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07篇
  免费   6656篇
  国内免费   4228篇
电工技术   430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6570篇
化学工业   7479篇
金属工艺   2047篇
机械仪表   3375篇
建筑科学   7779篇
矿业工程   1551篇
能源动力   1851篇
轻工业   1300篇
水利工程   2021篇
石油天然气   1617篇
武器工业   812篇
无线电   828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419篇
冶金工业   1251篇
原子能技术   750篇
自动化技术   10679篇
  2024年   319篇
  2023年   840篇
  2022年   1478篇
  2021年   1710篇
  2020年   1879篇
  2019年   1677篇
  2018年   1592篇
  2017年   2179篇
  2016年   2188篇
  2015年   2321篇
  2014年   3713篇
  2013年   4328篇
  2012年   3961篇
  2011年   4358篇
  2010年   3362篇
  2009年   3453篇
  2008年   3483篇
  2007年   3980篇
  2006年   3146篇
  2005年   2666篇
  2004年   2225篇
  2003年   1827篇
  2002年   1549篇
  2001年   1317篇
  2000年   1137篇
  1999年   943篇
  1998年   831篇
  1997年   773篇
  1996年   621篇
  1995年   608篇
  1994年   490篇
  1993年   340篇
  1992年   352篇
  1991年   267篇
  1990年   250篇
  1989年   187篇
  1988年   142篇
  1987年   98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79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64篇
  1981年   44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7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PMMA/PBA乳胶IPN阻尼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的互穿聚合物网络,其中包括:PMMA/PBA和P(MMA-co-PMA)/PBA乳胶互穿聚合物网络(LIPN),PMMA/PBA乳胶双向互穿聚合物网络(LBIPN)以及PMMA/PBA界面交联互穿聚合物网络(ICLIPN)。动态力学谱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1)PMMA/PBA互穿聚合物网络的两组分相容性和阻尼性能可通过MMA和PMA共聚来改善;(2)双向互穿技术是一种行之  相似文献   
42.
本文提出生种新的带限信号的外推方法,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抑制噪声干扰,且计算复杂性较低,本文给出算法,证明了收敛性,最后给出了误差计算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3.
噪声测量作为筛选光电耦合器件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针对目前用于光电耦合器件筛选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用测量耦合器件噪声功率谱的方法来筛选掉噪声值大的器件,给出一批光电耦合器件的测量统计结果及在不同工作点时的噪声功率谱,并给出相应的筛选标准,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
掺气减蚀设施水力计算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罗铭  杨永森 《水利学报》1998,29(9):0028-0032
结合小湾工程泄洪洞模型试验进行了11种挑跌坎型和6级流量的试验观测,据此提出了特别适用于大单流量条件的射流出射角修正式,提出了射流近底流速的选取原则.与实验资料对比证明本文计算方法有足够精度。  相似文献   
45.
根据直流电机的可逆原理并利用常规的实验仪表,可以简便、准确地测出直流电动机的主要参数-电磁转矩、输出转矩和效率.  相似文献   
46.
槽孔式水力驱动控制棒槽孔阻力系数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槽孔式水力驱动控制棒槽对孔阻力系数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获得了槽孔式水力驱动控制棒槽对孔阻力系数和其随槽对孔位移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槽对孔阻力系数与控制棒槽对孔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槽对孔位移的增加,槽对孔阻力系数从某一较大的定值迅速降低到某一较小的定值,然后再迅速反回到初始的定值,形成一个对称的宽幅波谷;槽高使阻力系数曲线波谷幅宽发生变化,也使完全不重合段的阻力系数发生变化;随内套孔径的增大,阻力系数有所降低,其对阻力系数的影响也进一步减弱。孔径增大到一定程度,阻力系数基本不受孔径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Disparity field and depth map coding for multiview 3D image genera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 the present paper techniques are examined for the coding of the depth map and disparity fields for stereo or multiview image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It is assumed that both the left and right channels of the multiview image sequence are coded using block- or object-based methods. A dynamic programming algorithm is used to estimate a disparity field between each stereo image pair. Depth is then estimated and occlusions are optionally detected, based on the estimated disparity fields. Spatial interpolation techniques are examined based on the disparity/depth information and the detection of occluded regions using either stereoscopic or trinocular camera configurations. It is seen that the presence of a third camera at the transmitter site improves the estimation of disparities, the detection of occlusions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ing spatial interpolation at the receiver. Various disparity field and depth map coding techniques are then proposed and evaluated, with emphasis given to the quality of the resulting intermediate images at the receiver site. Block-based and wireframe modeling techniques are examined for the coding of isolated depth or disparity map information. Further, 2D and 3D motion compensation techniques are evaluated for the coding of sequences of depth or disparity maps. The motion fields needed may be available as a byproduct of block-based or object-based coding of the intensity images.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given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coding and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48.
中针对变井储试井分析问题,给出了确定变井储系数及计算续流量的方法,并用反褶积分析积分析方法解释了未出现径向流的早期测压数据,给出了解决早期试井资料分析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抽样检验方法的研究,确立了区间估计的下限公式,用来在已知样本值的情况下确定导弹单发命中概率出现在该区间内的置信水平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50.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critically the function point analysis mark II (FPA mark II)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lthough the focus of the paper is on FPA mark II as devised by Symons, both this and the Albrecht method, from which the FPA mark II was developed, are briefly discussed. The published attempts to validate FPA mark II are reviewed and then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the author in applying the approach are described. The final part of the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fit between SSADM and FPA mark 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