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篇 |
综合类 | 5篇 |
化学工业 | 7篇 |
金属工艺 | 2篇 |
机械仪表 | 4篇 |
建筑科学 | 7篇 |
矿业工程 | 3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3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3篇 |
无线电 | 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篇 |
冶金工业 | 11篇 |
自动化技术 | 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B2C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的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将B2C电子商务企业的实际物流配送网络描述为由配送中心和顾客两类节点构成的不完全无向图,建立了0 1整数规划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模型.该模型属于一类改进的多设施车辆路径优化模型,具有NP难性质.为了求解上述模型,首先利用FLOYD算法求得不完全无向图中各节点间的最短路径和最短路径长度,然后设计了捕食搜索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仿真实例计算,并与遗传算法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2.
为解决胖树型片上网络的映射问题,针对该网络不同层路由器间链路长度不同的特点,提出一种低能耗映射优化模型,并设计一种基于捕食搜索策略的差分进化算法(PSDE)进行模型求解.该算法将捕食搜索策略与差分进化算法相结合,弥补了差分进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增强了捕食搜索策略的局部搜索能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相比,PSDE可以缩短运行时间,并获得低能耗、高质量的优化映射结果. 相似文献
63.
M-J集的结构一直是复动力系统研究的热点,M-J集在各类复参数意义下的结构及周期分布已有深入的研究,但对M-J集的内部精细结构讨论较少。作者构造了模分割定义和模极值逃逸时间算法,将M-J集拉伸到三维空间,再投影到二维空间,从而对M-J集内部实施了分割,得到了一系列M-J集混沌分形分布图,进而寻找到M-J集内部分形分布规律,即等差分布和Fibonacci分布。 相似文献
64.
高层建筑应急逃生装置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介绍国内外高层建筑应急逃生装置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各种逃生设备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其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真正能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集体逃生且技术比较成熟并已有使用案例的设备不多.可在楼顶安装导轨解决葙式缓降装置安装地点固定缺乏灵活性的问题.没有相关标准对高于60m的建筑的逃生装置的使用进行规范.对新型逃生设备的研制及相关配套标准的制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5.
燃煤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氨逃逸问题普遍存在,为良好控制逃逸氨浓度,采用靛酚蓝分光光度法在现场对烟气中氨浓度进行了测试。以内蒙古某200 MW级燃煤机组氨逃逸性能试验为例,详述了靛酚蓝分光光度法现场测试的操作方法与流程,并将试验结果与现场在线仪表数据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了烟气中飞灰对该方法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现场测试可获得不同取样点逃逸氨的浓度,对喷氨控制有利;样品中灰分的存在会大幅提升吸光度值,使测试结果偏高,采样过程中需严防灰分进入样品,以便获得正确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66.
现役燃煤机组SCR烟气脱硝装置运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提供借鉴,对国内26个电厂61台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工艺燃煤机组的脱硝装置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到脱硝效率、进出口NOx浓度、氨氮摩尔比、SO2/SO3转化率、逃逸氨、运行烟温、系统阻力、温降等脱硝装置各方面实际运行参数,掌握了燃煤机组脱硝装置主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脱硝装置整体性能较为良好;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机组炉型、煤质、燃烧工况以及设计裕量等因素导致部分机组脱硝系统入口NOx浓度偏离原设计值较多,喷氨不合理导致大部分机组氨氮摩尔比偏大并造成逃逸氨浓度超标,部分机组低负荷时脱硝系统入口烟温偏低,部分机组脱硝系统温降较大。对此提出了相应建议及意见。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
Postlarval lobsters were fed live amphipods (Gammarus oceanicus), soft clam spat (Mya arenaria), or frozen brine shrimp (Artemia salina) for five weeks in order to determine by behavioral bioassay if chemically mediated prey-search behavior is established by feeding experience. Chemosensory responses of predatorily naive lobsters to live clam and amphipod metabolites were low and erratic. After five weeks, amphipod-fed lobsters had developed strong responses towards amphipod metabolites but not clam metabolites. In contrast, clam-fed lobsters did not develop responses to either prey. Chemical fractionation of amphipod metabolites indicated that attractants were confined to the same fraction as for prey extracts, i.e., pola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Survival (80–90%) was similar for each diet group; growth was greatest for amphipod-fed lobsters (100%), followed by clam-fed lobsters (72%) and brine shrimp-fed lobsters (18%); and feeding rates increased for amphipod-fed lobsters and decreased for clam-fed lobsters. Coloration of lobsters indicated that only amphipod diet provided desirable pigments. Differences in ingestive conditioning results between clamfed and amphipod-fed lobsters may have been related to (1) clam metabolites being qualitatively or quantitatively less attractive than amphipod metabolites or (2) differences in the predisposition of lobsters to show ingestive conditioning to different prey and their associated metabolites as a function of quality of prey as a die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