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86篇
  免费   1427篇
  国内免费   601篇
电工技术   4783篇
综合类   1300篇
化学工业   1463篇
金属工艺   407篇
机械仪表   1123篇
建筑科学   1296篇
矿业工程   446篇
能源动力   1197篇
轻工业   322篇
水利工程   975篇
石油天然气   2984篇
武器工业   158篇
无线电   9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44篇
冶金工业   488篇
原子能技术   112篇
自动化技术   1696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381篇
  2021年   447篇
  2020年   475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306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529篇
  2015年   550篇
  2014年   1206篇
  2013年   887篇
  2012年   1482篇
  2011年   1485篇
  2010年   1053篇
  2009年   1166篇
  2008年   1045篇
  2007年   1399篇
  2006年   1356篇
  2005年   1073篇
  2004年   960篇
  2003年   818篇
  2002年   628篇
  2001年   564篇
  2000年   488篇
  1999年   394篇
  1998年   281篇
  1997年   253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An approach is presented to satisfy the demand for simple criteria, guidelines and models for the preliminary sizing of horizontal subsurface flow (SF)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s. This approach eliminates time-consuming calculations and iterations by providing graphical solutions for wetland system sizing. Therefore, it can be used for the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new 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xisting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s. The validity of this methodology is checked with data from existing systems and is found to be quite satisfactory. This methodology is combined with simple equations predicting the maximum wetland capacity in summer, so as to assist designers in sizing installations in tourist areas with increased summer populations. Furthermore, based on this methodology, a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performed of the area requirements for wastewaters of various strengths and various design conditions and performance criteria. The results provide a useful overview to engineers and further simplify the design methodology of new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s.  相似文献   
22.
柴油加氢装置设计和改造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产品质量指标的不确定性和产品质量指标越来越严格的趋势,认为柴油加氢新装置设计和老装置改造设计中,确定产品质量指标并根据此指标进行设计是非常必要的;新装置设计应考虑反应部分一步设计、分步实施的可行性,留有进一步脱芳烃和改质的余地;对老装置改造设计应根据其压力等级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介绍了柴油加氢装置的典型流程、工艺流程的特点,对各加工方案工艺流程的选择原则、装置的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
抽油机减速箱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减速箱润滑油不足。目前,没有对抽油机减速箱内的油量进行实时监测,减速箱缺油后,抽油机不能立即停机,使减速箱在缺油状态下长期运转,造成齿轮、轴承损坏,甚至报废。为解决这一问题,研制了一种实时报警装置,当油量少于设定的最小值时,可以在现场发出报警信号,并对抽油机采取强制停机措施,起到保护减速箱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基于ARM微处理器的故障记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在普通数据采集基础上的故障记录系统的设计方案,利用ARM微处理器实现了模拟信号较完整的故障波形记录和开关信号的事件顺序记录(SOE)。对LPC2106ARM系列处理器、ADS7871模/数转换器以及数据通信接口等内容进行了讨论,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软件处理方式、系统通信。该设计方案电路简单,特别适用于电力系统。  相似文献   
25.
为保证碳纤维连续抽油杆作业车作业时工作平台处于水平状态,防止侧翻,开展了作业车自动调平系统的设计。在给出自动调平系统构成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系统的自动调平控制方案、自动调平控制原理以及自动调平控制软件的设计,给出作业车自动调平控制系统流程图。  相似文献   
26.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ased pure significance tests for the unit root hypothesis against nonlinear alternatives. The theoretical properties of the tests are discussed and a Monte Carlo investigation of their small sample properties is undertaken.  相似文献   
27.
游梁式抽油机二次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雨  乔国维 《石油机械》1998,26(11):40-41,50
为解决游梁式抽油机能耗大、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二次平衡装置。这种装置通过是挂在抽油机后端的平衡重的平衡作用,降低一次平衡曲柄轴净扭矩的两个峰值,达到减少能耗提高效率的目的。对抽油机的二次平衡作了较详尽的理论分析,给出了实行二次平衡后曲柄轴净扭矩的计算公式和安装二次平衡装置前后曲柄轴净扭矩曲线图。在大庆油田两口井上进行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安装二次平衡装置后,两口井年节约电费分别为0.25万元和1.17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8.
乔安平 《天然气工业》2002,22(3):99-102
我国是煤资源大国,长期来在采煤的同时,抽放排空大量煤层瓦斯,不仅浪费大量资源,还严重污染大气。利用煤层瓦斯发电是解决煤层瓦斯放空的重要途径 。文章介绍一种全新的有别于传统 发动机的瓦斯内燃机空燃自动混合控制装置,其中包括:煤层瓦斯的理化特性、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阐述了结构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经过在中心瓦斯工区内燃发动机组群上安装试运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适用于高、中、低不同浓度的煤层瓦斯,性能稳定、可靠,达到了设计性能指标,完全满足燃气,内燃机组的使用要求,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29.
结合余姚陆埠 35kV变电所的电气一、二次系统设计工作 ,论述了基于BL - 0 2的微处理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及上位管理机的综合测量、显示等管理功能。文章对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及软件设计作了详细的研究、分析 ,并对该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应用提出优化的设想 ,力图更好的实现变配电、馈电线路等综合自动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30.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ostulated suspension force, by which it is possible to explain some enigmatic phenomena observed in different types of mass movements. This force is generated in thick suspensions as a result of friction between sinking solid particles and static water. The suspension force is related to the seepage force but they have opposite directions. Both forces form flow networks. Having explained the suspension force, the paper describes how this influences the movement of material, particularly in debris flows. Enigmatic features and the mechanism of debris flows and lahars are explained by virtue of the suspension force.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