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8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篇 |
综合类 | 27篇 |
化学工业 | 288篇 |
金属工艺 | 280篇 |
机械仪表 | 61篇 |
建筑科学 | 26篇 |
矿业工程 | 7篇 |
能源动力 | 6篇 |
轻工业 | 53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2篇 |
武器工业 | 6篇 |
无线电 | 3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95篇 |
冶金工业 | 30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9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了真空蒸镀镀膜的形成和镀膜与基体的结合力.认为影响膜层结合力的因素包括有镀件基材、膜料材质、环境条件、所用机器设备、以及工艺参数如真空度、蒸发温度、镀距、镀件温度等. 相似文献
2.
3.
采用多弧离子镀设备,在高速钢W18Cr4V上先进行等离子氮化,再沉积TiN薄膜,研究了不同渗氮温度和时间对PN+TiN薄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500℃左右和时间为2h以上条件下对W18Cr4V进行渗氮处理后再沉积TiN薄膜,可以得到最佳的薄膜表面显微硬度(1800~2000HV0.05)和膜/基结合力(50N),涂层耐磨性也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5.
以含羧基化合物A或其铵盐B,又或焦磷酸钾作为辅助配位剂进行无氰电镀银。镀液的基础组成和工艺条件为:硝酸银5 g/L,丁二酰亚胺60 g/L,硼砂5~10 g/L,pH=9.5±0.5,温度20~30°C,磁力搅拌,时间30 min。研究了3种辅助配位剂对无氰电镀银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及银层光泽、结合力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化合物含羧基铵盐化合物B作为辅助配位剂时光亮电流密度范围为0.020~0.867 A/dm2,所得银层的光泽高达579 Gs,结合力良好,组织结构受电流密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7.
我们采用低温等离子体CVD技术在金属表面成功地淀积了BN-SiN复合陶瓷薄膜。并用BF-1型薄膜附着力测定仪测试了它的结合力,以及用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其成键状态。结果表明:这种薄膜与基体之间具有较强的Fe-B键结合力。 相似文献
8.
无机熔盐镀铝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AlCl3-NaCl-KCl三元无机熔盐体系在Q235低碳钢基体上进行了镀铝试验,并就不同电镀工艺对铝镀层表面 形貌、厚度、结构、结合力及耐蚀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Cl3-NaCl-KCl无机熔盐体系镀铝层为银白色,并呈现均 匀、细小的针片状生长特征。铝镀层的厚度随电流密度和电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低电流密度下,铝镀层主要由(200)面 结构组成;在高电流密度下,铝镀层易形成(111)面的结构。铝镀层与碳钢基体问的结合力随镀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均 大于30 N。在3.5%NaCl的水溶液中,铝镀层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铝镀层的最佳工艺为电流密度3.3-4.0 A/dm2,电镀时间 45-90 min。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温度对AZ91D化学镀Ni-P镀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F106标尺仪、HVS-1000型显微硬度计和PS-16A型电化学测量系统,研究了镁合金AZ91D化学镀Ni-P的结合 强度、镀层显微硬度和极化性能。结果表明,镁合金化学镀镍层的P含量为6.68%(质量分数),与基体结合良好。随着从200 ℃到450℃退火热处理温度的提高,结合力呈现出先减小后快速增大,然后又减小的趋势,在350℃附近可达最大结合强 度3.7 MPa;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镀层硬度先稍有下降而后持续提高,到400℃附近达到最大值825HV0.1/20,随后开始 下降;低于200℃的低温退火处理过程中,镀层的腐蚀电位Ecorr有所提高,高于200℃的退火过程中,腐蚀电位Ecorr和腐蚀电 流整体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周国云吴涛朱颖何为王守绪 《电子元件与材料》2018,(12):45-48
通过对化学镀铬镍磷合金工艺的研究,在印制电路铜板上通过Ni的催化作用施镀一层铬或者含铬合金,改善印制电路铜线路板表面金属性质,提高印制电路铜板与PI覆盖膜之间的结合力。对化学沉积NiCr合金的速率和覆铜层压板的结合力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合金最佳沉积参数。结果表明:化学沉积NiCr合金最佳实验条件为:温度85℃、时间20min、0.05mol/L硫酸镍、0.15mol/L三氯化铬。最佳实验条件下的合金镀层含铬量为8.85%(摩尔分数),与PI的线结合力为0.96N/mm,相比无NiCr合金层提高了1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