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23篇
  免费   1514篇
  国内免费   1328篇
电工技术   484篇
综合类   1380篇
化学工业   137篇
金属工艺   187篇
机械仪表   783篇
建筑科学   246篇
矿业工程   190篇
能源动力   41篇
轻工业   81篇
水利工程   75篇
石油天然气   62篇
武器工业   103篇
无线电   417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6篇
冶金工业   39篇
原子能技术   19篇
自动化技术   6800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381篇
  2020年   440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446篇
  2016年   522篇
  2015年   569篇
  2014年   1003篇
  2013年   961篇
  2012年   891篇
  2011年   871篇
  2010年   762篇
  2009年   737篇
  2008年   871篇
  2007年   965篇
  2006年   764篇
  2005年   746篇
  2004年   651篇
  2003年   583篇
  2002年   444篇
  2001年   427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A new seam-tracking method based on dynamic trajectory planning for a mobile welding robot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sponse lag of the mobile robot and th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 in seam-tracking. By using a front-placed laser-based vision sensor to dynamically extract the location of the weld seam in front of torch, the trend and direction of the weld line is roughly obtained. The robot system autonomously and dynamically performs trajectory planning based on the isometric approximation model. Arc sensor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detect the offset during welding process in real time. The dynamic compensation of the weld path is don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ntrol of the mobile robot and the executive body installed on it.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ethod effectively increases the stability of welding speed and smoothness of the weld track, and hence the weld formation in curves and corners is improved.  相似文献   
992.
廉晓洁 《轧钢》2019,36(6):33-37
针对二十辊轧机轧制过程中工作辊和轧件的复杂变化过程,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Workbench)建立了工作辊和轧件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二十辊轧机轧辊间的几何位置关系,得到了工作辊压下量与支撑辊偏心角度之间的关系;采用结构动力学方程的瞬态算法对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轧辊、轧件的应力、应变情况以及轧制力曲线,并对轧制过程中工作辊和轧件的特性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3.
矿井移动通信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黄伟  姚善化 《煤矿机械》2003,(12):33-36
介绍了我国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现状,分析了技术上的难题-巷道对无线传输的影响、弱信号接收和井下环境噪声干扰,提出了解决途径。同时指出,陆地移动通信技术解决方案完全可以解决井下移动通信难题。  相似文献   
994.
以广州地铁杨箕站—体育西部站区间隧道动水砂层注浆施工为研究对象,通过注浆方案比选、注浆材料的确定、注浆施工工艺的研究开发,注浆效果的检查以及地表沉降的控制,成功地解决了动水砂层中施工困难的问题,为隧道开挖顺利通过该地层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995.
针对大型装备智能制造中的机器人在线位姿激光跟踪测量与实时引导需求,提出了一种机器人坐标系与激光测量坐标系标定转换和解算方法。设计了基于距离原则的机器人末端光学工具中心点TCP(Tool Center Point)位置标定算法。通过运用空间点坐标重心化配置算法和基于罗德里格矩阵变换的最小二乘优化算法解算出了具有单位正交性的位姿变换旋转矩阵。进行了机器人坐标系位姿变换激光测量标定和优化对比实验,旋转矩阵初值和正交优化值进行点坐标转换后的综合RMSE分别为0.579 0mm和0.501 5mm。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改进姿态旋转矩阵正交性,并提高位姿变换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996.
997.
刘海芬  厉爱凤  刘晓敏  沈晓冬 《现代化工》2014,34(10):167-168,170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茶碱和对乙酰氨基酚双组分体系的最佳条件是: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120),以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固定相;流动相为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溶液调节pH至3.05)(A)-甲醇(B)(体积比为80∶20);检测波长为245 nm和27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μL。实验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回归方程为y=0.651 1x+6.610 4,R2=0.994 5;茶碱回归方程为y=0.939 2x-5.575 1,R2=0.998,他们的线性范围是5~500μg/mL。该方法为茶碱、对乙酰氨基酚双组分体系研究提供依据,为其溶解度的测定提供方法支撑,作为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方法,分析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998.
蓝宝石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化学稳定性和耐热性好等特点,手机制造企业将蓝宝石用于代替玻璃作手机面板的覆盖材料。本文阐述了蓝宝石的结构、性质和大尺寸蓝宝石的制造方法,指出热交換法可以制备Φ380 mm的蓝宝石,冷心放肩微量提拉法(SAPMAC)也是一种有特色的制备方法。最后提出由蓝宝石和玻璃组成叠层材料,上层用耐磨的蓝宝石,下层为玻璃,可以节约成本,这将是手机面板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9.
道路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位置和类型是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等应用服务的基础数据.目前研究多关注车载激光点云的道路边界提取, 较少关注道路交叉口类型识别.为此,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图神经网络的道路交叉口分类方法.首先分析地面超体素的几何和空间分布差异进行提取道路边界点; 然后计算道路边界点曲率, 利用滑动窗口中曲率差异检测道路交叉口; 最后构建动态图神经网络识别出"T"型和"十"型道路交叉口.实验采用两份不同车载激光点云数据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准确检测绝大多数道路交叉口位置及类型.  相似文献   
1000.
提出了一种建立在移动IP网络中的Anycast通信模型,深入分析和讨论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并论证此模型可以支持在移动IP网络中建设大规模的Anycast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