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粒径为50 nm的NiFe2O4粉末作为原料,制备出单相NiFe2O4陶瓷,优化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研究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对烧结块体物相、微观结构、致密度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升温速率从30~60℃/min升高至60℃/min,致密度显著升高至97.7%。当升温速率升高100℃/min时,致密度升高至98.3%。且升温速率提高,块体的磁滞损耗下降;保温时间从4 min延长到12 min时,块体的磁导率和密度皆增大,但当保温时间超过12 min后,其密度及磁导率不升反降。并得出升温速率为100℃/min和保温时间12 min为最佳烧结工艺,所制备出的NiFe2O4陶瓷烧结体致密度为98.3%,磁导率为13 000 H/m。 相似文献
2.
爆震特征提取是汽油机点火闭环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基于集合经验模式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提出一种汽油机爆震特征提取方法。EEMD通过对信号加入有限幅度的高斯白噪声,利用高斯白噪声频率均匀分布的统计特性使信号在不同尺度上保持连续性,有效地抑制经验模式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的模式混叠问题。研究了利用EEMD和EMD两种方法分别从汽油机缸内压力信号和缸盖振动信号中提取爆震特征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缸内压力信号,EEMD和EMD均能提取出爆震特征;对于缸盖振动信号,EEMD可以提取出爆震特征,而EMD则由于模式混叠的影响,无法提取爆震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螺纹联接工件的装配质量,需要优化自动锁螺丝机的螺丝拧紧速度。根据螺丝拧紧装配的动力学特性,推导了螺丝的拧紧方程。分析了螺丝装配过程的可靠性、组装能力、联接质量、功率消耗的影响因素,对装配过程中螺丝的拧紧速度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制作了自动锁螺丝机实验装置,进行了螺丝最佳拧紧速度的实验。实验表明,工况相同的条件下,螺丝拧紧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最佳速度。螺纹装配过程中,按顺序采用不同的最佳拧紧速度,施加的拧紧转矩得以减少,攻丝时的耗电量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4.
5.
6.
7.
结合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TOF)激光雷达测距的原理和基本模型,着重分析积分时间对于测距误差的影响.TOF激光雷达采集的原始数据包含噪声,故按照如下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①利用上位机软件采集TOF激光雷达在不同积分时间下的原始数据;②采用均值滤波算法对采集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降低噪声导致的误差;③根据信号相对强度进一步滤除低幅值的像素区域,选取有效区域的数据,并根据选取的有效区域进行距离的计算;④根据计算结果详细分析不同积分时间对测距误差的影响.在固定距离为0.6 m时,TOF激光雷达测距在最佳积分时间下平均绝对误差下降为22 mm,误差下降率为97.23%,均方根误差为0.8 mm;在0.3~1.0 m的不同距离下,误差下降率达到97%以上,测距准确度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8.
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领域的设计和应用中尤为重要.信号在开闭路传输过程中会受到环境、传输网络工作状态和应用元器件参数的影响,使其原有信号的性质发生改变,存在信号失真问题.基于TMS320F28335 平台设计了信号失真度测量装置,首先将输入信号经过运放电路与偏移电路变换到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允许的采样范围内,再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得到基波与谐波的归一化幅值,采用频域分析方法计算信号采样数据的失真度.同时,实现了将检测结果同步显示在触摸屏和手机程序上,增强了实际应用性.最后,通过实验测试表明,该信号失真度测量装置的测量误差达到了 0.7%,且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仿真软件ABAQUS,使用热力耦合单元设计了基于不同工况下的单颗粒磨粒磨削仿真实验.通过分析其磨削后残余应力和粗糙度的标准偏差的变化趋势,计算不同工况下残余应力和粗糙度的离散程度,结合轴承载荷谱及服役状态,得出最优磨削工艺参数范围.研究对轴承滚道磨削表面表征和状态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整车控制器软件测试效率低下和测试任务执行不及时问题, 设计了一个基于持续测试技术的整车控制器测试平台。平台自动化完成待测软件获取、测试脚本筛选、测试环境部署、测试任务执行以及测试报告发送等整车控制器测试流程, 同时根据具体需求设计了多测试任务调度算法实现测试任务优化分配。实验结果表明, 持续测试平台测试效率相较于现有自动测试平台测试效率提高了14%, 测试稳定性提高了7%, 持续测试平台整体性能优于现有自动测试平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