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71篇
  免费   2395篇
  国内免费   1299篇
电工技术   934篇
综合类   2116篇
化学工业   1301篇
金属工艺   586篇
机械仪表   1181篇
建筑科学   2139篇
矿业工程   628篇
能源动力   554篇
轻工业   696篇
水利工程   1097篇
石油天然气   667篇
武器工业   159篇
无线电   187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11篇
冶金工业   507篇
原子能技术   150篇
自动化技术   3369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428篇
  2021年   492篇
  2020年   563篇
  2019年   537篇
  2018年   474篇
  2017年   608篇
  2016年   653篇
  2015年   794篇
  2014年   1123篇
  2013年   1095篇
  2012年   1245篇
  2011年   1263篇
  2010年   933篇
  2009年   962篇
  2008年   984篇
  2007年   1084篇
  2006年   926篇
  2005年   787篇
  2004年   628篇
  2003年   591篇
  2002年   471篇
  2001年   460篇
  2000年   431篇
  1999年   347篇
  1998年   284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阳离子聚丙烯酸酯乳液增干强剂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酞胺和阳离子单体在引发剂过硫酸铵的引发下,进行乳液共聚,即可得到四元的阳离子聚丙烯酸酯乳液增干强剂。并使用了IR、SEM等手段对这种增强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经过试验,发现该增强剂对纸的干强度有明显的效果。在使用少量助留剂的情况下,用量 1.0%(对绝干浆)时即可使纸的环压指数提高 10%以上,挺度提高 8%以上。该增强剂为乳液型,pH值5.0~7.0,粘度4~20 mPa·s,Zeta电位20~40 mV。  相似文献   
992.
几种亚热带速生乡土阔叶树种的制浆特性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择10种具有发展前景的速生阔叶树,通过材质材性和CMP制浆性能的测定分析,并结合造林学特性评价,筛选出适宜于南方山地大规模种植的闹叶树种。结果显示,马褂木和光皮桦是非常优异的纸浆阔叶木,其木材密度中等,纤维细长,综纤维素含量高而木质素含量低。马褂木和光皮桦CMP的裂断长和撕裂指数都明显高于马尾松TMP。通过综合评价,四川桤木、闽粤栲和翅荚木等可作为次等重要的纸浆阔叶树种来考虑,而木荷、枫香、乳源木莲和山杜英等因其木材密度偏大或木质素、抽出物含量偏高等固有缺陷不适宜作为纸浆树种发展。  相似文献   
993.
AlN ceramics wer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through a joint process of 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DLP) 3D printing technology and heat treatment at 1780 °C∼1845 °C. DLP is an addic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enabling the near net shape fabrication. The AlN grains in this work developed well and there were small amounts of grain-boundary phases at the three-grain junctions. The particle size of AlN became larger and the densificatio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intering temperature. The pores of AlN ceramics also decreased, which led to the increase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flexural strength. The optimal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flexural strength of AlN ceramic reached 155 W/(m·K) and 265 ± 20 MPa when sintered at 1845 °C.  相似文献   
994.
BFRP约束素混凝土圆柱强度及尺寸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玄武岩纤维布全包不同尺寸混凝土圆柱轴心受压试验为基础,对玄武岩纤维布加固素混凝土圆柱力学性能及其尺寸效应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做了研究,并提出玄武岩纤维布约束素混凝土圆柱轴心抗压强度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与试验得出的数据有良好的吻合度,且不同尺寸的混凝土圆柱存在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995.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川南长宁—兴文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对象,基于压汞实验测试结果研究其分形特征。对压汞法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采用Menger海绵模型和基于热力学关系的分形模型,计算得到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分形维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热力学关系的分形模型比较恰当地反应了川南长宁—兴文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结构;龙溪组页岩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及较大的分形维数,分形维数在2.9337~2.9941;页岩孔隙的分形维数与TOC含量、脆性矿物含量呈正相关,而与黏土矿物含量、碳酸盐岩含量及长石呈负相关,其中黏土矿物中高岭石和绿泥石、碳酸盐岩中方解石及脆性矿物的石英对页岩孔隙结构分布特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6.
中上扬子地区经历了多期原型盆地的复合叠加,按照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标准,在49条踏勘剖面及丰富的烃源岩样品分析基础上,分析了中上扬子地区二叠系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分布范围、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油气生成。下二叠统烃源岩分布广泛,为一套区域性优质烃源岩,沉积于深水-次深水陆棚,北部为秦岭南部隆起、西部为康滇古陆-宝兴隆起、南部为黔中隆起和东南部为江南雪峰隆起所包围,母质类型以Ⅰ-Ⅱ1型干酪根为主,是四川盆地二叠系、三叠系气藏的重要气源岩;上二叠统烃源岩主要包括龙潭组、大隆组泥质岩夹煤层,为较好烃源岩,分布广泛,母质类型以Ⅱ2-Ⅲ干酪根为主;研究区二叠系烃源岩总体处于高过成熟热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97.
以海明1622为滴定剂,以亚甲基蓝一甲基橙混合物为指示剂,采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了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中有效物的含量通过对影响滴定因素的考查,确定了滴定分析条件。结果表明:当亚甲基蓝与甲基橙的质量比为5:1,配成含有0.1%亚甲基蓝和0.02%甲基橙的混合指示剂,加量在4~8滴,可以明显地观察到终点颜色变化,其变化特点为上相由粉红色至蓝色,下相由蓝色至绿色。用该方法测定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有效物含量,终点清晰,干扰小,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998.
川中地区下二叠统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深化对川中地区下二叠统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的认识,利用研究区茅口组的岩心、岩屑、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阴极发光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资料,采用地质分析与地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储集空间发育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茅口组白云岩主要发育砂糖状白云岩、中—细晶白云石、角砾白云岩及少量灰质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溶孔和溶洞为主,溶缝和粒内溶孔次之,白云岩形成过程几乎不受埋深的影响,没有或很少有淡水参与,主要形成于构造—热液环境;储层的岩性组成、白云化作用、构造作用及溶蚀作用是茅口组白云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储层的岩性组成是白云岩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适度白云化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必要条件,构造作用是储层最终发育和空间展布的关键,溶蚀作用是白云岩储层空间展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9.
针对蒸汽吞吐超过5~6个周期之后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明显变差的问题,以距原开发井仅13m的侧钻取心井为依据,研究了近井地带储层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发后期,近井地带储层及流体性质变化较大,颗粒溶蚀破碎现象严重,超大管状孔发育;油层动用程度高,含油饱和度接近甚至低于实验室确定的残余油饱和度;存在不可逆的沥青积淀现象。近井地带储层性质的一系列变化是造成钻井液漏失、固井质量差、油层污染严重并最终导致加密调整井开发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近井地带存水量的增加降低了吞吐后期的热效率;高渗透性大孔道使蒸汽在储层中发生窜流;原油中的硫化物在高温蒸汽作用下所发生的脱硫反应使热采稠油管柱严重腐蚀。虽然近井地带储层性质的一系列变化会对开发效果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孔隙结构的改善及亲水性的增强对于提高采收率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浅层油气运聚理论与渤海大油田群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油区年产原油3 000×10~4t,约占中国海洋石油产量的70%。渤海油区位于渤海湾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的中东部,勘探面积约4.5×104km2。渤海油区具有鲜明的石油地质特征:著名的郯庐大断裂纵贯渤海,新近纪断裂活动强烈,促进石油的纵向运移,但不利于油藏的保存;中新世—上新世发育河湖相沉积,上部储-盖组合广泛分布,为浅层石油富集创造了条件;古近系生油岩埋藏深,新近系储-盖层较浅,石油垂向运移距离远,运移途径复杂。针对渤海复杂的石油地质条件,经过20年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探索,提出1大断裂-砂体"中转站"模式运移能力强、2小断层及走滑断裂运移油气能力弱、3地层—断层组合关系控制油气富集部位、4临界盖层控制断裂活动带油田形成、5圈闭汇油面积大小决定油田规模、6主力油田展布可分为凸起与凹陷富集型、7小凸起上的披覆背斜利于形成大油田7项创新学术思想,构成了浅层油气运聚理论并指导勘探,渤海勘探团队在短期内高效发现了7个大油田、17个中型油田,共27×10~8 m~3地质储量,奠定了中国第二大油区的储量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