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1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130篇
电工技术   5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37篇
化学工业   132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72篇
建筑科学   301篇
矿业工程   24篇
能源动力   39篇
轻工业   326篇
水利工程   26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武器工业   19篇
无线电   29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9篇
冶金工业   1079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94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7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22篇
  1963年   20篇
  1961年   13篇
  1960年   16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14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针对构建中华文化矢量素材库过程中如何评价矢量图质量优劣的问题,提出精确性、连续性和简单性三大视觉评价指标,并进行了量化分析. 首先,对矢量图进行解析,获取矢量图的文档对象模型,遍历文档树得到矢量信息;然后,结合格式塔心理学对矢量图的视觉误差、曲线连续性和纹饰图案的复杂度进行量化;最后,提出一种基于感知驱动的传统纹饰矢量图的评价方法. 结合视觉上的启发性规则,所提评价方法可提供3个量化指标用于多任务驱动矢量化系统中矢量图的自动评价、排序和筛选. 在纹饰矢量图数据集上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对矢量图的评价结果符合主流设计的视觉审美和期望.  相似文献   
32.
杨彦潇  朱捷 《园林》2022,(2):107-116
剖析网络评价文本能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支撑,弥补因快速城镇化建设发展而导致的公众参与不足,对于景观设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以重庆市弹子石老街为例,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法,利用rostcm6、excel及python等分析和数据抓取软件,采集大众点评的相关评论数据,以山地景观设计视角结合相关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制作可视化分析图,最终从多维度分析游客评论得出结果及改进建议,总结针对重庆弹子石老街及山地景观设计的6条设计策略:(1)交通可达的组织方式;(2)垂直上下的衔接转换;(3)对景远眺的外向空间;(4)本土文化的特色彰显;(5)城市事件的策划安排;(6)游览夜景的慢行系统,期望对今后的类似山地景观空间规划设计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3.
The ability to perform spatial tasks is crucial for everyday life and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ognitive agents such as humans, animals, and autonomous robots. A comm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roach to accomplish spatial tasks is to represent spatial configurations and tasks in form of detailed knowledge about various aspects of space and time. Suitable algorithms then use the representations to compute solutions to spatial problems. In comparison, natural embodied and situated agents often solve spatial tasks without detailed knowledge about geometric, topological, or mechanical laws; they directly relate actions to effects that are due to spatio-temporal affordances in their bodies and environments. Accordingly, we propose a paradigm that makes the spatio-temporal substrat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engine that drives spatial problem solving. We argue that spatial and temporal structures in body and environment can substantially support (and even replace) reasoning effort in computational processes: physical manipulation and perception in spatial environments substitute formal computation. While the approach is well known – for example, we employ diagrams as spatial substrate for geometric problem solving and maps for wayfinding –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 has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or formally analyzed as a paradigm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Topology, distance, and orientation constraints are all integrated and interdependent in truly 2- or 3-dimensional space. Exploiting this fact may not only help overcome the need for acquiring detailed knowledge about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aspects of space; it also can point to a way of avoiding exploding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that occurs when we deal with these aspects of space in complex real-world scenarios. Our approach employs affordance-based object-level problem solving to complement knowledge-level formal approaches. We will asses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new cognitive systems paradigm.  相似文献   
34.
智能手机的移动业务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直接影响客户感知,通过挖掘网络日志与手机日志对客户感知问题分析的支撑作用,提出基于日志的客户感知问题辅助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采集、分类和统计,提供异常事件告警和智能分析。通过对上网和彩倩业务的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能提供准确、有效的日志信息,为分析和定位问题提供端到端的数据支持。该系统和思路可扩展应用于长期演进网络的客户感知问题辅助分析。  相似文献   
35.
Some stereoblind observers do not perceive depth of 3D stimuli that depends on binocular disparity. These individuals, who have no disabilities, comprise over 5%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addition, 17–30% of nonstereoblind young and young–middle people do not use disparity information in certain 3D environments, a phenomenon known as pseudo‐stereoblindnes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ing and the proportion of pseudo‐stereoblindnes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an experiment, 134 nonstereoblind participants, ranging in age from 17 to 83 years, judged subjective depth of 3D stimuli containing binocular disparity and pictorial depth cu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pseudo‐stereoblindness among young (17–24 years old) and young–middle aged observers (25–39 years old) was 29%, in both cases. However, the proportion of pseudo‐stereoblind observers increased in older populations: 65% and 82% in the middle (40–54 years old) and senior (55–83 years old) age groups,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number of people, especially in elderly populations, have trouble perceiving depth from binocular disparity in 3D graphic contents despite their essential ability to use disparity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36.
针对低照明度重构图像分辨率不高、重构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小波域分块压缩感知算法的图像重构系统。建立低照明度图像采样模型,采用图像的景深自适应调节方法进行小波域分块压缩感知和信息融合处理。利用多尺度的Retinex算法进行小波域分块压缩感知和信息提取,提取图像的信息熵特征量。采取图像自适应增强方法进行低照度图像增强处理,使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低照明度图像的三维信息重构,结合细节增强方法进行低照度图像增强处理,完成重构系统设计,实现透射率图的轮廓检测和特征重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低照明度图像重构的分辨率较高,边缘感知能力较好,且重构耗时较短,实际应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7.
针对传统人工织物疵点检测存在的误检及低效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感知机制的自适应织物疵点轮廓检测方法.首先,模拟视觉系统中视网膜感受野对视觉信息的处理机制对织物疵点图像进行滤波及疵点增强;其次,依据初级视皮层(V1)区对视觉信息响应的方向选择性机制构建织物疵点图像边缘检测模型,实现对织物疵点图像的边缘检测.最后,采用自适应阈值选择的方法对检测到的边缘进行二次处理,获得织物图像疵点的轮廓.为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对4类织物疵点图像进行测试,并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好地检测出织物疵点轮廓信息,不仅可以得到质量较高的织物疵点轮廓图像,而且在整个检测过程中能够自适应的选择参数,避免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39.
为提升蚁群搜索算法在规模大的栅格环境中对未知目标的搜索效率,提出基于蚁群算法的主动感知搜索框架。该框架通过应用历史环境信息来选择无人机的运动方式,并由无人机运动方式和感知域信息得到新的环境信息,从而实现无人机群的智能自动化搜索功能。新方法计算出一种具有探索偏好的未搜索概率,可使无人机搜索时偏向未搜索程度高的栅格,以此来提高算法的搜索能力。同时,以未搜索概率和信息素作为运动方式决策的依据来建立一种新的运动方式选择机制。该机制不仅考虑了目标可能出现的区域,又可兼顾未知区域,从而可实现无目标先验信息条件下的搜索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在规模大的栅格环境中,与现有算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搜索效率,并且得到的目标分布信息将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移动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能够提升终端感知,并为用户换机推荐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基于早期终端营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终端感知与换机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具体包括基于聚类算法的隐性换机用户提取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指标分析法,基于决策树的换机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