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篇 |
综合类 | 6篇 |
化学工业 | 19篇 |
金属工艺 | 4篇 |
机械仪表 | 9篇 |
建筑科学 | 12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17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6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篇 |
2005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获取对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具有一定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对黄瓜根际土壤放线菌进行筛选鉴定及活性评价。结果为从黄瓜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放线菌108株,其中一株对黄瓜白粉病菌具有较高拮抗活性(放线菌SDNY-40)。该放线菌上清液原液施用后7 d和14 d对盆栽黄瓜白粉病防效分别达到了95.7%和87.9%。利用分子生物学及系统进化树进行分类鉴定,发现其与紫色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为同一种属。通过对SDNY-40上清液进行室内盆栽防效测定,发现其对黄瓜白粉病菌具有较好的防效,具有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2.
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发展潜力越来越大.本文重点从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研究应用进行阐述.我们从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的含义和应用方面的角度来进行思考,探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进一步分析该项技术在交通、医疗等工作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保障大多数情况下依靠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了档案信息管理的综合技术水平.希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通过分析我囯食品安全风险相关文献的基本情况,揭示其研究领域的热点、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为之后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收录的与食品安全风险相关的文献为数据源,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分析等方法,确定研究主题情况。结果 通过运用SPSS26.0对选取出的85个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目前我囯食品安全风险研究形成了9个主流研究热点,分别为:食品污染及相关风险监测、蔬菜农药残留的健康风险、转基因食品及相关法律监管、风险防范预警、消费者对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风险监管、安全检测保障。结论 食品安全风险研究领域目前较为成熟的研究热点是食品安全风险监管,理论研究多集中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目标、职能、制度和技术方面,需加强对监管部门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的宣贯和培训,以便提高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治理能力;蔬菜农药残留和风险防范预警作为新兴研究主题在未来较有发展潜力,后续研究需解决目前存在的基层相关监测条件缺乏的现状,尽快对风险预警体系进行建设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开发氧化偶氮类的新型杀线虫农药。[方法]以戒台霉素为母体结构,保留氧化偶氮和端链乙烯基结构,合成了10个结构新颖的戒台霉素衍生物。[结果]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了1H NMR、红外和质谱的验证。经过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500mg/L质量浓度下,化合物JTCD-05、JTCD-06对松材线虫、根结线虫、甘薯茎线虫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JTCD-05松材线虫的LC_(50)值为0.066 mg/L,优于对照药剂阿维菌素(LC_(50)值为0.511 mg/L)。[结论]戒台霉素衍生物对线虫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此类化合物作为新型杀线虫剂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某航空发动机供油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裂纹失效问题,为明确问题的性质和原因,通过观察供油管外观、裂纹断口分析、金相组织检测、硬度试验、强度计算等工作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最终结论为:导管裂纹处为疲劳裂纹,导管活动接嘴处焊接变形量较大,与相邻导管进行插入式装配后会导致两导管未对中装配,从而引入装配应力,管路长时间工作后,受振动应力作用,焊缝处强度薄弱环节产生疲劳裂纹,最终造成供油管开裂。文中对导管接头焊缝处采用自动焊,减少打磨次数,控制焊接变形量,为保证插入式连接处有充分的轴向活动空间,避免对导管造成附加应力,建议插入式连接尽量保证活动接头在中间位置,以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