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某火电厂进行技术改造,在除氧间2根大梁上新增除氧器1台及部分附属设施,总重2 000 kN.增加的荷载远远超出了大梁的原设计承载力,经分析论证,确定采用粘型钢法进行加固.在理论假定的基础上,正弯矩加固按单筋矩形截面梁抗弯强度理论进行设计,负弯矩加固按相关试验研究公式进行设计.型钢梁的加工制作必须精准,由于型钢梁不易变形... 相似文献
2.
采用粘型钢法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进行抗弯加固时,由于底部型钢不能伸到支座中去,端部形成缺口,称为后成型缺口梁,缺口使梁端部的应力状态更加复杂.通过对21个梁试件的试验,研究了缺口梁粘钢板抗剪加固的变形过程、受力性能和破坏特征.结果表明,粘贴横向和45°斜向钢板2种方式加固效果均良好,明显推迟了梁上裂缝的出现,极限承载力最大分别提高了102%和93%.由于受缺口处应力集中的影响,破坏主要模式为混凝土拉坏或剪坏并导致钢板粘接失效,破坏具有一定的过渡过程.改变粘贴钢板的宽度,研究不同粘钢量时的加固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桁架比拟理论建立缺口梁端部的力学模型,并根据试验数据回归出相应的抗剪加固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4.
5.
采用粘型钢法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进行抗弯加固时,由于底部型钢不能伸到支座中去,端部形成缺口,称为后成型缺口梁,缺口使梁端部的应力状态更加复杂。通过对21个梁试件的试验,研究了缺口梁粘钢板抗剪加固的变形过程、受力性能和破坏特征。结果表明,粘贴横向和45°斜向钢板2种方式加固效果均良好,明显推迟了梁上裂缝的出现,极限承载力最大分别提高了102%和93%。由于受缺口处应力集中的影响,破坏主要模式为混凝土拉坏或剪坏并导致钢板粘接失效,破坏具有一定的过渡过程。改变粘贴钢板的宽度,研究不同粘钢量时的加固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桁架比拟理论建立缺口梁端部的力学模型,并根据试验数据回归出相应的抗剪加固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在考虑土–桩–结构相互作用的条件下研究PHC管桩的抗震性能。试验采用层状剪切土箱,装填黏土、粉土、砂土3种土体,分别安装单桩、三桩和六桩3个模型。对每个模型施加3种不同的地震波,5种不同的振动强度。结果表明:随着振动持续,各模型体系的自振频率降低,阻尼增大。随着震级增加,土–桩–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加大,土体及土–桩–结构体系的非线性增强,且少桩体系的非线性性质要强于多桩体系。桩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以及上部结构的变化均极大地影响着桩体应变和弯矩的大小及分布规律。三桩、六桩模型最大拉应变比单桩模型分别下降23%和66%,最大弯矩分别下降29%和70%,桩–土界面压力分别下降22%和32%。多桩体系的震动破坏程度也远弱于少桩体系。初步确定PHC管桩在高烈度地区的应用是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8.
某大酒店会议室为扩大使用面积,需截柱扩跨,一根框架梁由4.2m+6m两跨变为10.2m一跨,结构内力大幅度增加。经计算分析确定采用粘接型钢法进行改造加固。工程实践证明,应用粘型钢技术进行拔柱改造,安全可靠,投资省,速度快,干扰小,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火电厂烟道的结构进行检测鉴定,得出必须对其进行加固的结论,经比较论证确定采用粘贴碳纤维对其进行加固,并介绍了加固设计、施工的主要过程和要点,经实践证明加固效果良好,指出碳纤维加固技术有着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地下管道地基的注浆加固方案及注浆施工,通过对加固效果检测,说明该建筑地基加固效果良好,该项技术的成功实施为处理类似工程问题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