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81篇
  免费   10727篇
  国内免费   7333篇
电工技术   3942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6714篇
化学工业   1744篇
金属工艺   1014篇
机械仪表   4893篇
建筑科学   1991篇
矿业工程   794篇
能源动力   587篇
轻工业   3769篇
水利工程   561篇
石油天然气   1526篇
武器工业   745篇
无线电   118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76篇
冶金工业   712篇
原子能技术   336篇
自动化技术   27023篇
  2024年   367篇
  2023年   1161篇
  2022年   2043篇
  2021年   2461篇
  2020年   2406篇
  2019年   1968篇
  2018年   1801篇
  2017年   2310篇
  2016年   2406篇
  2015年   2869篇
  2014年   3852篇
  2013年   3678篇
  2012年   4730篇
  2011年   4867篇
  2010年   4020篇
  2009年   3976篇
  2008年   4014篇
  2007年   4371篇
  2006年   3597篇
  2005年   3064篇
  2004年   2453篇
  2003年   1976篇
  2002年   1611篇
  2001年   1246篇
  2000年   1000篇
  1999年   777篇
  1998年   671篇
  1997年   604篇
  1996年   454篇
  1995年   384篇
  1994年   313篇
  1993年   264篇
  1992年   221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6篇
  195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运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参数的集员辨识的结果讨论了Hammerstein系统参数的集员辨识.在系统动态噪声有界的假定下导出了Hammerstein系统参数的成员集是个椭球,并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椭球趋向于一点,文中还给出了仿真例子.  相似文献   
112.
贾永红 《影像技术》1997,(2):23-25,56
本文探讨HIS变换对数字化航空片影象与landsat TM多光谱影象进行复合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复合后的影象不仅保留了TM影像的光谱特征,而且将其空间分解力由30m提高到10m,清晰度也提高了。因而复合后的影像能提高分类精度,制作专题图的精度、多时相监测能力和解译水平等。  相似文献   
113.
王利平  刘滨 《光电子技术》1998,18(3):239-242
军事和空间技术的要求促进了微光技术的发展。微光图像实时处理技术是夜技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针对微光图像与脉冲激光测距仪的数据信息实时融合与显示的方法及其实现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系统框图及工作原理,为实现探测识别、跟踪的实时性、智能化和微型化,从而为研制新一代战术侦察与火控系统提供了具体有效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4.
透视图象的三维实体几何复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未知透视参数的图象,如何获得较精确的原实体三维几何构形,本文推导了几个线段逆变换关系式,给出一个有效的方法,实现复杂组合体透视图象的三维重建,文中给出几个实例。  相似文献   
115.
一类动态大系统的协调控制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汤兵勇 《控制与决策》1995,10(2):104-108
讨论了一类离散动态大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模型辨识方法及自适应协调控制算法。通过仿真实例,说明效果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16.
陈文艺  赵宏 《光电工程》1994,21(6):26-31
结合实时法全息干涉计量和数字图象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溶液扩散系数的自动测量系统。在干涉图的处理中,采用了相位检测和曲线拟合技术,得到了亚象素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7.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级方法的定量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继雄  汪美蔷 《钢铁研究》1994,(6):40-42,58
应用IBAS系列图像分析系统,对建立一套与国家标准GB10561─89兼容的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级方法的自动化和定量化标准作了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建立这套标准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8.
Disparity field and depth map coding for multiview 3D image genera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 the present paper techniques are examined for the coding of the depth map and disparity fields for stereo or multiview image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It is assumed that both the left and right channels of the multiview image sequence are coded using block- or object-based methods. A dynamic programming algorithm is used to estimate a disparity field between each stereo image pair. Depth is then estimated and occlusions are optionally detected, based on the estimated disparity fields. Spatial interpolation techniques are examined based on the disparity/depth information and the detection of occluded regions using either stereoscopic or trinocular camera configurations. It is seen that the presence of a third camera at the transmitter site improves the estimation of disparities, the detection of occlusions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ing spatial interpolation at the receiver. Various disparity field and depth map coding techniques are then proposed and evaluated, with emphasis given to the quality of the resulting intermediate images at the receiver site. Block-based and wireframe modeling techniques are examined for the coding of isolated depth or disparity map information. Further, 2D and 3D motion compensation techniques are evaluated for the coding of sequences of depth or disparity maps. The motion fields needed may be available as a byproduct of block-based or object-based coding of the intensity images.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given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coding and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119.
快速星图匹配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海峰  袁家虎 《光电工程》1998,25(6):70-74
将态敏感和姿态稳定是卫星的重要技术之一。星体敏感器是目前最高精度的姿态测量技术。对于这种技术,很多文献都进行了讨论,并涌现了许多关于星图匹配行之有效的算法。  相似文献   
120.
本文通过有关理论依据和试验数据,着重阐述了在显像(示)管测试中,阴极像中心黑洞状缺陷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这种缺陷的处理方法。通过这种处理方法处理过的显像(示)管,其整体质量水平(尤其是真空度)将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