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90篇
  免费   4830篇
  国内免费   3188篇
电工技术   4081篇
综合类   4450篇
化学工业   3144篇
金属工艺   1439篇
机械仪表   2928篇
建筑科学   4562篇
矿业工程   2216篇
能源动力   1023篇
轻工业   1843篇
水利工程   1370篇
石油天然气   1515篇
武器工业   397篇
无线电   39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32篇
冶金工业   1735篇
原子能技术   360篇
自动化技术   9893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580篇
  2022年   923篇
  2021年   1113篇
  2020年   1268篇
  2019年   1176篇
  2018年   1026篇
  2017年   1236篇
  2016年   1550篇
  2015年   1589篇
  2014年   2441篇
  2013年   2322篇
  2012年   2891篇
  2011年   3077篇
  2010年   2365篇
  2009年   2484篇
  2008年   2363篇
  2007年   2948篇
  2006年   2609篇
  2005年   2306篇
  2004年   1938篇
  2003年   1668篇
  2002年   1404篇
  2001年   1195篇
  2000年   1015篇
  1999年   846篇
  1998年   629篇
  1997年   600篇
  1996年   471篇
  1995年   440篇
  1994年   331篇
  1993年   269篇
  1992年   218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15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5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简单介绍了某通信设备激励模块工作原理,针对某批次激励模块自检偶发报故的问题,通过对故障原因的详细分析,发现采样时间与指示信号有效时间临界的问题。提出了在充分考虑指示信号有效时间范围的前提下,找到最佳采样时间段,对软件采样时间的设计进行优化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02.
随机梯度下降算法(SGD)随机使用一个样本估计梯度,造成较大的方差,使机器学习模型收敛减慢且训练不稳定。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方差缩减的分布式SGD,命名为DisSAGD。该方法采用历史梯度平均方差缩减来更新机器学习模型中的参数,不需要完全梯度计算或额外存储,而是通过使用异步通信协议来共享跨节点的参数。为了解决全局参数分发存在的“更新滞后”问题,该文采用具有加速因子的学习速率和自适应采样策略:一方面当参数偏离最优值时,增大加速因子,加快收敛速度;另一方面,当一个工作节点比其他工作节点快时,为下一次迭代采样更多样本,使工作节点有更多时间来计算局部梯度。实验表明:DisSAGD显著减少了循环迭代的等待时间,加速了算法的收敛,其收敛速度比对照方法更快,在分布式集群中可以获得近似线性的加速。  相似文献   
903.
张毅  林云汉  刘双元 《计算机工程》2022,48(11):240-246
在直接处理点云的三维神经网络中,采样阶段实现了对原始点云中关键点的筛选,对于整个网络的性能及网络的抗噪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主流的最远点采样(FPS)方法在处理大规模3D点云数据时计算量大且耗时,并且低采样率时经过FPS采样后模型性能下降明显。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一种面向低采样率的点云数据处理网络AS-Net。设计一个新的采样模块代替原backbone中的FPS,其由两个Layer组成,每个Layer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获取原始点云与采样点云之间的联系权重,从而高效提取关键信息,去除冗余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注意力机制选择特征值较高的原始点云作为采样点,采样点作为后序任务的关键点输入到网络,进一步提高网络模型性能。基于ModelNet40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采样率条件下,AS-Net仍可达到81.6%的分类准确率,与使用FPS作为采样方法的网络模型相比提高52.7%。此外,其对噪声干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对于大场景的分割时间效率优于同类采样方法。  相似文献   
904.
The primary goal of cloth simulation is to express object behavior in a realistic manner and achieve real-time performance by following the fundamental concept of physic. In general, the mass–spring system is applied to real-time cloth simulation with three types of springs. However, hard spring cloth simulation using the mass–spring system requires a small integration time-step in order to use a large stiffness coefficient. Furthermore, to obtain stable behavior, constraint enforcement is used instead of maintenance of the force of each spring. Constraint force computation involves a large sparse linear solving operation. Due to the large computation, we implement a cloth simulation using adaptive constraint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techniques that involve the mass–spring system and constraint enforcement method to prevent excessive elongation of cloth.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length of the spring is stretched or compressed over a defined threshold, adaptive constraint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method deactivates the spring and generate the implicit constraint. Traditional method that uses a serial process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olve the system in every frame cannot handle the complex structure of clothmodel in real-time. Our simulation utilizes the Graphic Processing Unit (GPU) parallel processing with compute shader in OpenGL Shading Language (GLSL) to solve the system effectively. In this paper, we design and implement parallel method for cloth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on the performance and behavior comparison of the mass–spring system, constraint enforcement, and adaptive constraint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techniques the using GPU-based parallel method.  相似文献   
905.
Data augmentation (DA) is a ubiquitous approach for several text generation tasks. Intuitively, in the machine translation paradigm, especially in low-resource languages scenario, many DA methods have appeared.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s are building pseudocorpus by randomly sampling, omitting, or replacing some words in the text. However, previous approaches hardly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augmented data. In this study, we try to augment the corpus by introducing a constrained sampling method. Additionally, we also build the evaluation framework to select higher quality data after augmentation. Namely, we use the discriminator submodel to mitigat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errors to some ext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our augmentation method consistently outperforms all the previous state-of-the-art methods on both small and large-scale corpora in eight language pairs from four corpora by 2.38–4.18 bilingual evaluation understudy points.  相似文献   
906.
空间位置数据分布通常具有不均匀性,不同位置区域的密度差异较大,在本地差分隐私模型中无法直接获取用户真实的位置数据,使得空间位置划分方法受到限制以及数据发布存在查询精度低、通信代价大等问题。为在本地差分隐私模型下的大规模空间数据采集和发布过程中进行空间划分,提出一种空间数据分层自适应划分算法KDG-HT。通过收集部分用户的数据来初步获取区域的分布情况,采用KD-树的思想划分区域,并利用抽样技术对用户进行分组,根据分组用户统计结果所提供的先验知识来完成多层细粒度划分。在此基础上,结合差分隐私模型的并行组合特性分层扰动用户数据,从总体上实现发布数据的ε-差分隐私保护。实验结果表明,KDG-HT算法适用于具有不同数据分布情况的大规模空间数据集,查询精度及运行效率优于RAPPOR、UG、GT-R等算法,其中与GT-R算法相比,KDG-HT算法发布数据的查询精度最高提升3倍,运行效率提高17%。  相似文献   
907.
人脸图像的遮挡会严重影响人脸识别准确率,当前处理带遮挡人脸识别的方法主要有丢弃法和修复法两种。丢弃法因忽略或丢弃大量遮挡区域的有效特征易造成识别准确率不高,而当前大多数修复法需要原图的相关信息,限制了其应用。针对现有含遮挡人脸识别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的人脸识别算法,通过利用2对生成器和判别器进行循环训练,实现遮挡人脸图像的盲修复,此过程不需要除遮挡区域外的原图信息。在此基础上,采用ResNet-50网络对修复后人脸进行识别,该网络通过跳跃连接消除深层卷积神经网络中的网络退化问题,能够降低网络训练的难度,且不会增加额外的参数和计算量。针对盲修复后人脸特征存在类内差异大和类间差异小的特性,引入一种能够量化类间距离的分类损失函数RegularFace作为识别网络损失函数。实验结果表明,与DCGAN+CNN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对不同遮挡类型和遮挡区域的人脸图像识别准确率均有所提高,当线性遮挡面积为40%时,所提算法的识别准确率提高了14.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08.
关键词最优路径查询(KOR)查找在满足关键词全覆盖和路径长度约束条件下,时间开销最小的路线常用于旅行规划。现有优化算法虽然采用各种剪枝策略缩小搜索规模,但是本质上是广度优先搜索,在查找长路径时,搜索规模依然过大,执行时间长。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关键词最优路径查询的分段拓展算法(SE-KOR)。SE-KOR算法根据关键词倒排索引表构建关键词顶点路径,将路径划分为多段分别拓展,降低搜索规模,从而缩短执行时间。该算法在路径拓展时给出路径走向,而现有剪枝策略不控制路径拓展方向,因此提出局部代价阈值剪枝,控制路径的走向沿关键词顶点路径拓展,并综合运用近似支配、可行解目标值剪枝和全局优先拓展策略加速拓展。实验结果表明,在不损失精度的情况下,该算法执行时间分别在不同关键词个数、代价阈值与查询图规模下至少缩短8.0%、61.0%和57.7%。  相似文献   
909.
针对基于随机采样的路径规划算法效率低且采样具有随机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应用拓扑结构的高效路径规划算法ATIRRT*。通过引入拓扑节点代替STIRRT*算法中Harris角点检测算法得到的特征点进行采样,给出基于阈值的自适应选择方法来消除路径骨架上提取的冗余特征点,利用该阈值得到的拓扑节点可以使随机树的扩展更具方向性,从而减少寻找初始路径的时间和代价。根据非单一父节点的连接方式加强交叉支路上的拓扑节点间的联系,通过节点扩充策略增加相邻拓扑节点间的节点数量以加快优化算法的收敛。在此基础上定义相关约束条件将初始路径分段并进行逐段优化,以提高优化算法的效率。在常规环境、狭长空间和仿真的室内环境3种类型地图上的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STIRRT*算法,改进算法在规划路径长度上平均减少8%,在规划时间上平均降低10%,可快速地找到更优的初始路径,同时在优化过程中减少了无用的探索空间,提高了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910.
传统背景减除模型在背景静止和前景对象移动较快时提取到的前景效果较好,但当背景变化或前景对象移动缓慢时容易将动态背景误判为前景或检测出的前景有较多空洞。针对传统背景减除模型在动态背景和前景对象移动缓慢条件下存在前景检测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1/2范数与显著性约束的背景减除模型。将观测数据分为低秩背景、运动前景和动态干扰3类,利用l1/2范数约束运动前景加强前景稀疏性,有效抑制动态背景对前景提取造成的干扰,提高运动前景在动态背景中的检测精度。引入视频每一帧的显著性约束,通过对每一帧图像进行低秩稀疏分解来检测移动缓慢的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复杂场景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有效去除动态背景对前景的干扰,快速检测出移动缓慢的前景对象,相比于l1/1/2-RPCA背景减除模型的平均查全率、查准率和调和平均值分别提升了9、14和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