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49篇
  免费   7240篇
  国内免费   2433篇
电工技术   1774篇
综合类   4660篇
化学工业   11939篇
金属工艺   6432篇
机械仪表   6344篇
建筑科学   3249篇
矿业工程   2257篇
能源动力   1696篇
轻工业   9327篇
水利工程   1604篇
石油天然气   1928篇
武器工业   537篇
无线电   5172篇
一般工业技术   8854篇
冶金工业   2215篇
原子能技术   590篇
自动化技术   4344篇
  2025年   607篇
  2024年   1863篇
  2023年   1759篇
  2022年   2000篇
  2021年   2327篇
  2020年   2658篇
  2019年   2490篇
  2018年   2294篇
  2017年   2691篇
  2016年   2633篇
  2015年   2527篇
  2014年   3285篇
  2013年   4133篇
  2012年   4347篇
  2011年   4312篇
  2010年   3058篇
  2009年   3085篇
  2008年   2827篇
  2007年   3570篇
  2006年   3249篇
  2005年   2636篇
  2004年   2205篇
  2003年   1882篇
  2002年   1677篇
  2001年   1395篇
  2000年   1257篇
  1999年   1042篇
  1998年   830篇
  1997年   784篇
  1996年   688篇
  1995年   514篇
  1994年   456篇
  1993年   384篇
  1992年   308篇
  1991年   205篇
  1990年   214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137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59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3篇
  1959年   7篇
  195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合成了双环戊二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DCPD-co-MA),产率约25%。采用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表明该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热性能,其T_g为210℃,起始热失重温度为310℃。采用反应性共混方法合成了DCPD-co-MA与聚氨酯(PU)的共混物(PU/DCPD-co MA),反应温度为80℃。该共混物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其起始热失重温度较纯PU提高了约41℃,共混后,其耐热性能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62.
The conventional process for back side passivation with full face Al screen printing layer is not suitable for very thin multicrystalline (mc-Si) solar cells and approaches to new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re searched for. More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concentrated on local aluminum contacts and passivation coatings with different layers on mc-Si wafers.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prove that (Al2O3)x(TiO2)1−x is one promising candidate to be applied as passivation layer on multicrystalline Si. Investig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dielectric films of pseudobinary alloy (PBA) (Al2O3)x(TiO2)1−x, prepared by chemical solution deposition known initially as sol–gel method.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ir optical, dielectric and electrophysical properties are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s of these layers as back side surface passivation for thin multicrystalline silicon cells.  相似文献   
63.
利用分子动力学的原理计算了几种超细金属晶粒的表面能。研究表明:在超细化的晶粒尺寸范围内,材料表面能随晶粒尺寸的进一步减小急剧降低,而当晶粒长大到约20 nm后,材料的表面能则很快升至一个稳定的极限值——宏观尺寸材料的表面能值。对材料表面进行晶粒的超细化处理可使材料具有极低的表面能特性,这一特性可以应用于高黏度流体的减阻输送等领域。  相似文献   
64.
Shape optimization of inclined ribs as heat transfer augmentation devi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work presents numerical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design of a rectangular channel with inclined ribs toenhance turbulent heat transfer.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with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analysis isused for optimization.Shear stress transport turbulence model is used as a turbulence closure.Computational re-sults for local heat transfer rate show a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Width-to-rib height ratioand attack angle of the rib are chosen as design variables.The objective function is defined as a linear combina-tion of heat-transfer and friction-loss related terms with the weighting factor.Full-factorial experimental design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data points.Optimum shapes of the channel have been obtained in a range of theweighting factor.  相似文献   
65.
本文使用 TPD 和 TPR 方法对 CO 在载体镍催化剂上的吸附和脱附性质,以及进行甲烷化反应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在0801Ni 催化剂上 CO 甲烷化反应可能遵循的机理,并用数学优化方法求出了反应进行的活化能,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机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6.
设计了一种新型组环式热水锅炉独特的烟道结构,分析其基本技术特性,表明热水锅炉的换热面积小,换热效率高。为降低成本和缩小炉体体积提供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67.
高硬度轴类在磨削过程中,常有磨削表面烧伤甚者磨削裂纹的出现,使轴表面层的应力呈现复杂状态。磨削缺陷的产生,与磨削工艺参数控制不当、材料表层组织缺陷、以及轴类弯曲畸变等因素密切相关,仅就磨削表面烧伤的产生与检查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8.
从表面态和材料电阻率的角度分析了酞菁铜衍生物LB膜光伏电池的反常整流效应,讨论了该效应与光生电流的关系,并介绍了消除反常现象提高光生电流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69.
报道了SOI基亚微米小尺寸波导光栅器件的设计、制作与测试结果。提出了波导与光栅同步制作的方案,避免了套刻,节约了成本。实验中采用电子束光刻(EBL)、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等先进半导体工艺技术,结合图形补偿等技术手段,完成了亚微米波导光栅的制作。光栅周期为350nm,占空比16∶19。采用该光栅做反射镜,制作了法布里-珀罗(F-P)谐振腔,经测试得到了与模拟相吻合的结果,峰谷比达到11dB。  相似文献   
70.
微流控芯片系统具有高效率、低损耗、高安全系数、高灵敏度等优势,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具有灵敏度高以及指纹效应强等优点。从两方面对微流控拉曼检测芯片进行综述:微流控芯片通道和SERS基底的制备以及微流控拉曼检测芯片的集成与应用。最后讨论了SERS微流控芯片在便携化应用方面的挑战和机遇,并对整个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