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34篇 |
免费 | 652篇 |
国内免费 | 57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79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630篇 |
化学工业 | 133篇 |
金属工艺 | 208篇 |
机械仪表 | 283篇 |
建筑科学 | 374篇 |
矿业工程 | 51篇 |
能源动力 | 46篇 |
轻工业 | 255篇 |
水利工程 | 79篇 |
石油天然气 | 148篇 |
武器工业 | 42篇 |
无线电 | 153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83篇 |
冶金工业 | 58篇 |
原子能技术 | 48篇 |
自动化技术 | 350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1篇 |
2024年 | 136篇 |
2023年 | 136篇 |
2022年 | 196篇 |
2021年 | 200篇 |
2020年 | 245篇 |
2019年 | 226篇 |
2018年 | 189篇 |
2017年 | 224篇 |
2016年 | 246篇 |
2015年 | 290篇 |
2014年 | 454篇 |
2013年 | 410篇 |
2012年 | 575篇 |
2011年 | 536篇 |
2010年 | 462篇 |
2009年 | 436篇 |
2008年 | 483篇 |
2007年 | 465篇 |
2006年 | 367篇 |
2005年 | 337篇 |
2004年 | 285篇 |
2003年 | 225篇 |
2002年 | 166篇 |
2001年 | 121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王常彬;曹安业;SIGuangyao;王冰;杨旭;张宁;岳阳 《煤炭学报》2025,50(5):2413-2422
深部复杂地质环境高强度开采造成煤岩动力灾害频发,但地下矿山微震监测台网在数据探测完整性仍存在不足,极大增加了灾害预警的误报漏报风险。因此,将地震学中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评价方法 (PMC)应用于某井工煤矿,分析了各微震台站的震动波拾波能力,探究了台网对采场微震响应探测概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了基于探测概率的微震活动补偿方法。结果表明:相比于地震学中经典的最小完整性震级评价,PMC具有不依赖古登堡-里克特关系、计算简单、评价精度高的特点,更适用于地下矿山台网布置受限、震源来源复杂、震动波高噪音、强衰减的微震监测环境。微震台站对震动波的拾波能力受其所在区域采动煤岩体环境影响,对不同距离、不同能级微震事件的拾波概率具有显著差异:震源与台站距离越短、震源能级越高,台站对震动波到时标定的概率则越大。微震台网对微震事件的探测能力与震源能级直接相关,探测概率受台站布置影响在采场空间呈现高度非均匀分布特征。针对微震台网探测数据不完整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探测概率的微震活动补偿方法,还原了超前工作面煤体微震能级与频次的空间分布特征,其高能释放区域所在超前巷道位置与动力显现频发区域基本吻合,验证了采场微震数据补偿结果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地下矿山高质量微震监测与高效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与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2.
目的 以7A65高强度铝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喷丸强度、弹丸介质(铸钢丸和陶瓷丸)对靶材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 利用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表征喷丸强化7A65铝合金表面完整性和疲劳失效断口,分析喷丸工艺参数与疲劳性能、断裂模式的相关性。结果 喷丸强化后铝合金表面粗糙化严重,表面粗糙度从初始0.622 μm增加至4.736 μm(铸钢丸、喷丸强度为0.22 mmA),并出现褶皱损伤;在相同喷丸强度下陶瓷丸喷丸表面粗糙度较低,无褶皱损伤。2种弹丸在金属表面引入的残余应力场基本相同,残余压应力层深约300 μm,最大残余压应力值为-480.6 MPa,其产生位置为距离表面75 μm处(喷丸强度为0.22 mmA)。铝合金疲劳性能对铸钢丸介质敏感性较高,当喷丸强度较低(0.11 mmA)时喷丸强化效果最佳,疲劳寿命是原始寿命的5倍多,疲劳源从表面转移至次表面(500 μm);当喷丸强度增至0.22 mmA时,裂纹源向表面靠近,疲劳寿命为原始寿命的2倍。铝合金疲劳性能对陶瓷丸介质敏感性较低,在喷丸强度为0.11~0.22 mmA时疲劳寿命较为稳定,在喷丸强度为0.11 m... 相似文献
93.
提出了一种针对彩色图像认证的半脆弱水印方案,彩色图像亮度信息通过线性变化处理后进行离散小波变换(DWT),对低频子图分块后进行奇异值分解(SVD),将置乱后的二值水印信息通过自适应量化嵌入到奇异值中实现内容认证。线性变化处理能改善由水印带来的对彩色图像明暗度的影响,同时利用一维Tent混沌的特性构成混沌二维置换网络,只需要一个初值,使算法更加简单。由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JPEG压缩稳健,而对恶意操作敏感,同时水印提取是盲提取的。 相似文献
94.
目前已有的用于无线传感网络数据认证的可逆信息隐藏方案存在水印信息不能完全嵌入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可逆信息隐藏方案。该方案采用同步点和长度控制阈值来动态划分生成分组,并依据嵌入认证信息量及嵌入策略来确定载体分组。根据无线传感网络认证的数据类型,设计了新的数据项预测方法及预测误差扩展公式。基于预测误差扩展的可逆信息隐藏算法完成认证信息的嵌入和提取。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明同已有可逆信息隐藏方案及传统认证方案相比,提出方案在水印嵌入、分组划分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5.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针对已有动态更新密钥管理方案的无身份认证、可扩展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实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方案。采用增加身份认证模块的方法,设计可行的新节点加入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方案及同类密钥管理方案相比,该方案在保持安全高效的同时,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网络连通性。 相似文献
96.
基于DCT系数重构的分层认证水印算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提出了一种新的半脆弱认证水印算法——基于DCT系数重构的分层认证水印算法. 基于DCT系数重构的分层认证水印算法利用了分层的思想,通过不同层分块间的相关性实现了抵抗矢量量化攻击的目的;给出了一种基于多分辨率的篡改定位技术,实现对篡改的分层渐进定位,提高了定位效率. 基于DCT系数重构的分层认证水印算法利用预量化原理来实现对有损压缩后的DCT系数的重构,水印达到了对正常的JPEG有损压缩鲁棒,对恶意篡改脆弱的目的.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半脆弱认证水印算法. 相似文献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