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33篇
机械仪表   12篇
武器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Q235钢进行静载拉伸试验,利用EMS2003型磁记忆检测系统进行各级应力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弹性极限范围内磁场强度曲线形貌接近未加载时,进入屈服阶段后磁场强度值明显增加,过零点数目在静载拉伸过程中呈现无规律变化,但弹塑性加载阶段均出现了过零点逼近最终断裂处的现象。该试验表明进入塑变后材料的组织结构变化与其所表现出的表面磁场强度值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为磁记忆检测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The pres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nano-composite coatings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nano-SiO2 was dispersed into crylic acid resin by ultrasonic wave and high-energy ball milling, the influence of nano-SiO2 on shielding property of coatings was investigated. Relation between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original nano-SiO2 and its dispersal in water and alcohol after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The ultraviolet permeation rate of coatings filled with nano-SiO2 was detected by ultraviolet spectral photometer. And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coatings was examined by 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s comparative convergence and smaller one order of magnitude after dispersal treatment. The size of most nano-SiO2 in coatings is smaller than 100 nm,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mount of nano-SiO2 in the resin is 20% (solid content of resin), the permeation rate of ultraviolet of composite coatings decreases to 20%. The research of its excellent ultraviolet shielding property mechanism indicates minor size and high surface energy of nano-SiO2 can produce different absorption, reflection and scatter actions to different wavelengths. Foundation item: Project(2001ZB05) supported by Maintenance and Innovation in 2001  相似文献   
3.
通过一系列摩擦试验考察两组不同碳链长度的酸、醇和烷烃的乳化液对氮化硅陶瓷摩擦副的润滑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金属的润滑效果相反,极性官能团的引入并不能提高试剂的润滑效果;相同碳链长度条件下,酸和醇的润滑效果都比对应烷烃要差.依据摩擦曲线形态特征以及磨斑直径的相对关系,可以发现醇在氮化硅陶瓷表面摩擦时所产生化学反应膜的承载能力较弱并较易在摩擦过程中去除.试验所用的几种水乳体系中,试剂亲水性的提高对润滑效果的提高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发动机活塞环的摩擦学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活塞环表面制备了Cr/CrN纳米多层膜.采用x 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俄歇能谱仪(AES)、纳米硬度仪和CETR摩擦磨损试验机,系统分析了不同调制周期Cr/CrN纳米多层膜的微观结构、成分分布、纳米硬度和抗滑动磨损性能.结果表明:Cr/CrN多层膜由CrN、Cr2N和Cr相组成,在CrN(200)方向上出现择优取向.随调制周期的减小,多层膜的硬度和残余应力增大,当调制周期为80nm时,多层膜的硬度值最高达到21.5GPa;当调制周期为120nm时,H3/E2值达到最高,此时划痕临界载荷值最高.根据摩擦磨损试验结果可知,与电镀Cr和CrN涂层相比,Cr/CrN多层膜具有相对较好的抗滑动磨损性能,其磨损机制主要以磨粒磨损为主,有可能替代原活塞环Cr电镀层.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研究高强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的性能,必须对接头中的第二相进行明确表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透射电镜对7A5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第二相的种类、数量、形状、大小、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基材的第二相组成主要为沿轧制方向分布的粗大Al6(Mn,Fe)和Mg2Si,细小的η′相(MgZn2)和η相(MgZn2),其他各区均弥散分布αAl12(Fe,Mn)3Si和Mg2Si.动态再结晶区主要包含T相(Mg32(Al,Zn)49)、Al6Mn、S相(Al2CuMg).热机影响区晶界处连续分布条带状Al6Mn,η相发生粗化,分布在晶粒内部,由原来的长条状破碎成椭球状,晶界有无沉淀析出带.热影响区与基材相比,η′相形貌和分布状况并无明显变化,η相明显粗化;与热机影响区相比,Al6Mn仍然在晶界处呈条带状分布,晶内有S相存在.  相似文献   
6.
选取4种典型的纳米材料作为微波吸收剂,研究其对改性环氧胶粘荆在微波作用下固化时间及固化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固化条件下,纳米微波吸收荆能明显降低改性环氧胶粘剂的微波固化时间.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固化时间大大缩短,其中纳米Fe和纳米siOx 尤为突出.当添加质量分数超过3%时,固化时间小于5 min.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添加纳米Fe和纳米Fe3)4后,胶粘剂微波固化后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没有明显变化,当添加质量分教为4%时,拉伸强度分别为33.8 MPa和34.1 MPa;而添加纳米siOx和SiC后,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值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7.
再制造正处在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在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着来自社会、政策、技术、管理等层面的压力。从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针对再制造产业化过程中的若干关键管理问题进行研究。结合企业开展再制造业务的关注点及再制造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重点研究企业开展再制造业务的风险管理、再制造生产管理、再制造质量管理、再制造认证认可及再制造绩效考核等内容,分析其各自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黄艳斐  汪勇  周新远  张伟 《热加工工艺》2012,41(18):180-183
采用水蒸气等离子焊接技术对2A12铝合金材料进行焊接,采用4种缓冷工艺对其进行缓冷处理,并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奥林巴斯金相显微镜、X-350A型应力测定仪以及HVS-1000型数显显微硬度计对不同缓冷工艺处理后焊接试样的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2A12铝合金焊接接头的最大抗拉强度为250MPa.焊接接头包括基体、热影响区、熔合区及焊缝四个区,不同区域的焊缝组织和性能各不相同,其中热影响区由于受焊接热输入的影响出现了晶粒长大、显微硬度降低的现象.此外,经过固溶强化和人工时效处理后,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值大大降低,抗拉强度和显微硬度都有一定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利用Nd3+:YAG激光器和电刷镀设备制备了激光强化电刷镀Ni层,采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镀层的轴向残余应力,分析了残余应力随镀层厚度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当镀层δ从10μm增加到200μm时,激光电刷镀Ni层轴向残余应力由压应力逐渐过渡为拉应力,最大值为197 MPa(激光功率300W、镀层δ为200μm),比普通电...  相似文献   
10.
替代硬铬的镀钴合金及其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价硬铬电镀工艺严重污染环境,以电沉积钴基合金及其复合镀替代硬铬具有较广的应用前途.综述了电沉积钴基合金及其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指出非晶钴合金、钴合金纳米复合镀及稀土钴合金在今后的发展中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