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6篇 |
免费 | 131篇 |
国内免费 | 7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1篇 |
综合类 | 115篇 |
化学工业 | 501篇 |
金属工艺 | 127篇 |
机械仪表 | 157篇 |
建筑科学 | 52篇 |
矿业工程 | 137篇 |
能源动力 | 14篇 |
轻工业 | 173篇 |
水利工程 | 5篇 |
石油天然气 | 85篇 |
武器工业 | 12篇 |
无线电 | 4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40篇 |
冶金工业 | 45篇 |
原子能技术 | 6篇 |
自动化技术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95篇 |
2021年 | 98篇 |
2020年 | 90篇 |
2019年 | 80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135篇 |
2013年 | 95篇 |
2012年 | 109篇 |
2011年 | 107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92篇 |
2008年 | 100篇 |
2007年 | 86篇 |
2006年 | 60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4.
5.
以丙二酰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氯-2-羟基丙磺酸钠为原料,合成了高效渗吸洗油剂。经过红外光谱、1H NMR结构表征结果与预先设计结构相符。针对所合成的高效渗吸洗油剂,对其临界胶束cmc、界面张力、微观形貌、粒径、接触角、毛细管力及渗吸效率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渗吸剂cmc=0.041 2 g/L,γcmc=21.23 mN/m; 0.3%纳米渗吸剂的粒径分布在10~80 nm之间,平均粒径为28.21 nm,微观形貌均一;与煤油的界面张力为3.5×10-4 mN/m,与原油的界面张力为8.3×10-3 mN/m;接触角由121.3°变为57.2°,毛细管上升高度为2.9 cm,洗油效率提高了42.05%。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研究领域接触角大于150°的超疏水表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超疏水表面一般通过构造一定表面粗糙度和用低表面自由能物质修饰表明而成.文章简单的介绍了疏水表面的基础理论和最新研究进展.虽然超疏水表面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定的限制,但这些困难都将慢慢被克服,最后超疏水表面将应用在各种不同的工业领域. 相似文献
7.
8.
基于拟合的接触角算法在硅橡胶憎水性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确获得水珠的接触角对硅橡胶憎水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手动获得水珠边缘点的基础上,根据水珠体积很小时其所拍得图像中的水珠边缘成圆形的原理运用最小二乘算法拟合水珠边缘,根据圆方程计算获得接触角,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精确度远高于常用的量角器方法。通过实验分析了多种因素对计算所得接触角精确度和实时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拟合点数选择3个即可,点数的增加对精确度提高作用不大但会增加计算时间;选择的拟合点应在水珠边缘圆弧上均匀分布;接触角的真实值对拟合精度影响不大,但会影响最小乘法的最佳拟合次数,从而影响计算时间;噪声的存在使误差增大,此时选择3个边缘点对多次选择边缘点的计算结果求平均可很大程度减少误差;放大倍数和图像倾斜程度对精确度和实时性影响都很小。所得结论有利于该方法更准、更快获得接触角。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态悬滴法研究了润滑剂中脂肪酸、醇类和酯类添加剂在压延铜箔表面的接触角和润湿行为。利用半经验的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这些化合物的一些结构参数对其接触角进行了研究。利用遗传运算(GFA)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分子折射率和几种结构参数研究了其定量结构-性质关系。结果表明计算的量子参数可用于预测润滑剂在压延铜箔表面的接触角和润湿能力。这些润滑剂的接触角是其粘度、界面张力和物理化学参数的函数。其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参数中,分子的折射率、分子的折射率、分子的弹性、总分子质量、溶剂表面积、元素计数、总能量和偶极子最关键。值得注意的是,润滑剂在压延铜箔表面的研究使润湿理论能精确到微观尺度,这为预测润滑剂在压延铜箔表面的润湿能力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从生产角度研究了基板表面的预处理工艺对OLED性能的影响,分别用UVOzone、氧Plasma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基板进行表面处理,并按照生产工艺制作器件,从接触角、方阻以及光电特性等测试结果对各种表面处理的样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上处理都改善了器件性能,不同程度提高了器件的清洁度、亮度和发光效率,其中UVOzone和氧Plasma结合的方式处理效果最为显著,器件在10V时亮度达到79920cd/m2,比其他两种处理方式亮度提高约2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