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7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工业视觉传感器识别输送带上零部件的基本特征,并由工业机器人实现输送带上抓取零部件、将零部件放置于送料机构、将成品从送料机构取出并放回输送带等工序。本文主要介绍了通过In-Sight工业视觉传感器引导JAKA机器人自动实现冲压上下料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相似文献   
13.
以某电厂干煤棚为例,应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水平向一致激励时与考虑行波效应时大跨度柱面网壳结构的地震反应.然后根据计算结果比较了两种地震输入下的结构动力反应.数值分析表明:不同地震输入条件下的结构地震反应峰值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变化规律基本上随行波波速单调变化.进一步研究还表明:当行波波速为某一特定值时,结构的某些反应的变化与单调变化规律并不完全一致,存在行波共振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陈颖  邓洁  杨丽 《电讯技术》2006,46(6):139-141
给出了一种时间交替采集系统各通道非均匀采样时延偏差的估计方法,分析了非均匀采样信号的频谱特性,介绍了非均匀采样信号时延估计原理。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显著提高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减振器振动系统稳定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建立振动动力学模型和运动方程的基础上 ,通过对车辆悬架阻尼比分析 ,就减振器阻尼等效为零或为负时 ,对振动系统稳定性影响及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 .提出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有效控制系统稳定和非保守特性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变换沥青针入度的试验条件,获得了不同时间、不同贯入荷重下的针入度分布图,并对其进行了沥青性质的条件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沥青针入度相对于贯入时间、荷重的变化曲线均具有一定的蠕变变化特点,满足双对数拟合变化关系;由“针入度与贯入时间”曲线衍生出的截距(C1)与两种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由“针入度与温度”曲线得到的“稠度不变温度”与沥青的低温性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具有沥青和混合料性能上的评价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用于高炉炉身下部的不烧高密 Al2 O3- C质耐火材料在不同体积比的 CO与 CO2 混合气氛中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全面大量的实验。发现此种材料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以热力学分析和实验结果为基础 ,说明了其氧化机制 ,建立了不烧高密 Al2 O3- C质耐火材料的氧化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曾祥忠  陈起  吴琦  王婉丽 《钢铁》2002,37(1):68-69,46
介绍一种针对螺旋钢筋冷轧生产线中张力在线检测的光电非接触式检测方法,与现有的检测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具有检测速度高、检测精度高、检测结果一致性好、不接触目标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19.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可以同时提供冷、热、电能源,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为了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研究了系统在有无蓄能装置的情况下,满足四季不同能源需求的最经济的运行模式。此外,在考虑用户用能需求不确定性及电价波动的情况下,对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电价及运行小时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到系统经济运行的区间。通过定量化的运算,得到在实际运行中,根据电价或用户具体的能源需求情况选择合适的系统。通过对三联供系统进行经济性评价和灵敏度分析,得出带蓄能装置的系统,不仅能够满足用户全年不同时段的用能需求,而且经济性最佳。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logical definitions of model-based diagnosis recently presented in the literature, and we propose a unified framework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abductive and consistency-based reasoning) in which most of such definitions can be captured. This allows us to single out the existence of a spectrum of alternatives in the logical definition of diagnosis. A lot of attention in the paper is devoted to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definitions in the spectrum. In particular, we show that the definitions can be compar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restrictive-ness and we relate such a restrictiveness with the completeness of the model of the system to be diagnosed. Dans cet article, les auteurs analysent les définitions logiques de diagnostics basés sur un modèle dont il a été question récemment dans certains ouvrages. Ils proposent un cadre unifié (basé sur l'intégration du raisonnement abductif et du raisonnement basé sur la consistance) à l'interieur duquel la plupart de ces définitions peuvent ětre regroupées. Cette particularité permet de mettre en lumière l'existence d'un spectre d'alternatives dans la définition logique du diagnostic. Cet article accorde une attention toute particulière à l'analyse des différences entre les définitions du spectre. En outre, les auteurs démontrent que les définitions peuvent ětre compareées en fonction de leur caractère restrictif, qui est ensuite mis en relation avec la complétude du modèle du système faisant l'objet d'un diagnost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