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754篇
  免费   16801篇
  国内免费   11834篇
电工技术   16583篇
技术理论   14篇
综合类   14431篇
化学工业   4656篇
金属工艺   2489篇
机械仪表   5983篇
建筑科学   6969篇
矿业工程   3623篇
能源动力   2682篇
轻工业   1962篇
水利工程   2894篇
石油天然气   4346篇
武器工业   1225篇
无线电   22407篇
一般工业技术   5681篇
冶金工业   2357篇
原子能技术   323篇
自动化技术   47764篇
  2024年   880篇
  2023年   2556篇
  2022年   4970篇
  2021年   5392篇
  2020年   5357篇
  2019年   3885篇
  2018年   3274篇
  2017年   3859篇
  2016年   4190篇
  2015年   4754篇
  2014年   8031篇
  2013年   7002篇
  2012年   9070篇
  2011年   9380篇
  2010年   7307篇
  2009年   7588篇
  2008年   7779篇
  2007年   8729篇
  2006年   7363篇
  2005年   6468篇
  2004年   5395篇
  2003年   4775篇
  2002年   3750篇
  2001年   3228篇
  2000年   2505篇
  1999年   2099篇
  1998年   1523篇
  1997年   1267篇
  1996年   1012篇
  1995年   789篇
  1994年   599篇
  1993年   381篇
  1992年   265篇
  1991年   210篇
  1990年   152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6篇
  1977年   6篇
  1959年   7篇
  1955年   7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Berkeley [Minds Machines 10 (2000) 1] described a methodology that showed the subsymbolic nature of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system that had been trained on a logic problem, originally described by Bechtel and Abrahamsen [Connectionism and the mind. Blackwells, Cambridge, MA, 1991]. It was also claimed in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that the evidence was suggestive that the network might, in fact, count as a symbolic system. Dawson and Piercey [Minds Machines 11 (2001) 197] took issue with this latter claim. They described some lesioning studies that they argued showed that Berkeley’s (2000) conclusions were premature. In this paper, these lesioning studies are replicated and it is shown that the effects that Dawson and Piercey rely upon for their argument are merely an artifact of a threshold function they chose to employ. When a threshold function much closer to that deployed in the original studies is used, the significant effects disappear.  相似文献   
82.
周春燕 《电子质量》2003,(11):27-29
本文探讨了系统级简化形式的电磁兼容性预测分析方法,该方法对于只有几对发-收干扰对的系统EMI的预测分析简洁有效,它避免了大系统间繁复的建模与大量的数据采集及其计算工作,从而对于只考虑其结果的系统间的EMC预测分析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83.
文章介绍了新一代IP骨干网上的IP QoS实现技术,论述了集成业务(IntServ)与差分业务(DiffServ)解决方案的特点,详细介绍了相关的队列管理与排队机制。并结合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的最新发展,阐述了综合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与DiffServ技术体系端到端IP QoS的实现。  相似文献   
84.
介绍了数字集群的技术性能和在国外的发展概况,叙述了数字集群通信在我国的使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5.
基于mobile agent的分布式网络自管理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楠  赵宏 《通信学报》2003,24(3):130-138
为了解决大规模、异构网络环境下基于“管理员密集”的传统网络管理模式带来的低效率和高出错率问题,提出了一种网络自管理模型,从网络管理的自动初始化和动态自管理两个方面实现对网络自动、自主、自适应的管理;提出了管理定位服务这一关键技术,在多个管理站协同工作的分布式网络环境中为设备自动定位出合适的管理站及初始的管理任务;采用可伸缩的分布式体系结构,适应了大规模网络的规模可变性等特点;基于mobile agent的管理框架进一步提高了管理的自适应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86.
储层泥浆侵入深度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浆侵入半径的确定尚缺乏严格的验证标准.以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和离子扩散方程为基础,结合储集层特点,研究了不同储层参数下泥浆滤液对地层的侵入特性.数值模拟侵入时间选取10 d和20 d.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侵入半径在渗透率不变的情况下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孔隙度不变的情况下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当渗透率和孔隙度都发生变化时,泥浆侵入半径一般随孔隙度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依据这种关系对测井资料约束处理,得到的泥浆侵入半径较客观地反映了地层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87.
声波测井换能器的激发响应由换能器振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动态阻抗和激发电路参数决定。而换能器的动态(阻抗)参数随压电晶体及其装配方式(力学边界条件)改变。为了测量换能器动态参数的影响,采用声波测井仪器常用的压电晶体和升压变压器,通过改变激发脉冲宽度和直流电压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在换能器两端的瞬态响应中,一共有三个二阶网络响应,分别对应于不同的频率。最低的一个影响声波测井波形的基线、与换能器主频接近的一个决定激发效率以及电路与压电晶体之间的匹配关系,是激发电路设计中比较关键的,其参数可以通过导纳圆测量仪器得到。  相似文献   
88.
在分析研究目前国内外油气井完井产能计算经验公式的基础上,针对四川气田东部浅层气藏常用的几种完井方式,建立了该地区完井产能预测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计算,表明了其数学模型的准确可行性,并为出砂井和非出砂井的完井方式提供了选择依据:对于出砂井,砾石裸眼充填完井方式是最理想的完井方式;对于非出砂井,实际裸眼完井的产能最大。得出的结论对该地区直井完井方式的选择,完井参数优化设计以及产能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9.
燃气管网动态仿真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昭  张甫仁  朱强 《天然气工业》2006,26(4):105-108
研究和了解燃气在管道中的流动,是进行燃气管网系统优化和提高管网输运系统安全性的前提和基础。以流体力学三大守恒方程为基础,建立了等温和非等温条件下的燃气管网稳态和动态仿真理论模型。以有限差分法为基础,得到了上述模型的求解方法,并加入了耗散项,提高了求解方法的稳定性。通过增加初始点和延长出口点的方法,简化了模型的求解。通过在北京六环天然气管网中的初步应用,分别得到了与实际值综合相对误差为1.21%和2.62%的压力和流量仿真值,从而验证了模型及求解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0.
岩性指示曲线重构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牛地上古生界岩性气藏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的下石盒子组、海陆交互沉积的山西组及以潮坪相沉积为主的太原组,储层是储集性能较差的致密砂岩,平均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1×10-2μm2,储层单层厚度一般小于10 m,砂体横向连通性较差。由于低孔、低渗特征导致储层与围岩的波阻抗差异微弱,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困难。为此,针对大牛地石板太工区优质储层的岩性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测井综合分析,利用对岩性粒度敏感的自然伽马曲线,以及对岩性粒度响应频率较低,且与波阻抗有较好对应关系的中子曲线重构了岩性指示曲线。岩性指示曲线不仅可以有效地识别优质砂体,划分不同岩性,为地震、测井信息结合的岩性反演建立桥梁,同时也为反演结果识别气层打下了基础。利用岩性指示曲线、波阻抗和电阻率曲线进行的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在石板太工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对石板太工区下石盒子组盒2段、山2段进行了储层和含气性预测,划分了有利含气区带,部署的2口开发井和1口探井有2口井见气,其中1口井获高产气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