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351篇 |
免费 | 1392篇 |
国内免费 | 49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955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1677篇 |
化学工业 | 2030篇 |
金属工艺 | 1061篇 |
机械仪表 | 2115篇 |
建筑科学 | 1510篇 |
矿业工程 | 1673篇 |
能源动力 | 506篇 |
轻工业 | 1033篇 |
水利工程 | 476篇 |
石油天然气 | 1255篇 |
武器工业 | 845篇 |
无线电 | 182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012篇 |
冶金工业 | 1489篇 |
原子能技术 | 166篇 |
自动化技术 | 16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8篇 |
2023年 | 176篇 |
2022年 | 340篇 |
2021年 | 519篇 |
2020年 | 526篇 |
2019年 | 283篇 |
2018年 | 224篇 |
2017年 | 381篇 |
2016年 | 530篇 |
2015年 | 609篇 |
2014年 | 1558篇 |
2013年 | 1066篇 |
2012年 | 1815篇 |
2011年 | 1713篇 |
2010年 | 1303篇 |
2009年 | 1193篇 |
2008年 | 1068篇 |
2007年 | 1526篇 |
2006年 | 1335篇 |
2005年 | 1159篇 |
2004年 | 1000篇 |
2003年 | 976篇 |
2002年 | 758篇 |
2001年 | 683篇 |
2000年 | 616篇 |
1999年 | 464篇 |
1998年 | 306篇 |
1997年 | 261篇 |
1996年 | 202篇 |
1995年 | 163篇 |
1994年 | 113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Zhang Shijie 《中国炼油与石油化工》2006,(4)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related with processing low-quality Liaohe highly sour crude, the Liaohe Petrochemical Company has explored the possibility in optimizing the processing of highly sour crude by adopting different process schemes depending up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highly sour crude. The Liaohe naphthenic-base crude oil with low freezing point is earmarked for manufacture of naphthenic lube oils and heavy traffic paving asphalt, while the extra-heavy Liaohe crude with high acid number is routed directly to delayed coking unit coupled with corresponding corrosion preventing measures, resulting in tackling the problem of equipment corrosion arising from refining of Liaohe highly sour crude to obtain light distillates from Liaohe heavy crude through a short process scheme. 相似文献
102.
针对维修工作分析法(MTA)确定维修资源繁琐复杂,不能体现占用型资源的占用与释放过程的问题,提出了采用Petri网理论来描述维修过程的方法。考虑维修工作特点,对Petri网进行改进,使用层次时间颜色Petri网(HTCPN)建立装备维修过程模型。运用基于JAVA环境下的PIPE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和仿真,直观展示出资源占用、释放和消耗的过程,并提取维修过程所需维修资源。以某自行发射装备液压系统故障维修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3.
为满足某系列武器装备对测试设备自主可控及便携化的需求,设计一款全国产化多接口的便携式测试设备。该设备采用国产处理器和国产操作系统,结合外场测试应用的实际需求,用于对被测装备提供激励电源、激励信号及进行电性能测试;基于龙芯2K1000J CPU设计,通过FPGA扩展多种功能接口,采用全国产化的软、硬件。实践应用结果表明:该设备减少了现场其他测试设备的种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提升了装备维护的便利性,自主可控等级高。 相似文献
104.
针对当前天基信息支援装备在役考核数据采集、管理、分析等能力弱的现实问题,对在役考核数据采集管理平台建设需求进行分析。通过梳理装备在役考核数据分类与特点,分析在役考核数据采集管理现状;结合当前试验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经验及大数据技术对平台架构进行具体设计,并对平台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有助于提升试验鉴定部门在役考核数据管理应用能力,将数据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不断推动装备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05.
为全面客观地展现装备体系贡献的研究现状,综合运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对发文趋势和重点期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核心作者、机构及其合作网络,应用2维分析框架开展实验式内容解读,通过关键词聚类与突现词检测探究知识基础与前沿热点。研究结果表明:作者合作网络比较分散,机构合作网络相对集中,数据来源以仿真试验和示例假定为主,研究方法以定量模型居多,微观层面的应用研究是当前的主流视角,装备体系贡献的研究重点呈现出“作战能力—作战效能—贡献率—体系结构”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6.
为实现捏合设备的连续捏合、安全装填,设计一种卧式多腔室连续捏合的装备。各腔室温度、功能桨叶转速、喂料速度直接影响产品的装填质量、装填密度以及设备产能。结果表明:随着物料配方的不同,对各功能桨叶的有效组配、桨叶外形的优化、各腔室物料网板的选择能有效提高产品捏合的均匀性和捏合质量。 相似文献
107.
为解决维修工作分析方法在装备维修资源预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用维修工作Petri网(maintenance task Petri net,MTPN)来描述装备维修过程的方法.基于Petri网理论并结合装备维修过程的特点,以某装备液压机构的故障维修为例,建立MTPN模型,并得出所需维修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装备维修过程的描述清晰直观,得出所需装备维修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准确详细. 相似文献
108.
为提高装备车辆数据记录与存储的功能,设计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装备车辆信息采集和状态监控系统.基于传感器与MCU模块搭建装备车辆状态采集系统,利用云平台对采集系统上传的数据进行存储、融合和预测,结合历史数据和预测结果,对出现的故障和存在的隐患进行预警,构建PC端显示软件,利用云平台的数据处理与存储功能,实现车辆的全维度监测与管理.验证结果表明,该设计可为装备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保障和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9.
We present an analysis of test application time for test data compression techniques that are used for reducing test data volume and testing time in system-on-a-chip (SOC) designs. These techniques are based on data compression codes and on-chip decompression. The compression/decompression scheme decreases test data volume and the amount of data that has to be transported from the tester to the SOC. We show via analysis as well as through experiments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reduces testing time and allows the use of a slower tester. Results on test application time for the ISCAS'89 circuits are obtained using an ATE testbench developed in VHDL to emulate ATE functionality. 相似文献
110.
Claudio Sacchi Gianluca Gera Carlo S. Regazzon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2004,22(2):193-215
This paper aims at focusing on the aspects concerning the physical layer design for an innovativ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experiment. Such an experiment, denoted by the acronym DAVID–DCE (Data and Video Interactive Distribution—Data Collection Experiment) is based on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W‐band (75–110 GHz) for high‐bit‐rate satellite transmission. The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using of the W‐band are mainly related to the great bandwidth availability, and to the absence of interference. Moreover, an expected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is a substantive improvement in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s performances in the presence of meteorological phenomena (e.g. rain) as compared with the more conventional Ka‐band satellite transmission. On the other hand, problems to be faced concern the non‐ideal behaviours of hardware devices employed for high‐frequency digital transmission. In particular, carrier recovery and timing recovery are the most crucial signal‐processing tasks to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of the physical level of the system, because they considerably suffer from hardware impairm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illustrate the proposed solutions in terms of the most critical modulation, demodul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design issues, together with the effects of non‐ideal behaviours of hardware components on BER performances.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