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7篇 |
免费 | 58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篇 |
综合类 | 27篇 |
化学工业 | 293篇 |
金属工艺 | 283篇 |
机械仪表 | 62篇 |
建筑科学 | 26篇 |
矿业工程 | 7篇 |
能源动力 | 6篇 |
轻工业 | 53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2篇 |
武器工业 | 6篇 |
无线电 | 3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98篇 |
冶金工业 | 31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9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了真空蒸镀镀膜的形成和镀膜与基体的结合力.认为影响膜层结合力的因素包括有镀件基材、膜料材质、环境条件、所用机器设备、以及工艺参数如真空度、蒸发温度、镀距、镀件温度等. 相似文献
2.
3.
采用多弧离子镀设备,在高速钢W18Cr4V上先进行等离子氮化,再沉积TiN薄膜,研究了不同渗氮温度和时间对PN+TiN薄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500℃左右和时间为2h以上条件下对W18Cr4V进行渗氮处理后再沉积TiN薄膜,可以得到最佳的薄膜表面显微硬度(1800~2000HV0.05)和膜/基结合力(50N),涂层耐磨性也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我们采用低温等离子体CVD技术在金属表面成功地淀积了BN-SiN复合陶瓷薄膜。并用BF-1型薄膜附着力测定仪测试了它的结合力,以及用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其成键状态。结果表明:这种薄膜与基体之间具有较强的Fe-B键结合力。 相似文献
5.
低粗化度高结合力和绿色环保的化学镀铜工艺Atotech德国公司和日本公司开发出PCB生产用的低粗化度高结合力和绿色环保的化学镀铜药水:CovaBondTM和Printoganth FFS,适合于半加成法加工10 m以下线路的高密度IC封装载板。CovaBond TM是分子界面技术,用于绝缘树脂化学沉铜前处理。CovaBond TM工艺是经过喷淋、烘烤、氧化、清除过程,达到去除钻污和产生增强结合力的低 相似文献
6.
对在广西推广培育的名优竹种撑绿杂交竹3号、6号及其母本撑蒿竹、父本大绿竹的生物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4种竹纤维都是细长的,两端尖锐,呈纺锤状;其纤维极少纹孔而且小或没有纹孔;其基本组织结构大体相同.维管束均由纤维群体、薄壁细胞、维管束鞘、导管、筛管及伴胞等几部分组成,其形状宛如"大胡子鬼脸";维管束在基本组织中的分布,由内芯往外方向,其分布越来越密,至边缘时,维管束的下部大纤维群体与维管束鞘连在一起.形成上下两个不对称的部分;导管均为网纹型;父本大绿竹、母本撑篙竹和撑绿竹6号的纤维细胞以壁厚、胞腔小的多层结构的纤维细胞为主.在大纤维群体中含有少部分呈多层结构、壁薄、胞腔大的纤维细胞;撑绿竹3号的大纤维群体中纤维细胞则以呈多层结构、壁薄、胞腔大的纤维细胞为主,小纤维群体及维管束鞘中存在上述两种类型的纤维细胞;从其纤维胞腔直径来看,撑绿杂交竹3号的平均纤维胞腔直径最大,有利于蒸煮药液的渗透,从而有利于蒸煮反应的进行.此外,相对于其他3种竹种而言,撑绿杂交竹3号的壁腔比最小,柔性系数最大,其密度较小;其纤维壁薄,细胞腔大.易于压溃,产生良好的纤维间结合力,抄成纸页具有较高物理强度. 相似文献
7.
8.
ABS工程塑料表面无铬二氧化锰微蚀粗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由磷酸、硫酸、二氧化锰组成的微蚀液对ABS工程塑料表面进行微蚀.通过测量开路电位,分析了微蚀液的组成与其氧化能力的关系.讨论了微蚀液中磷酸和硫酸的体积比对ABS塑料表面形貌、表面接触角及其与铜膜之间粘结强度的影响.微蚀液的最佳组成为:MnO2 60 g/L,V(H3PO4)∶V(H2SO4)=15∶1.ABS塑料经最佳组成的微蚀液处理20 min后,其表面形成大量均匀致密的微孔,其表面对水的接触角为39.5°,与铜镀层的粘结强度为0.60kN/m.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