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4篇
  免费   1539篇
  国内免费   433篇
电工技术   1656篇
综合类   696篇
化学工业   160篇
金属工艺   126篇
机械仪表   526篇
建筑科学   255篇
矿业工程   187篇
能源动力   166篇
轻工业   200篇
水利工程   190篇
石油天然气   80篇
武器工业   169篇
无线电   5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1篇
冶金工业   141篇
原子能技术   41篇
自动化技术   2804篇
  2025年   132篇
  2024年   409篇
  2023年   350篇
  2022年   347篇
  2021年   358篇
  2020年   397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354篇
  2017年   379篇
  2016年   406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427篇
  2013年   487篇
  2012年   406篇
  2011年   415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直流微电网是新能源综合利用的重要形式,但其中的分布式接口往往存在着强随机性扰动,这给直流变换器的稳压控制带来了诸多问题。为了尽可能地抑制控制器参数固定时这种不确定性特征引起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种利用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 DDPG)算法整定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参数的方法。依靠引入了智能算法的自抗扰微电网控制系统,实现了控制器参数的自适应调整,从而实现了微电网接口变换器的稳定运行。通过仿真对比了各类典型工况下,DDPG-LADRC与传统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inearactive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LADRC)、双闭环比例-积分控制器的性能差异,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而参数摄动下的鲁棒性分析结果结合多项指标下的系统整体性分析,充分体现了控制器参数的智能化调整所带来的多工况自适应性增益的优越性,具备较强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42.
电磁继电器的电磁干扰现象与抑制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电磁继电器的电磁干扰现象及产生的原因,论述了抑制电磁干扰的技术措施以及电磁继电器抗扰度测试的内容、测试方法,对于研制和开发具有电磁兼容性的高可靠性继电器及使用继电器的电子、电气设备,提高电子、电气设备和系统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3.
与传统大电网相比,多能融合微电网系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随机性等特点,其直接测量所得的实时谐波数据存在随机波动性大、受扰动强等问题,无法准确反映关注谐波源的真实谐波责任。为此,在传统谐波责任模型中引入扰动影响因子,分析了扰动影响因子的建模依据及其对谐波责任区分精度的影响。为减弱扰动影响因子的影响,采用基于BP神经网络拟合的均衡谐波数据代替实时谐波数据,采用改进尺度参数的M估计稳健回归算法评估谐波责任。最后,利用基于Benchmark 0.4 kV标准低压电网仿真模型和宁波某工业园区的微电网实验工程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4.
本文从频域分析方法入手, 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闭环传递函数和频带特性曲线, 系统地分析了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跟踪估计能力和自抗扰控制器的稳定性、对外部扰动的抑制能力、对控制输入增益不确定性和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鲁棒性及其噪声传递特性, 探讨了系统动态特性与控制参数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参数的工程配置方法, 最后将其应用于某高精度武器控制系统, 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此外, 本文还分析了自抗扰控制器工程应用中的超调现象、控制量深度饱和以及前置滤波器设计等问题, 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5.
黄东  孙国法 《控制理论与应用》2016,33(11):1501-1507
本文针对高阶时延系统同时存在系统不确定性和未知输入时延的情况,考虑控制器信号的复杂性问题,在动态面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引入自抗扰控制技术设计了自抗扰动态面控制器.利用反步法设计动态面控制信号,采用跟踪微分器对虚拟控制信号滤波,避免了由于对虚拟控制信号重复微分产生的\"复杂性爆炸\"问题;在控制信号的基础上叠加扰动补偿项,补偿项由扩张状态观测器实时在线估计产生,保证了控制信号的实时性,同时简化了控制器结构以便于实际应用.在闭环系统稳定性判别中运用李雅普诺夫理论做出详细分析.最后,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6.
卫星遥感技术是研究大气气溶胶时空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高分四号卫星(GF-4)作为新一代静止卫星,不仅具备更多的可见-近红外波段,而且具有超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可以执行对固定区域连续观测或凝视扫描覆盖观测,为气溶胶光学厚度定量反演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GF-4静止卫星超高时空分辨率卫星数据,在深入了解卫星观测模式及传感器波段对气溶胶反演敏感性基础上,基于地气时变差异核心思路,开发了针对GF-4超高时空分辨率数据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算法;设计并实现了具备业务化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能力的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具备多线程、全自动运行能力,满足卫星数据处理业务化需求。利用该系统对GF-4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通过地基仪器实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行了验证,取得了初步结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服务于大气颗粒物时空变化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47.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系统,采用矩阵变换器(matrix converter,MC)驱动方式,提出了基于自抗扰技术(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的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DTC)策略.用MC替换常规交—直—交变换器,以提高系统输入侧功率因数(power factor,PF);用ADRC替换常规电机调速系统中的PI速度调节器,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首先,建立MC驱动PMSM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给出ADRC速度调节器和MC驱动PMSM的DTC设计思路和方法.基于ADRC的DTC策略能够使MC驱动的PMSM系统稳定运行,具有较好的转速和转矩控制效果,且输入侧PF能够达到1.然后,将其与基于PI的DTC策略相比较,该策略具有更强的抗负载干扰能力和跟踪给定转速变化的能力.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8.
针对粒子群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进化后期收敛精度低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的精英反向学习粒子群算法。算法采用在粒子迭代的过程中,以一定的概率对当前的最优个体进行动态一般反向学习生成其反向解,引导粒子向最优解空间靠近;用一种非线性递减的方式改变惯性权重,以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采用扰动的方式增强算法的局部探索能力,帮助粒子跳出局部最优解。在14个标准函数上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具有更高的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能有效的避免陷入局部最优,适合求解函数优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9.
针对一类带有有界控制系数和有界扰动的时变参数严反馈非线性系统, 将Nussbaum函数增益及光滑投影算法与自适应逆推设计工具相结合, 提出一种自适应鲁棒非线性控制方案. 在此方案中无需知道控制系数的符号, 以及时变参数和扰动的界. 借助Lyapunov函数及相关引理证明了所设计的自适应鲁棒非线性控制器能保证闭环系统中的所有信号全局一致有界. 可以通过恰当地选取设计参数, 保证系统具有任意指定的控制性能. 仿真研究证明了所提出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0.
自抗扰控制:研究成果总结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抗扰控制于1998年正式提出,至今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其理论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结合作者在应用研究、参数整定与优化、稳定性分析、性能分析、算法改进等方面研究工作和经验,本文系统地梳理了自抗扰控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与进展,并相应地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拓展、深入研究的内容或者可以另辟蹊径的方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