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73篇 |
免费 | 122篇 |
国内免费 | 13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7篇 |
综合类 | 227篇 |
化学工业 | 48篇 |
金属工艺 | 853篇 |
机械仪表 | 329篇 |
建筑科学 | 133篇 |
矿业工程 | 68篇 |
能源动力 | 12篇 |
轻工业 | 34篇 |
水利工程 | 28篇 |
石油天然气 | 64篇 |
武器工业 | 35篇 |
无线电 | 3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17篇 |
冶金工业 | 206篇 |
原子能技术 | 8篇 |
自动化技术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75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132篇 |
2013年 | 87篇 |
2012年 | 114篇 |
2011年 | 139篇 |
2010年 | 102篇 |
2009年 | 98篇 |
2008年 | 152篇 |
2007年 | 110篇 |
2006年 | 106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BCC金属物理型动态本构关系及在钽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塑性变形物理机制的BCC金属动态本构关系,然后将其应用于军用材料钽,通过采用新的约束条件下的多变量非线性规划方法,结合有关流应力实验数据确定出了多晶钽的本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而与Z-A本构模型相比其准确性得到提高,与NN-I本构模型相比预测能力接近,但实用性更强。另外,验证可知该模型的适用条件可以有效外推至很宽的温度及应变率范围。 相似文献
3.
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重要材料,其性能直接关系结构的安全睦。对有抗震设防要求和相应抗震设计等级的建筑,其结构设计应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理念,体现在钢筋选型上,其超强比指标不能过大,强屈比和伸长率指标不能太小。带E钢筋即特殊镇静钢,按照满足下列指标要求生产: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大于1.30,钢筋的极限承载力下总伸长率不小于9%。上述技术指标的满足,能使钢筋获得较好的延性,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重要结构构件在地震时具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4.
5.
提出了一种内芯与约束构件均为型钢的全钢装配式防屈曲支撑,该支撑具有全装配、内芯可更换、工艺简单、造价低廉和可用于既有构件加固等优点。钢内芯由2个角钢与加劲板组成T型截面,外约束构件由角钢和盖板通过螺栓连接形成。对6个该支撑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讨论其滞回性能、抗震性能及破坏机理,并分析内芯上设置填板、内芯与约束构件的间隙、内芯双角钢之间的间距以及限位方式对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支撑的实际性能与设计性能基本一致,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在支撑中间设置填板对支撑的滞回性能基本没有影响;内芯与约束构件的间隙及内芯双角钢之间的间距过大会降低支撑的滞回性能;采用中部限位方式的支撑滞回性能优于端部限位方式。对试件的抗震性能分析表明,该支撑具有较好的延性和累积塑性变形能力,可作为阻尼器应用于结构中。通过分析破坏模式发现,加劲板末端的焊缝应力集中会造成支撑的断裂位置由屈服段转移至止焊处;设置中部限位卡可以减小摩擦力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7.
8.
为研究不同壁厚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制作了10组不同壁厚的钢管混凝土短柱试件进行轴压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壁厚效应的本质是核心混凝土的围压效应.在弹性变形阶段,随着钢管壁厚增加,轴压短柱弹性极限承载力增加,试件弹性极限承载力与钢管壁厚呈线性关系.在塑性变形阶段,随着钢管壁厚增加,轴压短柱塑性变形模型增加,钢管混凝土短柱塑性变形模量与钢管壁厚呈线性关系,试件呈现理想塑性状态时的钢管壁厚约为5 mm.通过对几种典型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试验验证,得出欧洲和日本标准能够较好预测不同壁厚钢管混凝土短柱试件的弹性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9.
10.
脉冲电流对金属材料塑性变形和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脉冲电流对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利用高强脉冲电流可显著改善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及力学性能;能改变疲劳损伤金属材料的位错组态,提高其疲劳寿命;能促进一些冷变形合金的再结晶过程;能减少合金凝固组织中的缩孔、缩松。由于利用脉冲电流可改善金属材料加工性能及力学性能,并促进组织结构转变,因此在金属材料加工和组织结构调整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