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42篇
  免费   4030篇
  国内免费   2721篇
电工技术   1135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344篇
化学工业   1067篇
金属工艺   471篇
机械仪表   1448篇
建筑科学   307篇
矿业工程   232篇
能源动力   167篇
轻工业   352篇
水利工程   461篇
石油天然气   442篇
武器工业   469篇
无线电   458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62篇
冶金工业   1063篇
原子能技术   57篇
自动化技术   13330篇
  2024年   187篇
  2023年   476篇
  2022年   994篇
  2021年   1121篇
  2020年   1099篇
  2019年   806篇
  2018年   686篇
  2017年   821篇
  2016年   931篇
  2015年   1005篇
  2014年   1477篇
  2013年   1315篇
  2012年   1676篇
  2011年   1800篇
  2010年   1464篇
  2009年   1446篇
  2008年   1486篇
  2007年   1668篇
  2006年   1459篇
  2005年   1260篇
  2004年   1016篇
  2003年   940篇
  2002年   771篇
  2001年   541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418篇
  1998年   350篇
  1997年   275篇
  1996年   207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26篇
  1976年   23篇
  197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61.
入侵检测技术是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和网络研究的热点,入侵检测方法包括基于数据挖掘、粗糙集、模式识别、支持向量机和人工免疫等主要技术,详细分析了各种检测方法在入侵检测应用中的优缺点。通过回顾研究人员近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该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液压支架工作状态模糊识别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监测系统只能监测综采工作面压力,不能对液压支架工作状态进行识别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液压支架工作状态模糊识别系统。该系统可对现有的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监测系统监测到的压力数据进行模糊识别,根据模糊识别输出值即可判断液压支架的5种工作状态,即降架、移架、升架、增阻、卸压保持;当液压支架处于增阻工作状态且增阻时间过长时,该系统可及时通知液压支架操作工增大液压支架压力,辅助实现顶煤破碎。测试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3.
强力输送带接头识别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现有的强力输送带故障实时检测方法存在故障定位困难的问题,以接头为基准参考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强力输送带接头识别算法。该算法根据接头点的特征,把接头点用一个数值表示出来,并根据这个数值,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区分出上、下接头点;然后根据接头的特征,并通过修改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的匹配方式,对接头进行识别。实际应用表明,该算法精度高、速度快,可有效识别强力输送带的接头,满足了强力输送带故障检测中接头定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64.
We propose a novel pose-invariant face recognition approach which we call Discriminant Multiple Coupled Latent Subspace framework. It finds the sets of projection directions for different poses such that the projected images of the same subject in different poses are maximally correlated in the latent space. Discriminant analysis with artificially simulated pose errors in the latent space makes it robust to small pose errors caused due to a subject’s incorrect pose estimation. We do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popular latent space learning approaches: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s), Bilinear Model (BLM)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al Analysis (CCA) in the proposed coupled latent subspace framework. We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 that using more than two poses simultaneously with CCA results in better performance. We report state-of-the-art results for pose-invariant face recognition on CMU PIE and FERET and comparable results on MultiPIE when using only four fiducial points for alignment and intensity features.  相似文献   
65.
本文研究了回转体轴类,轴套类零件的特征识别。对这类零件常用的特征单元进行了定义,描述了这类零件的特征模型:介绍了它的识别方法和特征参数定义方法。  相似文献   
66.
标准正面人脸图像的识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论文选用人脸上27个特殊点作为人脸基本特征。以人脸几何结构为基础,结合有脸识别的心理特性,提出新颖、简便、高精度的“寻找存在”法,使提取特征点的速度、精度得到大大的提高,在详细分析这27个特列点的统计特性后,选择了其中信息量丰富的15个点间距及间距比构成一组向量代替人脸描述,用加权欧氏距离作为特征向量间相似性测试,在两类实验中,识别率高达100%和98%。  相似文献   
67.
杨新锋  刘平 《计算机仿真》2012,29(1):238-241
研究人脸识别和跟踪准确度问题。针对在使用大数据样本进行训练前提下,以往AAM算法人脸识别与定位不准确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聚类算法对样本空间进行划分,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多个AAM的分层人脸识别和跟踪算法。首先利用所有训练样本训练得到初始AAM,然后利用一个全新的相似度计算公式,将所有训练样本划分成若干个子类别,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个子类别,训练一个相对稳定的AAM。在识别与跟踪过程中,先使用初始AAM进行定位,然后根据子类AAM进行精细化定位,从而得到比以往算法更为精确的定位效果。仿真结果显示改进的算法能准确定位出人脸所在位置,并且具有很高的运算效率,可以方便的实现实时监控系统的人脸跟踪定位及识别等目标。  相似文献   
68.
基于叶片形态特征的葡萄品种自动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真  蔡骋  颜永丰 《计算机仿真》2012,29(3):307-310
葡萄在全世界种植范围较广,葡萄品种识别对葡萄资源统计、新品种鉴定及遗传资源保护都有重要意义。以成熟叶片为基本材料,不变矩、面积、周长、主叶脉长度和叶柄长度等11维特征向量为基础数据,采用叶片特征选择、图像处理、特征值提取、建立分类模型等方法,运用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形态分类方法和改进的欧式距离等技术开发一个基于葡萄叶片数字图像的葡萄品种自动识别软件。共测试17种酿酒和3种野生葡萄,识别率达87%。该方法具有自动化、识别速度快、花费低、省时省力等特点,可应用于葡萄病虫害的识别、杂交新品种双亲的判定等。  相似文献   
69.
论文首先对人脸识别进行了介绍,通过对人脸识别系统的分析指出预处理在人脸识别中的重要性。然后对已有的人脸识别预处理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最后针对光照对人脸图像的影响还提出了同态滤波的方法,在预处理阶段消除光照对人脸图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可以提高识别率。  相似文献   
70.
Autoantibodies-abzymes hydrolyzing DNA, myelin basic protein, and oligosaccharides have been revealed in the sera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MS). In MS, specific microRNAs are found in blood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d expression. Autoantibodies, specifically hydrolyzing four different miRNAs, were first detected in the blood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Here, we present the first evidence that 23 IgG antibodies of MS patients effectively recognize and hydrolyze four neuroregulatory miRNAs (miR-137, miR-9-5p, miR-219-2-3p, and miR-219-5p) and four immunoregulatory miRNAs (miR-21-3p, miR-146a-3p, miR-155-5p, and miR-326). Several known criteria were checked to show that the recognition and hydrolysis of miRNAs is an intrinsic property of MS IgGs. The hydrolysis of all miRNAs is mostly site-specific. The major and moderate sites of the hydrolysis of each miRNA for most of the IgG preparations coincided; however, some of them showed other specific sites of splitting. Several individual IgGs hydrolyzed some miRNAs almost nonspecifically at nearly all internucleoside bonds or demonstrated a combination of site-specific and nonspecific splitting. Maximum average relative activity (RA) was observed in the hydrolysis of miR-155-5p for IgGs of patients of two types of MS—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 and relapsing-remitting MS—but was also high for patients with primary progressive and secondary progressive MS. Differences between RAs of IgGs of four groups of MS patients and healthy donor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5). There was a tendency of decreasing efficiency of hydrolysis of all eight miRNAs during remission compared with the exacerbation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