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26篇 |
免费 | 1012篇 |
国内免费 | 80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74篇 |
综合类 | 920篇 |
化学工业 | 136篇 |
金属工艺 | 68篇 |
机械仪表 | 446篇 |
建筑科学 | 572篇 |
矿业工程 | 112篇 |
能源动力 | 74篇 |
轻工业 | 78篇 |
水利工程 | 66篇 |
石油天然气 | 87篇 |
武器工业 | 108篇 |
无线电 | 134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85篇 |
冶金工业 | 833篇 |
原子能技术 | 31篇 |
自动化技术 | 510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7篇 |
2024年 | 235篇 |
2023年 | 247篇 |
2022年 | 332篇 |
2021年 | 308篇 |
2020年 | 354篇 |
2019年 | 280篇 |
2018年 | 268篇 |
2017年 | 323篇 |
2016年 | 340篇 |
2015年 | 453篇 |
2014年 | 681篇 |
2013年 | 548篇 |
2012年 | 787篇 |
2011年 | 756篇 |
2010年 | 624篇 |
2009年 | 608篇 |
2008年 | 586篇 |
2007年 | 643篇 |
2006年 | 453篇 |
2005年 | 400篇 |
2004年 | 331篇 |
2003年 | 279篇 |
2002年 | 207篇 |
2001年 | 199篇 |
2000年 | 113篇 |
1999年 | 92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66年 | 10篇 |
1965年 | 8篇 |
1964年 | 17篇 |
1963年 | 17篇 |
1962年 | 8篇 |
1961年 | 8篇 |
1959年 | 12篇 |
1958年 | 5篇 |
1956年 | 12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多波束干扰系统干扰资源综合管理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先进战机多波束干扰系统同时干扰多部雷达时的资源管理问题,采用多属性决策 方法建立了战机电子对抗系统威胁等级评估模型,并与神经元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干扰任务请求模 型;针对干扰资源的限制,对目标雷达进行分类,当需要且能够干扰的雷达数目超出干扰波束数目 时,建立了干扰任务整合模型,并采用C-means 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提出了多波束干扰系统 同时干扰多部雷达时的资源管理算法。对目标进行分类和对干扰任务进行整合可以提高多波束干 扰系统的效率,提升干扰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2.
103.
针对含有纯周期任务的任务集可调度性判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仿真方法的任务集可调度性判定工具。通过设定时钟变量,模拟任务调度过程中的系统时钟,在时钟变量值增长的过程中,根据任务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分析各个任务的截止时间限,判定任务集的可调度性。实例分析证明了该工具的可调度性判定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104.
在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中,为了利用有限的计算资源提供高效的计算服务,提出一种基于Docker的云—边—端协同任务卸载框架,解决多接入MEC协同卸载、计算资源分配问题.为提高任务的执行速率和各节点资源利用率,对任务进行预处理,如在Kahn算法中加入行满秩矩阵要求并结合任务并行计算设定输出任务执行序列;分别建立端、边、云任务计算模型,分配权重设计联合优化系统延迟与能耗的目标函数;为求解最优卸载决策,引入“全优率”参数和粒子蜂设计人工粒子蜂群(artificial particle swarm, APS)算法作为卸载决策算法.实验表明,多任务处理证明了APS的有效性. 多接入条件下,相比于本地计算、边缘计算、云计算、端—边联合和随机处理5种模式,所提方案的低延时和低能耗表现证明了其提供高效服务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5.
随着应用程序计算需求的快速增长,异构计算资源不断地增多,任务调度成为云计算领域中重要的研究问题。任务调度负责将用户任务匹配给合适的虚拟计算资源,算法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响应时间、最大完工时间、能耗、成本、资源利用率等一系列与用户和云服务供应商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性能指标大小。针对独立任务和科学工作流这两类云环境主流任务,结合不同云环境特征对任务调度算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讨论。回顾梳理已有的任务调度类型、调度机制及其优缺点;归纳单云环境和混合云、多云及联盟云等跨云环境下任务调度特征,并对部分相关典型文献的使用方法、优化目标、优缺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讨论各个环境下任务调度研究现状;进一步对各类环境下文献使用的调度优化方法进行梳理,明确其使用范围;总结并指出需要对计算数据密集型应用在跨云环境下的任务调度研究进行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6.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4,15(4)
为基于主动认知重构计算的可变结构云计算,提供一个能平衡任务和资源均衡收益的任务映射算法,为主动重构提供一个重构评价依据。形式化描述了层次参数化任务流图和异构资源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模糊化效用函数的二人非零和博弈的任务映射算法。实验表明,该方法针对具体应用、环境、运行状况等任务和系统资源参数,以Makespan、资源负载等为测试指标,取得了良好的测试结果,实现了应用和系统的均衡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107.
在传统的静态资源预留机制(static resource reservation mechanism,简称SRRM)下,用户的预留请求一旦通过接纳测试就立即被调度到某个资源上.因此,SRRM无法考虑在预留提前时间(book-ahead time)内作业队列的变化对调度目标产生的影响以及资源故障对预留任务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动态的网格资源预留机制(dynamic resource reservation mechanism,简称DRRM),在该机制下,通过接纳测试的预留请求在其实际使用资源时才被调度.引入了资源-预留图(resource-reservation graph,简称RRG)对DRRM进行说明,并给出了RRG的修改规则.DRRM能够感知预留提前时间内资源状态的变化,根据其运行时信息动态地调度已接纳的预留请求.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与SRRM相比,DRRM损失了一定的预留请求接纳率,但大大减少了预留任务对非预留任务的抢占,显著提高了网格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并且对网格资源故障具有更好的容错效果.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针对水下通信平台之间通信网络在可靠性、快捷性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将水下成熟的通信网络与自组织网络相结合,在特定的区域部署通信网络节点系统对信息进行转发,从而提升了水下通信网络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研究并设计了水下通信网络节点的系统架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在户外水域相隔10 m的距离分别放置通信节点系统到水下3m的位置,在Matlab7.0平台上完成对对水下通信网络节点信号进行测试,在PC机上应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按照初始化的参数: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奇偶校验码、波特率115200 b/s。测试结果表明:文章系统采样准确.误差低.满足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