-0.05Ce)-xTi急冷箔状钎料,并对SiCp/6063Al复合材料进行真空钎焊,然后对钎料及接头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急冷箔较常规铸态钎料的组织细小、均匀;固、液相线降低,熔化区间变窄;随着Ti含量的增加,急冷箔中片状Al-Si-Ti金属间化合物相增多,导致钎料脆性增加;6组钎料在复合材料上润湿性较差,但在6063Al合金上润湿性良好。在580℃钎焊温度、保温30min条件下,采用1%Ti含量急冷箔状钎料成功连接了SiCp/6063Al复合材料,钎焊接头组织致密、完整,急冷箔状钎料与6063Al合金基体连接界面可进行充分的冶金结合,且接头剪切强度达到104.9 MPa;钎焊前采用夹具增加接头压力可显著提高接头的连接质量。  相似文献   
918.
以高含氢硅油为原料,在石墨基体上生长出SiC晶须。主要研究石墨基体的表面状态和加热温度对SiC晶须生长的影响,探究SiC晶须形成过程。影响SiC晶须形核和生长的主要因素为热处理温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SiC晶须的结晶产量也相应增高。石墨基体的表面状态对SiC晶须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石墨基体缺陷提供形核点的增多,SiC晶须的结晶产量提高,并且出现相互搭接的现象。SiC晶须的形成过程分为形核和生长两个部分,低温形核,高温生长,遵循VLS(气-液-固)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919.
介绍了一种耐振动、适宜远距离运输、现场装药车装药的乳化基质的研制。经检测,该乳化基质抗振动性好,在振动频率为1 Hz时,振动20 h后仍不破乳、不老化,敏化后爆速稳定;黏度适中,常温黏度为40 000 m Pa·s,不仅有利于现场装药车泵送,且耐储存,储存期达到30 d;敏化后爆速比普通混装乳化基质高,达到5 000 m/s以上;安全性好,摩擦感度和撞击感度均为0。可以满足长距离运输现场装药车装填的需要,适用于各类露天矿山远程配送装填使用。  相似文献   
920.
以Landsat 8 OLI/TM5数据、DEM数据、ISODATA分类结果等构建多源数据集,采用CART决策树方法提取乌审旗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3S"技术,利用此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对研究区2005年~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CART决策树分类图的精度分别为86.5%、88%、91.5%,较监督分类精度有所提高,可用于本次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分析;(2)乌审旗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未利用地和林地;2005年~2015年水域、林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均持续上升;耕地与未利用地均先以较快的速度增加后以较快的速度减少,整体为增加趋势;草地面积则先以较快的速度降低,后以较慢的速度增长;(3)未利用地及草地的转化比例占研究区所有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比例的80.38%,说明未利用地和草地是乌审旗境内极为重要的土地利用现象;(4)2005年~2010年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减小,而2010年~2015年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呈现上升趋势。总体来看,2005年~2015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整体有所增大,说明乌审旗的土地利用正处于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