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9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出发,归纳二手房购房意愿者在选购时的考虑因素,结合分析成都市某区的二手房数据,建立影响单位面积房价的多元回归模型。通过比较各变量对单位面积房价的影响,得知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可利用模型对一定条件的房屋进行房价预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陈四楼煤矿矿床充水条件和突水机理的分析研究 ,对矿井可能产生的突水地段和突水强度进行了预测 ,期待能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代磊  阮后贝 《丝网印刷》2023,(11):63-65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杰出平面设计大师之一,保罗·兰德是纽约平面设计派的奠基人和创始人。文章探析其作品中图形语言的运用,和关于“好的设计”的思考和沉淀。  相似文献   
4.
针对陈四楼煤矿在建井入投科3a来多次出水的现实,从地质构造理论和矿山压力理论出发,探讨了井田突水的原因,认为该井田特殊的构造及矿山压力导致的构造“活化”是矿井突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LNG气化站的用能需求,设计了一套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的配置方案。与使用传统供能方式相比,天然气分布式功能系统更具有经济性和可靠性,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利用电阻率技术解决水下抛石坝(隐蔽性工程)隐患探测和质量评价等关键问题。采用四电极法分析了水下抛石在不同供电电压和空隙率条件下的电阻率特性,并建立了电阻率与水下抛石空隙率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水下抛石电阻率随供电电压(10~60 V)升高呈先衰减后逐渐趋于稳定的变化特征,且供电电压高于30 V时电阻率衰减程度显著降低;水下抛石电阻率随空隙率的增加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两者间的关系可用递减型幂函数表征),且不同供电电压下电阻率随空隙率的变化规律与此类似;分别选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拟合电阻率与空隙率关系,发现幂函数拟合误差最小,考虑供电电压影响最终建立了水下抛石电阻率与空隙率的经验公式;进一步通过水下抛石坝模型试验验证了经验公式的可靠性。该经验公式可有效描述水下抛石分布的密实程度,从而快速识别水下抛石坝内部隐患。

  相似文献   
7.
用于PEMFC的天然气水蒸气制氢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代磊  李明  胡鸣若 《化工学报》2009,60(Z1):90-94
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应用要求,开发了一个包括天然气水蒸气重整、CO变换和变压吸附净化的制氢工艺过程,并着重对重整反应和变压吸附的操作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温度、空速和水碳比对重整反应的影响,得到适宜的工艺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650℃、水碳比6、空速42h-1时,氢气含量为70.21%,甲烷转化率为77.41%;分析了温度、流速对变压吸附脱除CO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MPa、40℃和吸附、脱附时间120s的条件下,产品气中CO浓度接近于1×10-6,经过多次循环后产品气质量稳定,可以连续获得满足80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要求的高纯度氢气。  相似文献   
8.
代磊  郑卫刚 《节能》2011,(2):9-11
以时结合船舶能效指数(EEDI)公式的内涵和实践调研的数据,获得现今部分船企对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基本措施,最后提出创新性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陈四楼煤矿在建井及投产3a来多次出水的现实,从地质构造理论和矿山压力理论出发,探讨了井田突水的原因,认为该井田特殊的构造及矿山压力导致的构造“活化”是矿井突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野外大口径油气管道焊接的工作条件为背景,考虑到恶劣的工作环境会严重影响焊接机器人的工作空间范围。针对焊接机器人的末端刚度性能弱和轻量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指定工作空间下对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的每个臂长进行优化的方法,以达到在指定工作空间下焊接机器人的臂展要求。首先,结合D-H参数法建立焊接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运用笛卡尔坐标系变换矩阵和几何解析数值法,对焊接机器人进行逆运动学求解,分析指定空间位置的可达率;然后,运用遗传算法优化空间位置到达率、轻量化参数和末端刚度参数,通过适应度函数寻求杆长的最优解;最后,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杆长的适应度值相较于原始杆长提高了8.27%,指定空间到达的覆盖率提高了7.33%,从而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