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报道了一氧化硅呈现出的表面依赖的化学性质。表面掺杂使一氧化硅加速了铜粉的氧化。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半定量分析可知:铜的氧化速率比未加入一氧化硅时增加了近50倍。这一现象赋予了一氧化硅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汽车造型设计是一项重要、复杂且繁重的工作。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安徽江淮汽车公司自主研发的NAM(Now And Me)流程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接着,基于NAM流程体系的指导思想,将汽车造型设计细分为四个阶段、7个关键节点。最后,以江淮汽车为例,详细阐述了汽车造型设计完整过程中的步骤、关键节点和注意事项等。以此说明NAM流程体系是一种从概念到产品的研发流程管理技术,具有普适性和推广性,可延伸到其他行业用于指导多种工业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3.
4.
纳米二氧化钛表面改性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溶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包覆,而后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改性后的二氧化钛进行表征。红外光谱的分析表明。在无机纳米粒子Ti02的表面接枝上了PMMA;从透射电镜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出,未经处理的纳米粒子团聚在一起,经过处理的纳米粒子的表面均匀地包覆了一层聚合物;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的结果表明。复合改性后的复合纳米粒子的热分解温度比均聚PMMA的热分解温度提高了135℃。 相似文献
5.
6.
王相宇;孙卫培;王鹏;盛天;高峰;吴正翠 《SCIENCE CHINA Materials》2025,(2):455-463
当前在用于商业电流密度下CO2电还原(CO2ER)的催化剂和反应器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相对于其它C1和C2产物,C2气体产物乙烷的选择性通常较差,这些催化剂体系很少应用于乙烷生成.本文构建了竹节状非晶Ni(OH)2纳米管包裹Cu纳米粒子复合材料(Cu NPs@a-Ni(OH)2 NTs)用于流动池中选择性CO2ER为乙烷.独特的Cu NPs@a-Ni(OH)2 NTs提供了空间限制结构提高反应物种的吸附.Cu NPs和Ni(OH)2 NTs界面由产生的NiOH物种稳定.生成的Cu@NiOH界面增进CO2活化成*C*OOH,增强Cu位点上*COL吸附,从而产生更多的*COH并进一步二聚,最终生成乙烷.同时,非晶Ni(OH)2纳米管促进水解离,有利于碳中间体质子化生成乙烷.在流动池中,Cu NPs@aNi(OH)2 NTs在-0.7V时乙烷法拉第效率达到48.3%,偏电流密度为-226.7mAcm-2,并且在24 h内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合理的Cu基复合材料的设计策略用于流动池中选择性CO2ER为乙烷. 相似文献
7.
8.
利用Newton-Raphson法拟合了气-液平衡计算中最困难的二元含水体系(水-乙醇体系)气液平衡组成的Wilson方程参数.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计算精度高,有理论和实际意义.在全部浓度范围内与实验值比较,结果说明,Wilson方程能很好地应用于该体系,计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