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2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404篇
电工技术   118篇
综合类   470篇
化学工业   507篇
金属工艺   42篇
机械仪表   85篇
建筑科学   276篇
矿业工程   91篇
能源动力   125篇
轻工业   69篇
水利工程   206篇
石油天然气   2265篇
武器工业   15篇
无线电   27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9篇
冶金工业   53篇
原子能技术   35篇
自动化技术   44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G.652光纤上的2.5Gbit/s色散受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德 《电信科学》1996,12(12):30-33
本文根据色散受限中继段长度的计算,对实际工程中1550nm波长2.5Gbit/s系统进行计算比较得出啁啾声引起的色散不容忽视,它使2.5Gbit/s成为色散受限系统。对1310nm波长622Mbit/s系统,当使用多纵模激光器时,往往也会成为色散受限系统。  相似文献   
12.
杨力  莫文杰  向臻锋 《山西建筑》2007,33(33):140-141
堆载预压过程中,进行相应的稳定分析对于控制加载速率、确定加载高度是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此进行了探讨,详细阐述了有限元理论分析边坡稳定的几种重要因素,并考虑分步堆载的特点,模拟堆载过程,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许家新 《油气井测试》2003,12(4):20-22,35
经对冷43块深层块状普通稠油水驱注水5个试验井组开展的稳定同位素示踪测试,利用中子活化技术分析样品,采用先进的示踪剂定量分析与流动模拟相互结合的方法,以示踪数值模拟为手段,评价了油井连通、油层平面及纵向上的非均质性、隔层的封隔性等因素对水驱控制程度及动用状况的影响,通过优化注水推进方向及速度,强化动态调整措施,提高了稳产基础。  相似文献   
14.
深部调剖驱油交联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非均质性严重的地层原油采出率 ,合成了用于聚合物驱油的 4种交联剂 ,并对聚合物种类、用量和其与交联剂组成的体系进行了评价。 4 0℃下铝交联剂凝胶粘度低 ,酚醛树脂交联剂低温下不成胶 ,而有机铬交联剂 (J2 )和有机复合胺 (J3)交联效果好。当选用HPAM/有机铬交联剂 /有机酸交联体系时 ,其中HPAM相对分子质量为 2 1× 10 7,可通过改变体系pH值调节成胶速度 ,pH值 6 5时 ,14 0 0mg/LHPAM和 4 0 0mg/LJ2组成的体系在 4 0℃、30d可形成粘度为12 0mPa·s以上的凝胶 ,且热稳定性好 ,成胶时间能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14 0 0mg/LHPAM和10 0 0mg/LJ3交联剂组成的体系 ,成胶时间长 ,有利于油田深部调剖驱油  相似文献   
15.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注入速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注入速度是影响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而由于假设条件的局限性,数值模拟方法无法体现聚合物溶液弹性对注入速度的影响。为了确定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合理注入速度,通过不同注入速度条件下的天然岩心驱油试验,对水驱和聚合物驱驱油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驱油效率提高值随驱替速度的变化可由二次多项式来表示。依据此关系式,由势的叠加理论得到的流体在油层中的渗流速度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类油层合理注入速度模型,并给出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在100 m注采井距下的合理注入速度为0.288 PV年/,该方法对现场开发方案编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火烧驱油物理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配合火烧驱油的矿场试验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研制了火烧驱油物理模型。模型主要由模型本体、注气系统、注水系统、油气分离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 5部分组成。大量的室内和矿场模拟试验表明 ,这种物理模型具有立式和卧式模型两种功能 ,可模拟不同地层条件下湿式和干式火烧驱油试验。分析研究模拟试验数据不仅可加深对火烧驱油机理的认识 ,而且对现场火烧驱油试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注聚井注入状况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室内试验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对引起注聚井注入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单井动态预测结果和实际注入动态曲线对比判断聚合物注入状况的方法,建立了预测注聚井注入动态的预测模型,并对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还评价了现场应用效果。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际注入动态曲线对比,可以初步判断待措施井有无近井地带堵塞,为提高注聚井压解堵措施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无锚定不蠕动分层注水管柱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细分注水管柱蠕动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细分注水管柱进行了受力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细分注水工艺管柱的结构和工具进行了改进设计。通过现场试验,开发了这套无锚定不蠕动分层注水管柱,有效地解决了细分注水管柱蠕动问题。  相似文献   
19.
耐高温微生物驱油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先导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胜利油田东辛高温低渗透油藏含蜡高,常温微生物无法存活,针对这一问题,引进美国NPC公司耐高温菌种,在Y6-16井组开展高温低渗油藏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研究和现场试验。施工后Y6-16井日增注52m3,表皮系数由施工前的2.069减小为施工后的-6.31,油层污染得到较好改善;原油含蜡量、胶质沥青质含量降低,轻质组分增加,重质组分降低;井组采收率提高5.0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solution-grown ethyl cellulose (EC) films, 5–30 μm thick, has been studied in the sandwich configuration (metal–EC–metal) as a function of iodine concentration from 0.5 to 5.0 wt% ratio. The studies were conduct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333–383 K, while the field was varied over the range (3.0–5.5) × 104V/cm. Aluminium was used as the lower electrode, while the upper electrode was of Al, Ag, Cu, Au or Sn. Certain transient effects such as a large burst of current immediately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field were observed. An attempt was made to identify the nature of the current by comparing the observed dependence on electric field, electrode material and temperature with the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existing theories of electrical condu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ical conduction follows Ohm's law at lower fields, while at higher fields, space-charge limited current (SCLC) was observed. It was also found that Richardson–Schottky emission was responsible, to some extent, for the transport of charge carriers in the polymer.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films increased on doping with iodine. The dopant molecules are considered to act as additional trapping centes and provide links between the polymer molecules in the amorphous region, thus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charge transfer complex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